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招聘就业 > 正文
"最难就业"遭遇"最难招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06 19:15
分享到:

  今年全国有699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与此同时,部分用人单位却在感慨“最难招人季”:毕业生的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起点较低的职场工作与他们的自我认知存在矛盾,“跳槽”、“裸辞”频繁发生,让企业既爱又恨。(7月5日《北京晨报》)

  一边是“最难就业”,一边是”最难招人”,所谓的结构性矛盾,其实是供需诉求之间不对等。大学生就业期望高,用人单位预设条件低,两者之间形成不了一致,自然就难以携手同进。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国内许多企业的利润率在下降,反之,用工成本却在不断增加,这一增一减使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减少成本支出就成了首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不得不考虑用工风险,并对员工的培训与长远发展也难免心存芥蒂。

  几年前,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在一个工作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平均只有约1年半,31~40岁的职员也只有两年3个月。而同期日本31~35岁员工平均工作时间为8.6年。频繁的跳槽导致“闪辞族”,已经成为时下职场新生代的一种鲜明特点。

  出现这种现象,其间固然有员工个人期望较高的原因,更有企业管理方式简单,企业文化缺失,使员工难以有归属感和成就感,难以安下心来干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需要供需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改变不对称的状况。

  时下的用工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的差异,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源于同质化的竞争。而要缓解就业压力,需要各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求职者本身要降低姿态,适当调整待遇预期,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敢于和善于从底层干起,不断积累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并通过实践让自己的才能被发现和发挥,自然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用工方也应着眼长远,给新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让其虽处一线却能不断上升,起点虽低但增值幅度更大。

  另外,宏观就业政策的出台,要有利于企业和求职者的对接,使暑假工式的合作,由短期向长期递进。要让企业算得过成本账,又要让就职者算得过经济账,政策指导上应当有所作为,甚至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方面的公共措施。

(羊城晚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专科比本科好找工作 本科比研究生易就业  ·"最难就业"遭遇"最难招人&  ·“最难就业”遭遇“最难招人” 招聘双方都需调  ·已婚已育成女研究生求职撒手锏  ·让正确的就业观落地生根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