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教育规划 > 规划纲要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高等教育评估报告
来源:发布时间:2015-12-04 15:27
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牵头成立评估组,对《教育规划纲要》高等教育领域中期进展进行第三方评估。
一、评估的主要结论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了国际竞争的前沿。围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中央设计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计划、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全国各地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重大教育改革试点,引导并推动各地各高校进行大胆探索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六大”改革与发展思路:以“大格局”谋划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调整,以“大工程”牵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以“大协同”创新高校内外联合培养人才,以“大实践平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大教改”激活高校学生创新活力,以“大联动”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创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等教育规模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持续增长,提前完成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阶段目标任务。
2014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高校毛入学率达到37.5%,提前完成了《教育规划纲要》预定36%的阶段目标。
2000-2014年,高校录取人数的年增长率平均为10.7%,录取率由59%提高到74.33%,是1978年的12.3倍。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大学生数增幅超过3倍,毕业生占当年新增城镇人口比例从12.86%提高到61.62%,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二)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显著增强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办学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异军突起,科类层次结构趋于合理,高校办学类型趋于多样。
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后,中西部高等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中西部高等教育体量不断增大,办学能力不断扩大。对比2000年与2014年:中西部高校从2000年的544所高校增长到2014年的1363所,增加了1.5倍,中西部高校数量占全国的53.9%。中西部在校生数、毕业生数、招生数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54.16%、53.84% 、54.38%。2008-2014年,14年间累计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招生92万人,相当于在中西部地区建立90所超过万人的高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高考(精品课)录取率上的差距从2007年相差17个百分点降低为6个百分点。
新建本科院校分布于全国201个地级城市,覆盖全部地级城市的60.36%,极大改变了高等教育格局结构。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和研究生在校生数之比从2000年的19.5:1降至2013年的15.8:1,本科毕业生数首次超过专科毕业生数。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相协调,与社会行业结构基本契合。
(三)各类重大工程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科研承载能力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升,文化传承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经“985工程”、“211工程”以及特色学科项目等平台拉动,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部分学科跻身于国际一流行列。英国QS“2015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前400强中有58所中国内地大学,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前50强中有7所中国内地大学,入选学科总数位列全球第五和亚洲第一。在“2015年亚洲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内地大学百强大学达到21所,取代日本(19所)傲居亚洲之首。《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及汤森路透社“2015年全球顶尖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内地27所大学跻身全球前500强,超越日本成为亚洲龙头。在学科前50强中,有23所中国内地大学在12个学科领域入选。
高等学校承载科研能力大幅提升。2005-2013年,高等学校承担科研项目成倍增加并超过同期其它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高校基础研究在全国占绝对优势,基础研究经费在全国占比超过一半。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占据70%以上。2010-2014年,高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583项,获技术发明奖1328项,获科技进步奖3577项。高校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占比为70%左右。2005-2013年,高校科技论文占全国比例一直占据70%以上。高等学校专利授权数从8843件增加到84930件,增加了8.6倍。
(四)高等教育投入保持高速增长,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高校师资队伍持续扩大,特别是“本科教学工程”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3年至2013年,高等学校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26.93%,年均增幅为35.98%。高校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经费占全国教育公共财政支出的36.17%。
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2010-2014年,全国高校占地面积净增15502万平方米,增幅为9.9%。高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实验实习以及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净增7004.38万平方米,增幅达到15.33%。高校教学科研固定资产净增4867.25亿元,增幅高达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净增1326.14亿元,增幅高达57%。
高校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发展态势良好。1999-2014年,教师队伍保持稳定增长,教职工总数达233.6万人,专任教师总数达153.5万人,教师队伍数量成为世界第一。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50%,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超过70%。
高校教学基本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本科教学工程”实施以来,重点建设了1500个专业点,公布了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了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建设了100个成效显著、受益面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高校实验室空间得到了拓展。2009-2010学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共有实验室28156个,实验室面积2785.67万平方米。2012-2013学年这三项数据分别为29964个、3102.26万平方米。实验室数量增长了6.4%,实验室面积增长了11.4%。
(五)高校以大联合、大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实施“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全国重点建设了83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一批全国大学生创业实验室,吸引了一大批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
从目标达成情况来看,系列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获得行业认可、具备很好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人才。
从实施参与高校情况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共有208所高校的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进行改革试点,10415家企业参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125所,改革试点项目178项,综合改革试点64项。2014年,有44所高校开展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拔尖创新、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等三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立项95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99所,改革试点项目140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6所高校参与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等三种类型的教育培养基地建设。
当前参与“卓越计划”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部分高校学生就业率达100%,学生素质也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不少用人单位表示“卓越计划”的毕业生专业水平有优势,给予毕业生们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一致认可,不少单位与高校合作关系密切,提前“预订”毕业生。
根据2013年494所高校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实践(含实验)教学的学分占到24.44%,达到教育部预期的目标要求。根据2013年489所高校教学状态数据显示,其中与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相关课题数约占71.9%。根据486所本科高校教学状态数据显示,累计建有58169个基地,每次可接纳学生266多万人,当年实际接纳学生230万人次,如果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数估计,平均36.82%的在校生有机会到实践基地参加各类实习。
持续推动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抓手,全国累计组织117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710所地方所属高校参与计划,资助近8万个项目,投入经费近14亿元,参与学生近22万人,带动了高等学校整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实践育人以及校内外协同育人的新机制。
(六)高校以大教改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深化教学改革。各高校通过深化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学科交叉、小班授课制等个性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南京大学“三三制”为代表,全国39所“985工程”高校已有29所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措施,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10年教育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从试验效果看,2013届500名毕业生中,96.6%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86%进入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深造、22%进入学术排名前10的世界顶尖大学就读、20%进入学科排名前10的世界顶尖大学就读;2014届近1000名毕业生中,95.4%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实施主辅修制,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辅修制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普遍做法。截至2013年底,各高校修读双学位(主辅修)学生数占在当年招生数比例的平均值为13.95%。部分高校积极尝试跨学科设置专业,推进文理交融。
夯实教授上课制度,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根据抽查82所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各高校给本科生上课教授数占高校教授总数的平均值为85%,基本夯实了教授上课制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部分高水平大学率先实施新生研讨课、小班课,开启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潮流。部分高水平大学适应互联网思维的学习方式,建立中文MOOC平台,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改变。
(七)高等教育公共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大联动”的高等教育质量内外部保障体系不断走向成熟。
教学评估实现对高校分类引导。教育部以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与方法,从顶层设计“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通过院校自我评估、合格评估、审核评估改变过了过去以“一把尺子量不同高校”的做法,促进高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建设。2010年起,开展对2000年以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合格评估,已评估143所学校,覆盖了全国28个省(区、市),约占全国新建本科高校总数的50%左右。从2013年起。对参加过上一轮评估的本科院校实施审核评估,完成了18所高校试点工作。
倡导专业论证和国际同行评估。从2009年到2014年,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领域已由10个拓展到14个,年度认证专业数量由30个增加到138个。目前,通过认证数量的专业由75个增加到318个,覆盖高校由51所增加到106所,大部分“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均已参加认证。2012年,中国完成了加入《华盛顿协议》的相关准备工作,并在13个专业领域开展了69个专业认证试点。
建立内外联动的质量保障机制。在评估引导下,各高校从质量标准、队伍建设、机构组织、监控手段以及反馈改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建立有标准、有组织、有队伍、有监测、有反馈的内部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建立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接受第三方评估。2011年,要求3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编制教学质量报告,2012年,范围扩大到“211工程”高校。2013年扩大到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校。截至2013年底,省一级专门的评估机构已经发展到13家。
(八)高校树立以生为本意识,切实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学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学生对就业、高校教学等各个方面基本满意。
根据60所“211”工程院校发布的《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数据,“211工程”院校学生对专任教师的教学满意度为88.6%。其中学生最为满意的项目是师资队伍(92.5%)和教师专业水平(90.5%),然后依次为教学质量(89.47%)、教学教风(87.75%)、教学管理(84.73%)、资源保障(84.64%)。
根据227所高校《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分析,2014年高校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占87.92%,“985工程”高校满意度高达93.24%。
根据对155所新建本科院校27134名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情况,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感到“满意”的达到46.71%,“基本满意”的达到39.9%,根据这两项指标合计出的学生对教育质量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6.61%。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对1139所高校的学生满意度情况的分析:全国高校学生满意度的平均分值为4.09(五分制),这说明学生对高校总体表示比较满意。就综合满意度情况来看,全国高校的平均分值为4.09分,其中“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的分值分别为4.58和4.3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种后发外生赶超型,在高等教育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矛盾:一是高等教育发展基数大,各种结构性矛盾仍是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二是高等教育经费缺口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教师队伍总量不足,高水平人才数量少且分布不平衡;三是高校科研主动面向社会需求的导向不足,重大科技协同攻关机制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薄弱;四是高校活力还未完全释放,高校拔尖学生尽早尽快成长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营造;五是高校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还缺乏长效机制;六是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统筹不足,内部质量保障深层文化缺失,质量保障的科学性、有效性仍不足。
鉴于以上问题,评估组提出了下列政策建议供参考:
(一)重点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助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
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求,建议高等教育规模应从原先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高等教育招生的增量继续向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中西部地区高校倾斜。建议改变传统中西部划分办法,从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发展需求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需求,重新考虑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布局、学科专业布点。
(二)花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建议国家实施高校师资队伍提升计划,切实解决师资队伍总量不足问题,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能够使高校生师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建议实施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在职师资队伍提升计划,建议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通过挂职煅炼、专业学位教育等形式,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议继续实施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和培育工程,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重要学术带头人。建议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保证高等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推动高校加强基础设施的内涵建设。
建议国家把保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作为一项基本要求。从中央层面来说,要确保教育中央公共财政支出绝对量和相对量同时增长;从地方层面来说,要确保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及比例双增长,确保生均拨款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从学校层面来说,要确保教育教学经费比例逐年增长。
(四)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一体化。
建议深度推进教学与科研融合,建立科研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的转化机制。一是要改革科研经费的使用方式;二是要建立科研反哺人才培养机制;三是要进一步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四是要坚持高水平教授上讲台制度;五是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及时引入科研内容来改造和设计实验项目;六是推进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一体化建设。
(五)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牵引,着力推动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综合改革。
建议国家引导高校从制度建设、机制保障、组织机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实训等方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建议地方政府抓紧研究制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定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带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支持鼓励高校技术发明、转让,鼓励地方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联盟等研究机构,鼓励地方高校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在企业中推广和应用。
(六)要强力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建议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完善信息化技术标准,加强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形成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和共享机制。从国家层面推进建立国家平台与地方、企业平台互联互通与协同服务,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
(七)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符合规律的教育评价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从以往学科需求导向转向社会需求导向,从关注学科建设转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强调寓教于研,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强调出成果同时出人才,并且出人才重于出成果。要进一步改变单一的政府评价导向,培植第三方评价机构,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要完善“五位一体”教育评估制度。建议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方式,让“以生为本”、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先进理念渗透到教育评价,落到教师和学生身上,推动学校自主开展自我评估,形成了质量自我保障的长效机制。
(八)要加快推进“管评办”分离,强化依法治教,完善内外联动的质量保障体系。
建议进一步简政放权,应用立法、评估、经费调控、政策指导等多种方式,增强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释放高校的办学活力,推动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国家加强高等教育立法工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建议进一步理顺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责任和地位,完善国家、省级、学校分层管理、分类评估的运行机制。建议建立高等教育评估与教育经费投入挂钩制度,加快引导高等教育分类设置,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
总之,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契机。尽管改革工程浩大,任务繁重,但在教育管理部门、全国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一定会继续顺利推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公共福利的提升,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服务。
[发布者:yezi]
-
精彩推荐
- 金平果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新鲜出炉
- 2020-202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高校竞争力排行榜(500强)
- 机械硕士研究生学科(专硕)排名_金平果2020-2021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学科(专硕)排行榜
- 材料学专业排名_评价网2020-2021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
- 金平果2020-2021年教育学学科排名——高校研究生教育分一级学科排行榜
- 新鲜出炉!后“SCI至上”背景下我国第一个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 捐资700万!邱均平颜金莲教育基金重奖涟源四中优秀学子
- 发挥第三方评价优势 助力科研评价改革
- 第四届全国“双一流”建设与评价论坛 延期举办的通知
- 杭电举行邱均平颜金莲教育发展基金捐赠签约仪式
-
最近更新
- 《EVALUATION & MANAGEMENT》(Quarterly)2020 Issue 5
- 教育部启动实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内附实施方案全文
- 回首2020,展望2021,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政策大盘点!
- 特别报道|邱均平:新时代我国科研评价体系重构中必须处理好八大关系
- “金平果”首次发布职业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 新工科研讨(七):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展研究生就读体验调查
- 新工科研讨(六):佐治亚理工学院工程学院的“重大挑战”学术项目概况
- 新工科研讨(五):佐治亚理工学院设置研究生工程创业项目
- 新工科研讨:麻省理工学院设置研究生跨学科工程学位(四)
- “金平果”公布2021年加拿大大学留学排名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