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高考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 仍需破冰前行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7-24 09:47
分享到:

如果要问每年六七月份最热的关键词是什么?大部分中国人会告诉你:“高考(微博)!”

这是一场牵动千百万人神经的举国大考,父母期盼分享孩子金榜题名的光荣,学子渴望检验寒窗苦读的十余载时光,用双手碰触梦想中的象牙塔。

这是一块评价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的“试金石”,“一手托两家”,用一张张看似轻薄的试卷连接起高校“如何选择”和中学“怎么教育”的厚重使命。

这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青春梦想,为国家进步发展选拔高素质人才,承载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担,彰显向上向善流动的力量。

正因为承载了如此多的期许,高考改革始终与时代同行,直面现实课题,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从2002年以来各省市陆续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到2008年开展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再到大力整治考试环境,高考改革已使万千学子争过的“独木桥”如今初步变成“立交桥”。

这是高考改革不辍不怠的十年,重点突破的十年

这十年,坚持科学选拔人才成为改革的重点,“一考定终身”的口子被撕开,“学为考”变成了“考为选”,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这十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探索的核心,“一卷试天下”的困局被打破,越来越多“接地气”的开放性试题登上考卷,实现了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良性互动;

这十年,全力打造公平公正成为坚守的底线,随着入学机会向中西部困难地区倾斜和高考“阳光工程”的全面实施,温情和从严在高考中逐步实现完美的融合。

正如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所说:“高考改革,坚持十年,方向正确,坚定执著,有力有效。”

凸显主题:推进素质教育

尽管离女儿刘木子高考结束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可李晓林的手机里还保存着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材料《船长和油漆工的故事》:“每次看材料,我也特别受启发。根据材料自选角度的要求摆脱了之前作文‘背模板’‘找套路’的八股写法,还能让孩子自己去发掘其中蕴含的感恩与行善的主题,既适应时代发展,又贴合现实生活,这样有意义的考题真好!”

而当时光倒流回24年前的高考,当年18岁的山西姑娘李晓林提笔在高考卷上写下的是命题作文《习惯》,“我当时写的是学习习惯。现在想想,题目尽管也带着我们那个时代的烙印,但却远没有现在这么开放。”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更远一些,就不难发现,从1977年“高考元年”开始带有政治色彩的作文,到上世纪80年代的命题作文、90年代限文体的话题作文,再到今天的自选角度的材料作文,35年来作文的题目变化讲述的是高考改革的发展和社会时代的变迁。

考试内容在变,考试形式、评价机制的改革也在摸索中前进。

在刘海峰的记忆里,高考曾经有过“辉煌”的“一卷试天下”时光。在高考制度新生的1977年,570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入考场,最后被录取的只有27.3万人,录取率只有5%左右。而在35年后的今天,这个数据已经增加到了80%左右。

如今,高考改革正在发挥着对素质教育的巨大牵引力,一个“全国统考,分省命题,综合评价,注重能力,尊重个性”的高考新模式正在形成

考试科目改革顺应素质教育要求。2002年以来,各省市陆续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大多数省的“x”趋同于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考生根据高校招生专业要求和志愿参加相关科目考试。

以命题方式改革统筹推进素质教育。2006年以来,16个省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分省推进相衔接,自主命制高考试题,为深入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和将高考与基础教育改革紧密结合,推进以省为单位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逐步从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2007年以来,高中新课程省份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强调考试内容与时代、社会、考生实际“三贴近”,增设选考模块,考生根据兴趣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模块答题。

积极探索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引领素质教育。2008年以来,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探索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逐步纳入高校招生综合评价体系。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方式,得到考生和社会的认可,让“一考不再定终身,三年都在高考中”成为可实现的愿景。

在这种背景之下,十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高考,上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起点,下引基础教育素质进程的推进,起到了强大的导向作用。当科学选才成为“最大民生工程”高考的首要任务后,凸显素质教育主题成为整个教育改革语境中值得思索的话题。

“高考制度既是连接大学与高中的枢纽,又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承载着素质教育导向、教育资源配置、社会公平维护等诸多重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如此评述高考改革要将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探索核心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有‘因时制宜’的强烈改革意识,另一方面又必须保持循序渐进的平稳心态。要统筹考虑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和招生考试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京本科二批降20分再次录取 涉及97所高校  ·2012江西高招二本文史理工类24日起投档录取  ·写亲笔信亲自送通知书 校长“精雕”录取通知  ·高考生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 高校拼“第一印象”  ·为扩大学校知名度 两学校“争”贺高考状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