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珍 苏建庭 刘自觉 太原3大名校校长就异地高考()、教育资源均衡等谈教育问题 在本届政协委员中,有3位来自教育界的新委员,他们分别是山大附中、省实验中学和太师附中的校长。作为3个在省内颇有知名度的中学的校长,他们的关注点当然与教育有关。昨日,围绕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异地高考、教育资源均衡等话题,本报记者对3位校长进行了面对面采访。 【嘉宾】 杨素珍 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苏建庭 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实验中学校长 刘自觉 省政协委员、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校长说 当前最重要的是保障民生,实际上教育是最贴近民生的,因为一个孩子关系着一个家庭。要做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担负着复兴国家的重任,如果此时做些前瞻性工作,会对将来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应该以遵循人的自然规律对待学生,让学生回归自然,快乐地生活。 现在,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无疑改革的难度很大,但是不改革,教育将没有出路。 教师不应该是仅仅教会学生文化知识,也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方向。 让学生和老师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把教育事业水平提高。 A教育改革难度大但不改没有出路 主持人:您认为当前的教育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苏建庭:在考察国外教育时,那里的孩子自由自在地学习,让我感触颇深。 国外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知识的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会在学习的时候提出很多问题,而我们的学生每天疲于应付课本知识、习题试卷,根本无暇思考、提问。 主持人: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当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仍把 “分数、排名、升学”放在人生第一要务的位置上,这个观念如何转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建庭:在教育的岗位上工作已经多年了,我一直在思考当前人们对教育的观念。现在最主要的一个观点还是“应试教育”,家长、老师、孩子追求“知识、分数、升学”,学校的教育越来越局限于对知识的摄取和掌握,而疏忽了对孩子技能、亲身体验式的培养。看着学生们在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重压下喘息,我觉得全社会都应该转变这一观念。 教育,应该以遵循人的自然规律对待学生,让学生回归自然,快乐地生活。现在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无疑改革的难度很大,但是不改革,教育将没有出路。 杨素珍:作为本届新当选的政协委员,我觉得自己心里更加有了使命感,更想多关注在未来5年内关于教育方面的工作。 当前最重要的是保障民生,实际上教育是最贴近民生的,因为一个孩子关系着一个家庭。 我们一定要做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担负着复兴国家的重任,如果此时做些前瞻性的工作,会对将来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事业,但现在我们却在实践中疏远了文化。不是我们的民族缺乏文化,而是在传递过程中,我们只把文化传承简单片面地理解为知识、技能的传承。这一认识的偏差直接造成了传承的偏失,文化传承中最富表现力、创造性、最具人文张力的那一部分在长期的忽略中流失了。水土的流失可以使沃土成为荒漠,而文化的流失则使一个民族的黏合力、创造力迅速失水以至干瘪枯萎。 B提高教育质量最关键是教师的敬业精神 主持人:改革是一个有着阵痛的长期过程,那当前的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转变? 杨素珍:之前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百校兴学,都是教育领域做得不错的典范。现在我们大部分的学校的硬件都达到了教学需求,目前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虽然教师的学历、学校的硬件、办学条件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学校好坏的关键因素,但这并不是影响学校持续好或坏的决定性因素,最关键的还是校长、教师的思想问题。很多较薄弱的学校来山大附中培训,他们发现附中的老师都非常敬业,这些老师认真备课、上课,还会给学生做课后辅导,而很多薄弱学校的教师,在这些日常工作中下的工夫远远不够,学校校长对此也不够重视,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形下学习,只能走下坡路。很多学校多年来薄弱,他们找的借口很多,比如“硬件差、老师水平低、生源不好”,这都是“懒”“不作为”的借口。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执著男孩高考只报一所大学 明白自己真正追求
·熊丙奇:预测未来高考改革方向
·南科大拟多招山东农村生 多校怕影响备考拒绝
·375分以下就不能读大学 教授建议惹争议
·江苏省异地高考补报名结束 市区仅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