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教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发布时间:2022-02-22 09:07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和邱均平(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资深教授)等的联合采访,畅谈“双一流”建设问题!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备受关注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开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之路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使命?高校应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实现学校、学科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把握新方位 肩负新使命
2016—2020年,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取得很大成绩。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表示,“双一流”建设不是一时一事的任务,需要长期坚持、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支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要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新一轮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对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表示,大学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离开了学科就不可能有大学,大学与学科不可分割。在他看来,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利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谋划自身学科和学校发展。以学科为基础建设学校,更好地从一流大学生态环境角度开展“双一流”建设,提高学校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建设成效,也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长远发展预留了空间。
培养一流人才 服务国家战略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求真育人、创新知识、培育人才,这也是“双一流”建设的中心任务。顾明远谈到,各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集中力量,在资源配置、人员编制上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有一些老学校老学科,虽然列入“双一流”建设名单,但在建设上缺乏有力支持,要克服吃老本的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掌握学科前沿,真正把优势学科建设成世界一流学科。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出高质量、专业化的杰出人才。加强一流学科的团队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及时培育青年学科带头人,使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
回望来时的路,比较别人的路,目的是要走好未来的路。刘伟提出,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引导青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谋划高瞻远瞩的学科布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育人文化;抓好基础性工作,把教师培养成“大先生”。同时,要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能力。
优化学科布局 瞄准科学前沿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公布的名单共囊括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率先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应用学科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未来“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发力点。
顾明远表示,“双一流”建设要心怀“国之大者”,瞄准学科前沿、核心技术,创新知识,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为国家建设服务。高校学科不同于企业研发单位,要把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文史哲的研究,要出大成果,需要长时间的静心钻研。所以,要改革评价制度,让教师坐得住冷板凳。
在别敦荣看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有利于相关高校明确建设方向和重点攻关领域,在科学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方面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成为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布局,是高校在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根本保证。别敦荣谈到,在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上,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应加强调整和建设力度,努力建构科学合理和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办学体系,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做出一流科研成果、开展一流社会服务创造更好的条件。
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邱均平表示,瞄准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培养一流人才,是现实所需且意义重大。这是落实“双一流”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目标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更是“科技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注重内涵建设 争创世界一流
进入新发展阶段,“双一流”建设要更加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注重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
邱均平提出,有效推进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真正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科研环境;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双一流”建设与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协调和结合;进一步加强“双一流”建设的绩效评价与成果转化,努力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充分发挥“双一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所有高校和学科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锋亮告诉记者,“双一流”建设要为“教育强国”建设服务,鼓励若干所基础好的高校“率先深化改革”,尽快从整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世界顶尖大学。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高校,被赋予一定自主建设学科的权限,以此更好激发高校建设活力。
李锋亮认为,与“211”“985”最大的不同在于,“双一流”是动态调整的,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生态发展是一种激励和督促。他建议,一些区域性高校要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紧密性,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知识、技术等,在立足自身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推动“双一流”建设和社会其他部门建设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双一流”建设的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段丹洁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者:BJ]
-
精彩推荐
- 第三届全国“双高计划”质量建设与评价论坛在广东佛山圆满召开
- “金平果”2024年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1000强揭晓
- 《第三届全国“双高计划”质量建设与评价论坛》会议通知
- 特别报道|首个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内含报告全文链接)
- 第十四届全国科学计量学与科教评价研讨会在太原顺利召开
- 《第三届全国“双高计划”质量建设与评价论坛》会议预通知(7.8)
- “金平果”2023高职专业及专业群排行榜发布
- 会议回顾|第三期信息资源管理西湖论坛暨《丛书》启动仪式圆满落幕!
- 在《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丛书》第二版、《数智时代信息资源管理丛书》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 凝聚优势研究力量 推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高质量发展
-
最近更新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