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互助交流 > 心路历程 > 正文
六战中科院告捷 回首我的非典型跨考奋战血泪史(2)
来源:评价网
发布时间:2011-04-21 11:44
分享到:

 

  07-08年,总分350,比复试线低了8分。

  水涨船高。这一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考研不是分数说了算的,是排名,即是说跟你竞争这群人水平怎么样。你强,别人更强,你还是没戏。所以我发誓一定要超越自己的对手,想要比别人分高,唯一有把握的就是满分。因此之后复习开始以满分为目标准备,这个强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单准备高数,我没用一般的高数题集,我用的《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题集》,教材是斯米尔诺夫的《高等数学教程》和菲赫金哥尔茨的《微积分教程》。因为我发现当年考试最后一道题(我没做出来)是《微积分教程》中的一个定理:克拉默判别法。这是一般教材不讲的。如果想拿满分,不允许不会。

  08-09年,总分370+,参加复试,淘汰;调剂到研究生院,再淘汰,然后拒绝调剂。

  因为固体物理没有细学,复试基本被问懵了,一下搞的相当紧张,结果连量子的问题都答错了,复试就这么憋屈的完蛋了。说实话,很感谢当时联系的那个导师,帮我圆了几次场,还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帮我调整心态,只可惜前面答的太糟糕了。

  另一件事就是学位问题,因为没有学位,复试报到的时候招生办的老师死活不让我复试,后来我只好把自身的经历啊,对学物理的渴望啊,什么的说了一大堆,最后招生办的老师开了个会,同意破格让我复试,遗憾的是,我没抓住机会。没实力,神马都是浮云啊。

  当时我也有怨天尤人,甚至认为所里搞地域歧视,据我所知所里无论导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北京人。不过冷静下来想想,自己还真是不够格。幸运的是,一块儿复试的几个山东哥们儿,人都很好,我们聊了一宿,甚是投缘。一个调到合肥物质院,一个调到兰州近物所,一个留所,一直保持联系。他们后来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当然,破格仅此一次,没学位的话来年就不能考了。我只好回原校补学位。由于已超过年限,到底是母校,最后又破格批准我补学位,一个条件:一年内将所有挂过的43学分课程必须都修够80分。

  09-10年,总分360+,中科院L所理论物理专业,比复试线低了2分。

  这一年主要以补学位为主,考研只是为了保持状态,L所每年只招5、6个,号称是全国物理专业最难考的地界儿,最后只留了一个半月复习,没考上也很正常,而且我觉得对考试科目掌握的可以了,来年准备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毕竟本科的那些课程忘的差不多了,而且老师也不给开小灶,幸好锻炼了几年的自学能力派上用场了,虽然艰苦,但最后基本都过90了。学位顺利拿到,心里一下就通透了。

  10-11年,总分350+,被录取。

  这一年,根据之前复试的经验,采取了不同的复习方式。英语年年背词年年忘,每年都要重背,我决定采取最麻烦的方式复习:写作。过一遍单词后,以阅读真题为模板练习写作,长难句是吧,不但要看懂还要会写。先把阅读分类,找两篇结构和类型差不多的,先分析一篇(像高中语文那样,什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层次结构,闪光句型,修辞手法,意境体会之类的),制作出模板,再用这个模板套第二篇的内容,写完后跟第二篇对比,修改模板。然后每个类型的文章总结出两三套模板,练熟,考前一个月再找一些流行话题自己去写。考研根本不在话下,这种方法虽然麻烦费神,但是单词、阅读、完型和写作同时都在练习,个人认为效率很高。高数采取更高的要求,不仅题要会,而且有些证明题尽可能记住,以便考试时可以直接当定理使用。政治每年都不怎么重视,我只看马哲、政经、毛概(邓论大多可以推出来所以基本不背),然后找张纸画一张系统框图,把所有关联知识用连线标出来,采用推理式记忆,这样只背一两个概念能串出来一大串儿,考前一个月找几套卷子模拟一下;政治一直都在60+,就没改方法。

  专业课我一开始就按复试准备的,公式推导、定理证明必须熟。每个公式的物理意义要清晰,同政治一样,画系统框图,把有关联的知识点(可能不属于一本书)分成专题细细研磨。阅读大量名著,我看玻恩的《光学原理》,用的电动力学的方法,光学的知识,涉及固体物理,这种综合的讲解是国内教材做不到的。量子是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喀兴林的《高等量子力学》和苏汝铿的量子力学视频搭配着看,取长补短,使物理图像越来越清晰。固体物理是黄昆的、山大的和基泰尔的《固体导论》(超导和磁性没看)。又找了本大学物理实验(清华的),把所有实验看一遍,主要看实验方法和如何用实验验证理论。而且还要发散思维,偶尔会突发奇想想出一些奇怪的物理模型,大多数得被自己论证推翻了。当时自己推出了一个公式,特高兴,后来发现居然是斯特林公式,100多年前人就推出来了,后来想想能独立推出来也还不错。反正自己得勤想,要大胆尝试。最后考试的分数不是很高,因为今年已经不追求这个了,但是我可以说跟那些名校物理系出身的优秀学生比,我也不会逊色多少了。

  考前一个月,心态调整的很好,去年12月上网看帖忽然对电子琴很感兴趣,就买了架琴,每天练一两个小时,放松放松,结果还挺上瘾,有时候看看美剧什么的。记得以前考研前一晚总是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今年睡觉的时候默念琴谱,一首《天鹅湖》没念完就睡着了,第二天精神饱满的去考试了。复试准备也比较充分,听力用VOA练的,口语写了四五篇稿子(每篇写个三四百吧),先念几遍,再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肢体语言,每天一个小时左右,效果还不错。专业知识没什么麻烦,之前整理过,睡觉前看看就OK。

  复试的时候,一路平趟,问什么会什么,即使问了一些量子信息的基础知识,我也能答出来。当时可能是口语答得比较好,考官一直用英语问(包括专业课问题),直到最后有些术语我不会,才改中文问答。

  复试后我就觉得有戏,碍于诸多不利因素:二本、大龄、大五、后补学位、跨专业,心里还是很忐忑,直到第二天导师电话通知我已被录取过去见个面,我才如释重负。自此,六年的奋战告一段落。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
  相关阅读:  ·女硕士毕业后再度高考成为大专生(图)  ·专科生考研心路:改写命运的只有自己  ·硕博都为结婚愁:相亲会三成人全程戴面具  ·你出国我考研:爱情正经受考验  ·考研三战 我的悲情谁能懂?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