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教育部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制定完成,将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制度。 政策落地面临挑战 教育部在方案中明确强调,“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对于此番改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多持积极推进姿态。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 两份意见稿中,都涉及到英语考试改革的内容 高考方面,北京方案强调要“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高考英语的分值也大幅调整,由此前的满分150分降低为100分,其中听力部分占30分,阅读写作等占70分。 中考方面,到2016年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英语看似减分,但减分并不代表不重视,背后是一个立体的变化。”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征求意见稿中的改革“路线图”包括了对现行英语考试题目设置、试卷结构和分值比重等三个方面的调整,其基本诉求是体现应用、强化表达,改变过去“学习十几年张不开嘴”的弊端。 显然,决策层的政策制定是想从考试这个角度切入,撬动高考教学方式的整体改革。但政策目标的达成,必须建立在基层一线教师、校长的认同基础上。而对一线教师来说,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改革对自身的影响。 “这次改,说白了就一句话,增大高考语文成绩权重,降低英语分值。”北京一所示范性高中英语教师王丽(化名)称。 据王丽介绍,在学校领导宣布了该项改革后,校内很多一线英语教师“人心惶惶”。由于英语权重降低,为了保高考升学率,很多老师都判断下一步学校将相应减少学生的英语学时,把减少的英语课时增加到语文课上。 “这意味着什么?学校用不了这么多英语老师了,有些老师尤其年轻教师可能会转到非教学岗位,收入锐减。”王丽说,很多一线英语教师对即将到来的改变持抵触心态,“有的学校按兵不动,说这个政策还会再倒回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2014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试水“三位一体”招生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高校自主招考将扩大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咨询问答
·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 本周六开考
·教授谈高考改革: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