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奴”与“奴孩”是怎么炼成的? 有专家称父母在自愿充当“孩奴”的同时,有的人会在有意无意间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做出“奴孩”的行为。炘炀就称“我的梦想也基本上继承了我父母的梦想。父母为了一个他们不曾实现的梦想,来逼自己”。但炘炀父亲则称,不论是跳级还是上大学,都是炘炀自己决定的。因为炘炀理解能力很强,上初中时,数学老师没有讲的东西,他就老提问,老师没有时间回答他,他就问“你为什么不回答我?”老师气得跟他说“你愿意就听,不愿意听就滚出去”。爸爸只好把他接回家自己教。这样看来,在炘炀这个超常孩子身上,爸爸做“孩奴”是被迫的。 罗老师做“孩奴”也是被迫的,是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迫使她选择了做“孩奴”,到头来变成挖空心思去“奴孩”。 罗老师说,儿子刚上初中不久回家告诉妈妈,英语(论坛)老师告诉同学,公立学校的老师只回答前50名学生的提问,50名后的学生去问问题,老师根本不理。我只能安慰成绩较差的儿子说,老师讲的不是事实,而且你读的是私立学校,老师不会这样对待学生的。但不久儿子回来说,他去问老师问题,老师爱不理的,他感到自己学习成绩很烂,心里很难受。罗老师只好陪儿子去上英语补习课。不久,儿子化学考了90多分,老师用这个事例鼓励全班说:“××都能考到这个分数,你们也都能考上。”儿子回家问她说“我是不是很烂,什么都不如人?”她握紧儿子的小手说,你很聪明只是小学时放松了学习没有打好基础,妈妈和你一起努力改正过去的错误好吗?儿子下决心点头,说“为了自尊心要拼了”,罗老师只好忍着心痛去“奴孩”。 林爸爸则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甘愿做孩奴。他的儿子从上初中开始便请大学生每晚来家辅导儿子做作业,初三时更是在补习机构上全科补习,大笔的补习费用对于做小生意的夫妻俩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林爸爸称,如果女儿高中考砸了要交择校费,也是几万元钱,而且学习底子没有打好花钱读到重点高中也不可能考上好大学。林爸爸称他的人生理想是让儿子考上重点大学将来做公务员,所以儿子怕学习辛苦时,他就找个理由让儿子到他的档口工作一小段时间,感受小生意人的艰辛,以激励他发奋读书。 专家指出:在“孩奴”家庭中,父母子女两代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家长既为孩子所奴役,自己又奴役孩子,虽然可能有孩子学习成绩辉煌的心理支撑,但家长和孩子未来都有可能“爆炸”。家长是成年人,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和生活供养者,是这个链条的根源,应当尽快觉醒,早日解放自己,同时也解放孩子,使其恢复自然和常态。 功利教育下的智慧家教 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急功近利,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智成长。 儿子已上清华大学的刘女士说,现在好一些的高中、初中都扩招,一个年级近千名学生,一个班五六十人,学生的成绩就是评判老师业绩的标准,所以,相当多的老师只顾抓“应试训练”,根本不关心学生其它方面的成长。再说,老师们这么大的工作量,也没有条件来关注学生的心智成长情况,所以,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就显得很重要。 我儿子高中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住校,有一次我开车到校门口去接他回家,他婉转地要求我今后接他把车停在离学校远一点的地方,但就是不说原因。我多次追问才知道,原来很多同学家的车都很豪华,而我们家的车太旧了,怕同学嘲笑。考虑到他当时15岁正处于叛逆期,我立刻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我私下却与他爸爸商量好一个对策,第二天全家晚餐时,他爸爸闲聊出儿子很熟悉很崇拜的一个叔叔,读初中时,因为家穷穿着不同颜色的一对袜子去上学,被一个有钱的同学当笑话到处说,叔叔感到很委屈去告诉老师,年轻的女老师拿出手巾帮他擦干眼泪说,你一点都不比别人差,你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并且有理想,今后再被他们笑话的时候,你就在心里与他们比你的优势,这样你就不会难受了。叔叔从此每天都很快乐地学习,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名牌大学。每次叔叔回老家看望父母,都不会忘记带礼物去看望那位老师。星期天晚上我开车送儿子去学校时,我将车停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儿子轻声对我说:“妈妈,开到校门口停吧,我好拿行李。” 在专家看来,有些网友对16岁的炘炀指责过于苛刻,炘炀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处于叛逆的年龄,说出的那些狠话,与叛逆的年龄以及他长期以“低龄”生活在“高龄”中而出现的“夹生饭式的早熟”有关。如果中国像英国、印度一样有专门的天才学校,接收像炘炀这类智力超常的小孩,那些同龄的、智力类似的孩子们在一起读书,恐怕就不会出现炘炀这类问题。专家还说:“碰到像炘炀这样智力超常的孩子,炘炀爸爸仅仅是关注他的学业还不够,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对社会的知认能力,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协助炘炀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