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万程鹏
火:打“飞的” 艺考生赶考十几场 本周,外省院校艺术类校考正在江苏教育学院进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来自徐州睢宁的美术考生张非,这两日正辗转南京各个考点。“我们这届高三一共12个班,有两个是艺术班,120人左右。只有十几个选了音乐、表演等,其他都学了美术。”“因为美术上手快,学一年基本就能考,不像音乐专业,短时间内很难见效。” 艺考之路奔波辛劳,对不少家庭来说投入巨大。一般来说,每个考生都要连轴转跑三五个考点,多的甚至要考十几个学校。“多考一所学校,报名费加上路费、食宿费、考前辅导费,起码得多花上万元,但对孩子来说也能多个机会。”一位家长感慨,他的孩子刚刚参加完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专业的考试,一个月仅在北京找辅导老师上小课的费用,就花了3万元。记者发现,很多家长手里都有一张孩子参加全国各艺术院校考试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来不及就只能打‘飞的’了,不能误了孩子啊!”一位考生家长叹道。 今年,南京艺术学院的影视学院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策划与制片等6个专业网上报名人次为1.2万,而招生量仅为132人,可见艺考之火。张非也深感压力:“去年全校2个班,只有30多人成功考上本科,剩下的不是复读就是上了大专。” 浩浩荡荡的艺考大军中,不乏真心热爱艺术的考生。来自泰州的王雯已经是第二年参加艺考,她去年考上了一所学校,不理想,放弃了,“最好能考上天津美院。”但此类考生并不多见,“只有10%的艺术类考生真正对艺术感兴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甚至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在高考的残酷竞争面前,不少孩子投身艺考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南艺的刘老师参加了今年的艺考招生工作,她直言,“好苗子不多”,艺考生文化功底较差,选择艺考不少是为逃避升学压力。像去年的江苏高考,200多分的成绩想录取好的大学没希望,本三都不一定能上,只能上大专,但这个成绩对于艺考生来说,已经够录取本科了,甚至运气好,能录取一所名牌大学。“文化课比普通高校低100多分,可以说是艺考热的最大诱因。” 张非也承认,艺考之路虽然艰辛,仍“值得一试”。文化课较弱的他,想考上本科,艺考几乎是唯一选择。 因为很多家长匆忙决定让孩子学美术,于是就出现很多“三个月速成”的艺考生。“要画得像并非难事,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填鸭式教育,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实现。”已在南京开设了十多年美术高考培训班的廖老师说。但他也承认,这样的培训方式离“艺术”已越来越远。“阅卷时,能看出不少学生是速成型的,绘画还停留在‘靠眼睛’阶段。”多次担任省美术统考阅卷组组长的南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孙胜银对“三月速成”现状表示忧虑。 轰轰烈烈的艺考热中,也有一些看似“冷门”的艺术专业少人问津。如南师音乐学院的钢琴制作与调律专业需要考生听音特别准,一般人学不了。中戏的京剧专业今年计划招生110人,但全国生源不过百余人,业界对此深感忧虑。 冰:艺术毕业生 专业对口率不足20% 来自镇江的艺考生家长李阿姨站在南艺大门口准备过马路,她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身旁是背着画架的女儿。艺考狂热的背后,考生和家长其实也很无奈。当被问起对女儿就业的想法,李阿姨叹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能读上大学,就业的事,4年后再说吧。”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近年,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对口率不足20%。去年,上海已将6门艺术类专业列为“预警专业”,其中包括广告学,艺术设计,表演、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 不少艺术类毕业生往往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南京的王君同学去年从南艺流行音乐专业毕业后,因就业面窄、对口单位招聘人数少,就遭遇了四处碰壁的尴尬,最终自己创办了一个影视制作工作室,业务资源靠网络上“拉”,没钱请人,就找学弟学妹帮忙。他透露说,自己的同学有80%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为找到工作,不少艺术生只能放弃专业对口的想法。“先找个活儿干起来再说”,25岁的张大强现在杂志社从事排版工作,他们当时班上设计专业共有52人,现在真正专业对口的只有3人,大部分人找了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舍不得丢下专业的同学只好继续考研(),期待高一点的学历能带来更多机会。 南京晓庄学院的袁老师大学读的是电影学,他说,他的同学毕业后从事电影相关工作的不超过1/3,“像我这样能教本专业课程的,已算非常幸运了。”究其原因,他认为“这个行业太难进入了,也难赚钱,并且不稳定。”小瞿学的是摄影专业,现在一家报纸当摄影记者,他说自己班上只有3个同学在做摄影本行,不少同学不是进了企事业单位,就是靠父母关系解决了工作。 艺术类学生就业为何那么难? 一方面近年高校盲目扩招,连农业大学都招起了表演专业,剧增的艺术类毕业生远超社会需求。靖江锡剧团的著名舞美师姚骏说,他们那届学舞美专业的同学,90%都改行了。“这个专业要的单位少,一个剧团用一个舞美就已很奢侈了,江苏就这么几个团,这些年几乎很少进人。”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错位,致使很多毕业生难以胜任用人单位要求。江苏楚天极目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剑秋就对记者说,其实公司对动漫类毕业生需求量很大,“但真正能留下的却很少,现在一些高校动漫专业教的软件和技法,不少已经落后甚至被淘汰,毕业生就算留下来,基本都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达到上岗要求。” 面对就业之“难”,艺术生和家长也要反思:是不是学了艺术就一定要从事艺术行业?在择业时是不是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在南京开办企业咨询公司的董国臣的经历最有说服力。他在大学学的是戏剧影视专业,目前却在从事拓展培训。他说自己将大学所学的表演技巧用到培训过程中,反响很好。他总结经验称,不能强求工作与专业完全契合,重要的是能将专业知识融入工作中,将自己的工作做得与众不同,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南艺辅导员张老师也提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取向应多元化,专业对口纵然是美好愿望,但不切实际。对艺术生来说,可以边走边看、先求生存,再考虑专业发展。” 在省统考的南师考场,记者遇到了来自宿迁的周同学,她考的是该校播音主持专业。问她对4年后找工作是否有信心,她笑着说,真当不上主持人也无所谓,毕业后回老家做个幼儿园老师也不错。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挺赞赏周同学的就业观。他建议,“艺术生不要把自己的职业限得太窄,比如表演专业的同学毕业时不一定就能找到演员的工作,但伶俐的口才、敏锐的反应力也可以让他们在其他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功。”(记者 龚 倩 顾星欣) (新华日报 龚 倩 顾星欣)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女子化身“东方不败”赴招聘会 呼吁平等就业
·女子化身“东方不败”招聘会求职 呼吁平等就业
·艺考生就业遇冷 “冰火两重天”敲响报考警钟
·高校毕业生将近700万 今年就业压力仍很大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近700万 就业压力仍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