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再看功利教育 谁把天才孩子推向叛逆的极端?(2)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1-10-28 14:00
分享到:

“功利教育”为何有市场?

炘炀被网友看成是一个功利教育的典型。翻开炘炀的教育成长史,主要是围绕着考试、跳级、升学展开的。

炘炀父亲有一个明确的教育观:应试教育是一个现实,只能面对现实让孩子达到目标。炘炀2岁多就能认1000多字。炘炀小学多次跳级、初中毕业后直升高三,期间主要是在父亲的陪同下自学,而工科出身的父亲,在陪读过程中则着重培养他的“应试能力”:对于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点,父亲会找出类似的题给他做。“上高中时我们都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做,都是在书店买卷子做。”炘炀在北航的博士导师周梦教授说,炘炀过去的优势在于会考试。

“应试训练”是炘炀父亲“功利教育”的主要内容。炘炀是“应试训练”出来的成功样板,但他确实是一个天才,虽然他异于常人的学习能力在正常学生中不具榜样性,但其接受的“应试训练方式”,与那些靠普通智商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们相同或相似。

吴女士女儿珊珊今年中考就尝到了“应试训练”甜头,以高分考上省一级著名高中,吴女士传授经验说:“一定要把孩子放到重视应试训练的学校。”吴女士告诉妹妹,珊珊的学校教学思路非常应试,老师上课时总会提醒哪些内容是中考考点,要求同学多加训练。有同学不认真上政治课,老师便说“政治科在‘中考’时与物理化学占的分数都是100分,只要重视就可能拿到高分”,短短一句话,对孩子们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从此没有同学敢放松对政治课的学习。中考体育满分是60分,学校从初一开始便加强中考必考的跑步项目训练,所以女儿中考体育拿了满分。节假日,吴女士还要送女儿去上补习班,因为成绩好的同学大都有上补习班,有些补习班老师中考猜题能力超强。现在,吴女士又在到处了解应试力强的高中补习老师,有人不理解问她:“你女儿在重点中学上课还要请补习老师”?吴女士答:“是想给女儿高考上‘双保险’,如果一边老师的应试思路出了问题,也许另一边就给补上了。”

专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看,“功利教育”就是应试教育,虽然这种教育方式在短期内满足了受教育者的愿望,或者说虚荣心,但在根本上这种教育无法使受教育者获得牢固的基础和长久的力量,因此它所带来的儿童发展是片面的和不稳定的,甚至是极端的和危险的。

孩奴生活是无奈选择

网络上将那些围着孩子转的父母称为“孩奴”。如果按这个定义,炘炀的爸爸就是一个典型的孩奴。炘炀的邻居说,炘炀小时走到哪儿,他爸拿着棍就写到哪儿,所以炘炀两三岁就会念报纸。炘炀爸爸称,为了孩子的学习,十几年来,只要孩子在,夫妻俩从不看电视,而且几乎不在家招待客人。炘炀妈妈称,她也知道这样以孩子为中心,夫妻俩会失去自我。但炘炀爸爸觉得这是乐趣。也许因为炘炀读书成功,爸爸做了孩奴也乐在其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奴都像炘炀爸那样感到乐趣。广州一所大学的罗老师自称是“炘炀式父母”,“孩子考上高中,我的头发也白了一半。”在儿子念初中的三年里,儿子放学和节假日,就是她的工作时间。儿子开窍晚,学习成绩总是跑在同学后边,开始为了省钱,她自己充当家教给儿子补课,后来发现做大学语文教师的自己竟教不好读初中的儿子。后经友人指点,儿子去上了一个重点中学老师开办的语文补习班,她这才发现语文考试其实有很多拿高分的“应试窍门”,就连写作文也不例外。从此,儿子开始走上节假日补习的道路,中考那一年,儿子要补习五科。但就是这么努力,儿子还是感到学校老师讲课进度太快赶不上。结果,罗老师只好给儿子请一对一老师而且与儿子一起听课,以保证下课后儿子复习时能帮他弥补上课遗漏的知识点。

专家指出:爱孩子是天下家长的共同心态,“望子成龙”和“盼女成凤”则是中国家长的传统心理,无可指责,但是“整天围着孩子转”则大可不必。这样做看似支持孩子,实则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孩子的奴役,有违“自由发展”的普遍原理,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自信、不独立、不努力,这样做的结果真的会像中国古话所言“老公公背着儿媳妇跑,搭了气力不落好”,应当放弃。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