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都是家庭培养的 “你这两天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爸爸问殷傲宇。 “我知道,我骄傲了……” “如果其他同学遇到,肯定也会像你一样做,你只是很幸运地被校长看到了,”爸爸说,“你要知道,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 突然“走红”让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男孩倍感窘迫。在朱立金老师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嘟着嘴、胖乎乎的小脸面无表情,悄悄地站在教室门外,露出半个脑袋,听着老师说什么。当记者的镜头对准他的时候,他又拉下鸭舌帽挡住了脸。 “阿姨,你知道吗,我不想出国,因为我英语(论坛)不好,”殷傲宇对记者说,“我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我已经换过5个数学家教、7个语文家教、8个英语家教了。” 回到家,殷傲宇对妈妈说:“妈妈,校长表扬我了,阿姨采访我了,可是,我学习不好,也很马虎。” “捡塑料袋这件事你做得很好,不够好的地方还要继续努力呀!”妈妈岳进发现,儿子的眼神亮了一下,表彰带给儿子更多的自信,这是她尤为高兴的,“他只是一个不做作的小孩,帮助了别人会很开心。” 虽然没见过殷傲宇的父母,但苗禾鸣仍然坚持认为:“好孩子都是家庭培养的,绝对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只有父母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做了近20年教师的朱立金则认为,德育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割裂。 朱立金也曾注意到,放学后,有的孩子走出校门接过家长手里的雪糕,随手把雪糕纸扔在了地上;还有一个孩子,就在学校门口,一边吃着妈妈刚买的烤地瓜,一边把皮剥了一地。 “所谓的5+2 学校每年组织多次出国修学游,对比之下,国外安静的餐厅、汽车给行人让路是给孩子们上得最直观的一课。“有时候,我们的孩子走在国外的路上,马路有多宽,队伍就有多宽,”回到大巴车上,礼仪教育是每个带队老师都要反复强调的。 美德是可以培训的 “爸爸,如果我遇到塑料袋,我也会捡的,因为如果我不做,就得别人来做,那样环境就会一点点变坏,”这个“小事儿”成了全校很多家庭饭桌上的谈资,在中学当老师的王先生听到儿子这么说很感动,这是他这代人很少去做的事儿。 “现在的人啊,都太功利了,这个奖励给家长们提了个醒。”周峻是一名初一学生的妈妈,她与省城50名妈妈一起开办了全公益的“美德培训班”,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在功利化追求之外,她们希望把简单和美好的精神品格融入孩子的生活,期望每个孩子长大后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妈妈们常常引用的一句话就是:“美德是精神斗士夜以继日锤炼出来的肌肉张力。” “成功的人未必是优秀的人,优秀的人要具备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孩子,你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周峻和儿子经常进行“参禅”似的对话,儿子学习一直很好,她认为,自律与责任感也是由优秀的品质而生的。 “美德培训班”最近的一次课程是在济南南部山区户外拓展,50名参加拓展的中外籍孩子,每人手拎一个塑料袋,爬山的时候,随手捡拾沿途的垃圾。垃圾这么多,怎么捡得完?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周围的环境有了改善,这就是意义。”周峻这样回答孩子们的疑问。 周峻讲了自己的儿子岳云川在今年暑假中遇到的一件事。当时,岳云川经过大观园附近时,看到一个牵着小男孩的妈妈走着走着突然晕倒了,小男孩吓得嚎啕大哭,围观的路人也都不敢上前,岳云川走过去,用自己的手机打了120,救护车很快赶到,把生病的妈妈接走了。 11月,山师附小到加拿大的访问团又要出发了。苗禾鸣说,到2050年,我们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我们现在的孩子也60岁了,如果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还像今天一样,那我们这些教师和家长岂不成了罪人?(文/记者 徐洁 片/记者 郭建政) 因为在校园内捡起一个塑料袋,山师附小一名小学生获得了学校的“重奖”一次免费日本修学游。这一“破格”的奖励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小悦悦事件”就像一把尖刀,刺中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心脏。现在,大家都在反思所谓“道德滑坡”问题,其实说到底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出了问题,而其中,家庭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脱离实际生活,教学内容空洞,学生能把课本上的道德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但不一定去践行。要想让孩子认识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益处,必须置于一定的道德场景中。 近日,山师附小对一名在校园内捡垃圾的小学生给予“重奖”一次免费日本修学游。学校为何作出如此“破格”的奖励?“重奖”能否起到持续的激励作用?会不会把孩子引到功利的轨道上去?对这一“重奖”的做法,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相信是一致的:道德教育不妨从改善身边的小环境做起。孝敬父母、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等看似很小,却能增加他人对社会的温暖感受,还会给行动者自身带来快乐和自我肯定。 “殷傲宇,你成了名人啦!” “殷傲宇,出国带着我吧,带着我吧!”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园里,升旗仪式一结束,孩子们立刻把四年级男生殷傲宇围了起来,咯咯地笑着,七嘴八舌地嚷嚷。几个男孩子前后摇晃着殷傲宇,这个腼腆的小男孩几乎站不住了。 升旗仪式前一周,这个男孩轻轻地捡起操场上一个塑料袋,这一切被校长看在眼里。随后,殷傲宇获得了山师附小历史上对学生发出的最高额奖励一次免费日本修学游! 这是校长无意间为全校老师和学生出的一道测试题,只有这一个孩子答对了。然而,因为这件“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小事儿”,使“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齐鲁晚报 徐洁 片 郭建政)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