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小学生捡垃圾被奖励海外旅游 校长:勿树成榜样(2)
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1-10-31 14:06
分享到:

“别树成榜样”

当全校老师和同学知道这件小事时,已是一周以后了。当升旗仪式上,校长宣布奖励殷傲宇一次日本修学游的机会时,人群中引起了一阵骚动。

很快,学生静了下来。一个声音洪亮的孩子作了国旗下的演讲,主题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这个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保留节目。

“同学们知道吗?苗校长曾在学校里做过一个测验……捡垃圾袋本是一件小事,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不去做。类似的小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真正去做的人却很少,”这个孩子说,“节日期间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如果大家都安安静静地排队,公园里就不会那么乱了;在餐厅里,只要每个人都不大声喧哗,餐厅肯定就会安静下来……”

升旗仪式一结束,孩子们立刻把殷傲宇围了起来。

“要是我看到我也捡,这不是应该做的吗?”

“嘿,下了课得去操场捡塑料袋啊!”

“早知道我也去捡了!”

“现在去捡,早就晚了!”

四年级(14)班的孩子们兴奋得难以安心上课。班主任老师朱立金干脆把第一节语文课开成了班会。

正如校长苗禾鸣事先预想的:这确实是一件人人都应该做的小事,如此具有“震撼”效果的奖励会不会把孩子们单纯的心理引到某种功利的轨道上去?他事先给老师们打了预防针:“别树成榜样”,要对孩子们强调,做好事并不是为了图好处,“做一件好事,到底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你能说得清楚吗?”

班会上,朱立金老师讲了另一件小事:前不久,两个同学用香蕉大战,老师罚他们把教室打扫干净,殷傲宇主动说:“老师,我能帮他们打扫吗?”正如校长在作出奖励决定前所了解的那样,她想告诉她的学生,殷傲宇被奖励不是撞大运,爱护环境是他长期养成的一个习惯。

她对孩子们说,更重要的不是去捡垃圾,而是做到不乱丢垃圾,比如吃午饭用过的餐巾纸,比如包吸管的塑料皮……

奖励后,心理还会那么单纯吗?

“爸爸,今天我们学校一个同学因为捡垃圾袋,被校长表扬了。要是我捡到就好了!”

吃晚饭时,听到儿子的这句话,家长张立勤(化名)简直要笑喷了。他知道儿子也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孩子,他注意到,每次在放学的路上喝完牛奶,儿子总是把袋子握在手里,直到看到垃圾箱才扔进去。“不乱扔垃圾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但要求每个人做到捡垃圾,这个道德标准是不是过高了?”张立勤说。

让他担心的还有,做好事,应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如此有“震撼力”的奖励,当孩子们再次捡起垃圾袋的时候,心理还会那么单纯吗?

9岁的殷傲宇得到了表扬,个别老师却被校长点名批评。“一个9岁的孩子能主动捡起来,为什么有些老师路过却视而不见呢?”苗禾鸣在当天的办公会上说,你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做到了吗?被点名的老师则大呼冤枉:手里抱着书或者报纸,真是没看见!

“其实,老师也是普通人,当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如此,不能要求老师超脱其上,”苗禾鸣说,那天早上旁观的时候,他就想好了,如果有老师捡起来,他考虑授予这位老师终身教师的荣誉,学校为老师购买人身保险,每个月还将享受特殊津贴的待遇。

一次日本修学游自费8000元左右,在山师附小,每年只有少量被投票选出来的优秀学生才能获得赴国外修学的资格。

“绝对不是小题大做,更不是人为炒作。”苗禾鸣说,长期以来片儿汤似的德育说教太假太空了,一味拔高的、假大空的东西其实是毒害了孩子,我们几乎没有给过孩子们真正的公民意识教育,看起来“过分”的表扬只是为了给孩子们一点触动和激励。

出国修学游的奖励方式,是该校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苗禾鸣觉得,区别于一朵小红花或一袋小零食,这种奖励方式“把孩子当成人,而不是当成小动物”。

奖励发出三周后,他发现,以前午饭后扔到餐厅台阶上的餐巾纸少了。朱立金老师也发现,午餐过后,教室地面上的垃圾也不多见了,原来扔在垃圾桶周围的垃圾,现在能规规矩矩进到桶里了。

苗禾鸣并不觉得单纯一个表彰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每个孩子都能意识到自己有保护环境的责任,这就够了。

他记得自己当年在山东师范大学读书时,经常看到一位外教捡拾操场上男生们扔的碎啤酒瓶碴,即使在当了多年的校长后,灰白头发的西班牙老太太弯腰弓背捡垃圾的身影仍然刻在他的脑海里。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