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最大。城市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87.7%)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69.5%)相差18.2个百分点。而且前者比后者的月薪也高出654元。 简单来说,就是城市出身的高校毕业生,要比农村出身的高校毕业生相对好找工作,而这种情况在普通高校最为明显。那么我们提炼这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家庭背景和就业机会: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说产生的影响是否真的如此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原因又是如何呢? 中国社科院公布的这份调查叫《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其中提到,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这明显影响。家庭背景对于找工作到底有何影响影响?毕业生自己的感受,可以说是最真实的体现。家住泉州安溪的小王今年即将走出校门,他坦言,因为父母是农村人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找工作全靠自己去探索。对于就业前景小王显得有几分悲观的情绪。 同样是今年6月份走出校门的在校生小柯就显得从容。小柯是一名艺校生,从小就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和组织能力都比同班同学优秀。对于工作她并不是很担心: 小柯:有一份好的工作非常重要,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要靠家里,有一些比较好的关系,然后家里有一些好的想法,希望你到哪一个公司去。 但是有的院校表示,并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和城市的毕业生,做过专门区分的就业率的统计。 安徽农业大学就业处处长韩正:我们正常的只管全校当年整体的就业率。比方说男女的情况,城市和农村没有区别的统计。 然而,也有不少学校的就业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坦白,“人情”、“关系”因素,确实在毕业生找工作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而城市毕业生家庭相比农村家庭拥有更加丰富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找工作方面,的确会占优势。闽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林致远表示,近几年来,他在工作中发现,城乡背景所带来的差距,确确实实存在。 林致远:中国是特别注重人情的社会,你现在找工作我看靠亲戚朋友这个应该是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完全靠自己的当然也是比例很高,但是靠前面那个也还是多,现在特别是就这么一个小孩在城市里面,他肯定要动用所有的关系来帮他做这个事,能找到更好地,他们当然会去努力。 而在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国企和事业单位,不少招生单位的主管就坦言,选择城市家庭的毕业生,主要看中的是其综合能力。 招生单位:从我们公司近几年招聘员工情况来看,出生于城市的员工在交流沟通还有创新能力方面,比出生于农村的员工要强一些,但是出生于农村的员工也有他们的优点,就是他们工作可能更为踏实、更为勤奋和刻苦,招聘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一个应聘者的综合能力。 看来,家庭的城乡背景确实对就业机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那么这背后的跟原因又是什么呢?对于处于相对劣势的农村出身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受影响最大的普通高校的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们,我们又有哪些建议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研究员田丰说,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优势资源流动的固化。 田丰:我们课题组研究认为,这个调查数据反映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当前社会流动的固化,所谓这个社会流动的固化是指当前在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阶层,能够通过高等教育使他们的子女谋求到相对较好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了他们优势地位的代替、传递。这也可以作为是社会经营的一个内部循环的机制,说明我们现在社会的开放性不够,社会向上的流动的基本不通常。从而积累和引发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差异,就是当前社会流动固化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同时大学就业难成为一部分人的就业难问题,比如家庭背景是农村的普通大学毕业生,这也极大的影响到了社会公平的问题。 当然,哪些农村出身的大学生也不必过于沮丧,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大正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汪大正: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时候,我曾经(提醒)我们大学生,我说“求职择业路艰辛, 应聘未必称吾心。 莫道前途成败始, 岁月澄清沙与金。如果你相信一个人的人生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不是一个短暂的短跑,如果你相信它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那么考验你的一定是意志、坚韧而绝对不是爆发力,所以在人生的马拉松的领奖台上获金牌的那个人,是最后跑第一的,不是开始第一跑的。(记者 王逸群) (中国广播网 王逸群)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城乡生源就业率差异大 部分单位承认偏好城市生
·教育部五举措力促农村大学生就业
·5个月尝遍辛酸 大四学生晒求职经历获赞
·公务员仍是大学生就业首选:方便找对象
·大四学生晒求职经历 学历低阅历少成被拒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