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关注评价网
首页 English

金平果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教育规划 > 权威解读 >

关注教育改革新亮点:重庆市从新起点上再出发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0-10-22 13:42    
更多

重庆云阳县盘龙镇希望小学的学生们。桑榆摄(人民图片)

  本报记者 王建新 刘志强

  编者按:本刊推出的系列报道“关注教育改革新亮点”,于10月8日、10月15日分别刊发了《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原点》《广东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等通讯,对上海市、广东省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报道,同时刊发了《教育改革发展应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和《加快后备技能人才培养》等评论,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重庆市制定的本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既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相吻合,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西部特色。本期“关注教育改革新亮点”推出的报道对此进行深度评述,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抓住城乡统筹,就抓住了重庆教育发展的牛鼻子

  ◆直面难题,勇于突破,用改革创新的思路推动发展

  ◆统筹城乡教育,绝非削峰填谷,而是要整体提质

  10月18日上午,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在黔江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重庆“两翼”之一的渝东南地区结束了没有大学的历史,这是重庆推动城乡教育统筹的又一生动例证。

  重庆地处大西南,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40个区县中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就有18个。在这样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地区,如何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从教育开始。”重庆人形成共识,而从教育入手的关键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在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城乡统筹的核心理念始终贯穿其中。

  1.如何抓住重庆教育发展的牛鼻子?

  着眼公平 城乡统筹

  有两组数据,直观地显示了重庆直辖13年来在教育上取得的长远进步:

  1996年,直辖前一年,全市义务教育普及率只有18.87%,中西部最低;初中毕业生能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只有56.16%;到1997年大学毛入学率也仅8%,远低于全国水平。

  直辖13年来,重庆教育频频发力,2006年,重庆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普九”;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和大学毛入学率已分别达到90%和30%。

  在今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重庆被评为教育环境竞争力全国第一。

  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何而来?

  在重庆决策者心中,教育是涉及民生与公平的大事。200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考察重庆中小学教育时就明确指出,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扶贫工程,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如果孩子读书成材了,就可以根本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教育也是个“民主工程”,它给每个孩子不论贫富都有成长为社会栋梁的机会,因此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和民主。对重庆来说,教育办好了,和谐社会建设就扎扎实实地迈进了一步。

  “教育代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未来,代表一代人的成长。”市长黄奇帆指出,城市和城市的竞争、区域和区域的竞争,粗放的判断是基础设施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但是从10年、20年来看,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然而,重庆教育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怎么办?只有采取城乡统筹发展,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把重庆教育建设为西部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教育中心。“抓住城乡统筹,就抓住了重庆教育发展的牛鼻子。”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彭智勇说。

  认识在行动中体现。在重庆教育界,有两个数字被广为称道:4%、70%。重庆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在4%以上,2010年达到4.1%;重庆每年教育增长的总量当中,增量中的70%都倾斜农村。

重庆盲人学校的视障学生亲身感触国旗。徐元宾摄(人民图片)

  2.靠什么取得突破与大跨步发展? 

  直面难题 勇于突破

  对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重庆一中副校长龚剑秋有着切身的体会。2008年,他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支教,任秀山高级中学副校长。令他惊奇的是,“整个秀山,至今没有一个学校考试时使用机读卡”。2008年,全县普通高中入学率只有16%。那时,许多秀山百姓把孩子送到县外就读。

  秀山县位于渝东南的最偏远一隅。在重庆,以主城区为核心,一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的经济圈被称为“一圈”,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城市率高;而以三峡库区为主体的渝东北地区和秀山所在的渝东南贫困山区则被称为“两翼”,经济远较“一圈”落后。

  “秀山只是一个缩影,”龚剑秋说,在广大的“两翼”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管理方式老套,教育的落后几乎是全方位的。

  困难多,底子薄,重庆教育靠什么取得突破与大跨步发展?彭智勇表示,靠的是“直面难题,勇于突破,用改革创新的思路推动事业发展”,而统筹城乡也是一以贯之的思想。 

  以城乡统筹为主线,重庆还先行先试,推出一项项在全国教育界都叫得响的改革发展举措:

  实行销号制和直接支付制,破解“普九欠债难”。2003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行销号制和直接支付制,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累计偿还总额达28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还清“普九”欠债的省份;

  调整公共财政服务方向,破解“农村教育难”。2005年以后,投入45亿元改造农村学校危旧房,全面消除了400多万平方米中小学D类危房;市财政安排资金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全国率先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仅2009年全市安排资助经费就达40亿元,惠及各类学生413万人次;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破解“农村人口转移难”。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行中职学生资助政策;2008年,提出四五年内投入资金158亿元,重点加强职业教育达标学校、示范重点学校、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并率先在6个区开始了免费中职试点工作;2009年又将免费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区;

  优化城乡教育布局,破解流动和留守儿童“上学难”。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培养关爱计划”,把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抓好抓实;

  推进“五个校园”建设,破解“教育均衡难”。2009年,全面启动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五个校园”建设,并规定到2015年全面达标……

  13年来,重庆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但重庆教育界对此仍保持着清醒。立足均衡与公平,2008年7月,教育部和重庆市签订《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重庆成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3.“统筹城乡战略”什么样?

  协调发展 整体提质

  细心人会注意到,重庆教育规划纲要的标题比其他地区多了两个字:城乡。在这份纲领性文件中,“统筹城乡战略”再次明确:建立健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协调发展。加快“一小时经济圈”教育现代化步伐,重点扶持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

  新的规划下,如何去做呢?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一圈两翼”教育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结构等重要举措。“城乡统筹,重点在乡,在农村。”彭智勇向记者展开了“蓝图”——

  统筹城乡教育,从幼儿开始。学前教育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尽快普及城乡。支持办好现有乡镇和村幼儿园(班),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市级示范幼儿园建设。到2012年,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400所,使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中心幼儿园。

  实现中小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在已完成16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400所。按照重庆市教委的想法,就是要在学校建设上“肯德基化”,实现校园、设备等硬件和师资等软件在区域内基本均衡,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吃到了肯德基”。计划到2012年,中小学校标准化率将由现在的50%左右提高到70%。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如今在重庆,每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只要有意愿,都可以进入职业学校就读。到2012年,重庆将建成国家示范中职学校30所,国家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30所。普通高中则将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如今约一半的高中在校生于重点中学内就读,这一比例将被逐渐提升至70%—80%。

  “重庆统筹城乡教育,绝非削峰填谷,而是要整体提质。”彭智勇说,重庆将实施渝东北三峡库区与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工程,并继续推动“千校牵手”、“结对帮扶”、“捆绑发展”等,以城带乡,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重庆一中对秀山高级中学实施“结对帮扶”。过去两年中,重庆一中分两批派出支教教师到秀山高级中学支教,秀山高级中学管理干部和教师分批次到重庆一中进行轮训。记者采访中听到一个饶有意味的“转折”,原来,秀山的学生千方百计跑到外地读高中;如今,已在外地就读的学生中却有300多人找到秀山高级中学,要求到学校读书。

  重庆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规定每届政府任期内至少召开一次教育工作会。同时,坚持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市级教育经费支出占市级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区县(自治县)逐年增加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比例,保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以上,全市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

  “十二五”重庆教育发展规划部分要点

  到2012年,初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6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

  到2015年,形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2020年,重庆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比例均达到9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

 专家视角:重庆的实践说明了什么

  重庆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创新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全国教育改革的窗口。重庆市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长远谋划。 

  尤其是2006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清偿“普九”欠债、率先执行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率先在全国破解代课教师招聘为民办教师的难题、率先执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率先实施中职学生免费教育、率先搭建民办教育融资平台……重庆市一系列教育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成就了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重庆教育虽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重庆地处中国西部,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集于一身,发展教育仍然面临众多困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只有采取城乡统筹发展的办法,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把重庆教育建设为西部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教育中心。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把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放到战略位置,作为关键环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发展,破解教育难题。成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市政府提出了推进城乡教育布局结构改革、教育帮扶机制改革、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9项任务 11项行动计划,正式拉开了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难题的序幕。9项体制机制改革,11项行动计划,71项分解任务,9类综合试点项目,40类单项试点项目,每年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重庆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不光有了时间表、路线图,还有了任务书。 

  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体系下的单项改革,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之一,其根本内涵在于各教育单元从总体性和全局性的视角出发,整合和协调城乡教育内外部的各差异要素,优化教育发展结构,培育教育要素增长力和公平度,在涉及教育师资、办学、布局、管理、帮扶、经费、评价、类级、配套等领域实现二元空间的一体化治理,真正促成城乡教育公平和科学发展。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要凸显“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在学校发展上要坚持“共同发展”,而非“削峰填谷”,在教育评价上要实现“多元评价”,而非“单一认定”,在教育资源利用上要加强“帮扶共享”,而非“封闭独享”。

 

    [发布者:dong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