“这次蒙牛‘背弃’了市场对一个大品牌的信任,很多人因为信任牛根生,而让孩子喝蒙牛长大,如今却发现这种信任背后是如此巨大的危险。”一位网友如是写道。 中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陈竹友当时指出,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里没有像牛根生这样的‘神’,人们却把伊利在这场风波中的仇恨给淡化了”,而“蒙牛里有‘神’,而‘神’却在伤害了香客的同时,要求香客们同情他”。 靠山比钱更重要 就在大家都认为乳业已经摆脱阴影、走上复苏之路时,牛根生却选择了“投奔”中粮集团——一家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已跨入世界500强的大型央企。 在三聚氰胺丑闻导致蒙牛股价暴跌的时候,牛根生一方面必须防止老牛基金会抵押给摩根士丹利4.5%的蒙牛股份落到他人之手;另一方面他还要找到更大的战略买家,帮助蒙牛解决日渐枯竭的现金流。此时正是宁高宁及时出手,不仅让牛根生逃离了困境,还成功套现了9.55亿元。 当蒙牛与中粮集团的联姻更多地被解读为“通过央企的资本重振蒙牛”之时,一个悖论浮现了:蒙牛似乎并不缺钱。“和中粮合作之前,蒙牛的现金储备已经很多,如果有资金链方面的问题,我们和宁总不会一拍即合。”牛根生曾经这么说。的确,就算蒙牛自己没有储备,愿意给这块“肥肉”砸钱的投资方也很多,为什么偏偏是中粮呢? 让我们看看牛根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2009年7月,牛根生在中粮入股蒙牛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的蒙牛成为世界的蒙牛,如果没有中粮老大哥这样的企业做后盾,我感觉会艰难一些……” 显然,在做大蒙牛的过程中、尤其是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牛根生不得不相信,在中国,蒙牛这支“火箭”光靠市场这个推动力是不行的,“地球引力”、“空气阻力”等复杂的非市场因素对于长大了的蒙牛来说越来越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是宁高宁导演了一出“国进民退”,不如说是牛根生导演了一场“官进民退”——牛根生需要的是“官系”,而不仅仅是资本。“大PE有的只是钱,但中粮却是一座关键时刻可以依靠的山。大难之后,牛总意识到,山比钱更值钱。”易凯资本CEO王冉一语道破。 这意味着,作为民营企业的蒙牛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家顶着“国”字号的新蒙牛。至此,一场“农民起义”最终以“招安”的方式,落下了帷幕。牛根生的淡出,只是没有悬念中的波澜不惊罢了。 (《销售与管理》杂志)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