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我省高考报名总人数为5.6万人,但实际考试过程中,平均每场缺考人数均超过200人,缺考占比约0.4%。考生缺考各有原因,但近年弃考的趋向备受社会关注。 也有另一种声音提出,“面对弃考,高校应当反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校难以为他们提供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当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越拉越大,导致学与用脱节、白领培养模式与蓝领需求相脱节。高校应当转型发展,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加强专业化程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能满足于关门办学。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张琦的研究方向是家庭教育投资决策,做课题期间,他曾接触过一些放弃高考的学生,他觉得,如果将弃考学生分类,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出生在城市,家境优越。父母要么对国内大学教育不认可,要么对西方国家很向往,早早给孩子安排好了出国留学。这一类约占总数的20%。 另一类出生在农村,家境不好,学习成绩只能考个专科学校。他们的父母会想,与其掏空家底读个找不到工作的差学校,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赚钱。这一类学生,约占弃考学生总数的70%—80%。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金伯康认为,越来越多农村地区及城市贫寒学子放弃高考则是从侧面凸显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一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旧,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地区,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直输在起跑线上,很难与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二是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抬高了贫寒学子就读大学的“门槛”。一些学校的学费动辄上万元,4年“龙门”生活有可能让一个农村家庭债台高筑,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农村孩子不仅不能通过读书改善生活,反而会走上更加贫穷之路。 清华大学(招生办)2010级本科生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其中,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农村生源仅占总人数的17%。 金伯康认为,贫寒学子放弃高考虽是无奈之举,然而由于就业导向观念,轻易主动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长远来看,高等教育对于提高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应该正确看待和珍惜能够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金伯康说,上大学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它更应该是一段人生经历,甚至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社会在发展,国民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终将会释放它在提升人文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议: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给学生成才多元选择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高考作为国内大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其本身也一直存在很多争议,诸如各地录取线相差悬殊、异地参加高考困难、高考加分形形色色,以及相继出现的高考移民、高考舞弊、权力寻租等乱象,正在蚕食高考的神圣感和公信力。而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难,更让人怀疑高考是不是制约人才遴选的体制性障碍。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落榜复读生之死拷问我们的教育机制
·重庆考生受困阜阳传销组织 求救纸条引发全城搜
·高考过后调理身体最重要 勿让身体“加深伤害”
·武汉高考“励志哥”暑期打工挣学费
·评论:谁让高考变成博命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