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关注评价网
首页 English

金平果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教育规划 > 权威解读 >

严隽琪:《教育规划纲要》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

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10-08-26 08:25    
更多


 

 

“《教育规划纲要》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近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描绘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蓝图。从2008年启动制定工作开始,这份事关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一直吸引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纲要》对于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对于指导我们解决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有里程碑作用的。”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难掩欣慰之情。严隽琪曾多次应邀对《纲要》提出意见和建议,她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有着深切的感触。在采访中,严隽琪详细讲述了《纲要》的创新亮点,她表示,作为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民进将围绕《纲要》的落实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教育将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记者:此次《纲要》中有不少的创新内容,您认为主要亮点有哪些?

  严隽琪:一是目标宏伟,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会存在,还不能说全面实现现代化。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教育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央的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部属,是雄心大志。但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到2020年只能实现基本的、较低水平的教育现代化,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对教育体系、教育理念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是战略正确,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中明确提出改革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应该包括理念的现代化(公平、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体制的现代化(行政部门、学校的定位与自主办学,公办与民办学校的法律平等),模式的现代化(启发式与开放式),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

  三是强调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核心指标。《纲要》提出了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等多种人才的要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人才培养观,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核心目标,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这是我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四是重视公平,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提出了“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还明确提出了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

  记者:您刚才谈到,《纲要》的亮点之一就是重视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您认为现阶段要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严隽琪:《纲要》有许多涉及教育公平的内容。在提出战略目标时就开宗明义: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我国来说,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重要因素。造成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不同地区历史发展水平造成的基础不相同,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与机制约束,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应该历史地、实事求是地看待教育公平问题,应该理性客观地认识到,从来没有抽象的和绝对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必然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它的实现程度的。

  在我国现阶段的现实国情下,“关键是机会公平”的含义首先就是确保每个孩子“上得起学”,入学无障碍。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力扶持社会各类困难和弱势群体,保障他们基本的受教育权利。

  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义务教育均衡方面,各级政府应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应该至少在这个学段禁用公共财政来设立重点校、重点班。

  记者:《纲要》提出了不少数字目标,例如教育经费在2012年力争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一直偏低,您认为要实现《纲要》的目标,需要相关部门做出怎样的努力?

  严隽琪: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支撑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石。《纲要》提出“4%”的目标为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教育财政投入不足问题设置了一个刚性保障,使教育投入可以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同步。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保障公共财政对各级教育的充足投入。尤其是在义务教育经费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投入责任、加强省级统筹,以政府为主化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发展义务教育的支持与转移支付力度。

  应当把实现4%的目标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标准,要特别加强对各级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绩效评估和监督问责力度。同时,各级政府有责任积极扶持和保障民办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改革办学体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多方面力量捐资办学和出资办学。

  记者:《纲要》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并吸收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您认为这对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民主进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严隽琪:长期以来,普通老百姓与社会各界力量在教育政策制定及其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很不够。这次《纲要》的制定,反映了我国宏观教育决策模式的进步。近两年的制定过程中,既有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关注,又有各级行政机构的全面参与,既有众多专家学者科研成果的支持,又有社会各界的建言献策。《纲要》两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称收到意见和建议210余万条。文本初稿形成后,先后4次大范围征求意见。这些努力实现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交流与协商,为社会各界、学术界、老百姓和媒体力量的有序参与搭设了平台,这种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是值得高度肯定和继续发扬的。

  以不懈的新作为巩固

  参政议政的“老阵地”

  记者:作为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民进中央一直致力于为党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建言献策,能否介绍一下民进中央近些年来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及成就?

  严隽琪:民进是一个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66.4%的会员来自于教育界,而且绝大部分来自于基础教育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进是一个“教育党”。民进成立65年来,一直积极参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教育是民进参政议政工作的“老阵地”。改革开放后,民进立足自身特点,围绕推动教育立法、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积极参政议政,所提建议多数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在一些关于教育的法律和重大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民进都提出了重要意见。比如《教师法》,民进不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呼吁尽早制定“教师法”,还直接参与了起草工作。再比如《学前教育法》、《义务教育投入法》的出台,民进也做了很多促进工作。

  民进一直致力于促进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和政策的落实。去年,民进中央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确定为重点专题考察课题,联合10多个省级组织同心协力做了大量调研,并得到国家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的支持协助,最终形成了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建议》,提出农村教育需要率先进行综合改革,以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走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之路。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原则,统筹发展规划、统筹资源配置、统筹教师队伍建设。我们还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就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等问题提交了党派提案。可以说,我们是以不懈的新作为巩固着教育这个参政议政的老阵地。

  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也紧跟中央精神,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投入“5·12”汶川地震灾后教育文化重建工作,支持贵州毕节试验区教育,开展“彩虹行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记者:今年1月,民进中央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建了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这个研究院的定位是什么?在落实《纲要》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严隽琪: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的定位是一个开放的集科学研究、政策咨询与服务、交流与合作于一体的高层次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机构与参政议政平台。自今年1月底成立以来,本着“边建设边工作”的精神和开放合作的原则,高度关注国家教育发展的动向,主动围绕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开展教育政策研究,及时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虽然成立尚不到半年,已取得了一批成果。我们希望通过5-10年的努力,将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政策研究机构,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高级“智库”。

  不久前,围绕《纲要》的出台,研究院在约一周时间内集中力量研究并完成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问题和发展思路的研究”的报告,明确提出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和把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同时,组织专家开展实施《纲要》的重要问题研究,比如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国高考改革的主要矛盾、思路与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与国家政策比较研究等等。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教会后,我们已经迅速举办了关于落实《纲要》重大问题的专题研讨会,我们将继续为落实《纲要》提出建议。

摘自:《人民政协报》

    [发布者:dong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