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对挫折的退缩 承载了家人许多希望的丁小峰(26岁),于3年前来到日本。由于居住在内陆安徽省,所以求职、生活条件都不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也是小峰的父母托在日本的亲戚帮他办理赴日本留学的原因。 在安徽读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接下来,该如何,谁都没有谱。看看国内人才市场上人山人海求职的状况,小峰和父母都对未来感到迷茫。 到日本,念语言学校,然后上大学院,找一个工作,做一个白领阶层,享受朝九晚五的生活,是小峰的梦想。但是,没有想到,仅仅是这样一个平凡的梦想,如今也并不容易实现。 刚来日本时,住在学校的寮里,周围有不少从上海、北京来的孩子,家庭环境好,给他们交了学费又寄生活费,这些孩子基本不用打工,有的人在学校里帮忙打扫卫生,赚取一点零花钱,已经算是勤工俭学了。而小峰深知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他托亲戚帮他找到了工厂打工的活儿。这个工作是凌晨的,是一个食品工厂,需要体力,也需要耐力。无论刮风下雨,都得准时到厂里上班。 第一年, 怀著对未来的信心,小峰坚持了下来。第二年,眼看要从语言学校毕业,小峰开始找大学院。也许由于太“轻敌”,小峰没有将找大学院看得太严重,总觉得如果不能进大学院,就找个专门学校也行,总是有办法的。 从日语学校毕业后,进入了一所学习理工科的大学院,小峰这才知道,私立的理工科大学院的学费,比文科要贵很多。 小峰不得不让家里寄来了100万日元交学费,一面自己也搬出了日语学校的寮,而是和以前的同学一起租了个房子住。同学考入的是国立大学,学费便宜,还有奖学金,生活一下子与他成了鲜明的对比。 异乡的孤寂,辛劳的生活,使小峰感到再也无力坚持下去。原本期待大学院毕业了找个好工作,就能与苦日子告别,但是他决定在春节前就回国了。 其实,地震之后,小峰也曾回国,那时候作为探亲,回去了一个多星期,当时日本正在闹辐射问题,周围的亲戚甚至他的父母都让他别再到日本去了。然而,那时候,小峰还怀著对未来的梦想,所以坚持到日本来了。但是没想到那以后,日本愈加不景气,留学生找工作愈加艰难,曾经打好的如意算盘,比如辞去工厂工作而是去便利店或者居酒屋,不但工资高点而且还能练习日语,这两种工作目前都很不好找。而小峰再也不想再让父母给拿接下来要交的下半期的学费了。 看著国内的同学们过得都挺滋润,即使月收入不高,却都安居乐业,下了班就很休闲,找几个哥们去泡泡酒吧,而在日本的生活,简直就是一种苦力状态。曾经的老留学生们,能够忍耐下来,是因为回国也没有更好的路途,而如今国内新鲜的机会似乎到处在向人招手。回去试试看再说,这是小峰面对日本的困境而想得出来的唯一办法。 和第一代留学生的愈挫愈奋相比,这一代留学生中有一部分人,面对困难时容易走极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经常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有的家长叹息说:这些孩子呀,真是总也长不大呀!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