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多元取材、个性发展越来越成为教育通识的今天,超级中学多少显得有点老旧而不合时宜,然而这就是中国教育无可奈何却又真实存在的现状,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到中国教育的发展纹理和改革滞点。 尽管衡中一再强调,学校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在外界看来,衡中的成功靠的是半军事化的封闭管理,让师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以及大量做题挖掘应试潜力,即李金池所说的“老师把全部精力用于与学生一起做题”。 衡中的一名高一学生说:“每天5:30起床,5:45之前必须离开宿舍,拿着书到跑操地点集合。跑操结束后,所有班级必须跑步上楼早读,6:38,班里的80多个人全部离开教室的时间甚至可以用秒来计算(当然除去七八个不吃饭的),为的只是能吃到早饭,因为7点前要回到教室上自习。如果去晚了,在楼道堵5分钟,排队5分钟,来回7分钟,最多只能有3分钟早饭时间……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 江西某中学一位教师在参观衡中时曾在学校公告栏内看到一则公告:高二年级一位学生带橘子进教室受警告处分,并回家反省。 在许多人看来,衡中的教育方式“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创造力”,而在更多衡中学生眼中,这样的管理方式很平常,还有人回忆起在学校的点点滴滴,觉得那时的日子虽然很苦,但心情愉悦,有一种吃苦的幸福。 已从衡中毕业的学生孟隋这样写道:在衡水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衡中是当地学生家长的希望所在,是底层人改变命运的战场。成功就得努力,底层的成功尤其需要更大的、甚至更疯狂残酷的努力。在理想状态中,青少年应该是自由自在、轻狂放纵的,但是这理想状态只会让高考失败,从而耽误一辈子,教育需要一种必要的牺牲——这是由牺牲与获得的关系决定的。 邢台市一位中学老师也认为,衡中严苛的管理方式适应了目前的高考制度,只要高考不改,这个模式就会存在。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谁不学衡中,谁就将被淘汰”。 黑洞效应 生源富集致其他学校空心化,专家称超级中学有碍教育公平 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衡中学生孙同学说:“我们班有110多人,其中衡水市外的学生大概有70多人。”她自己就是沧州人。 沧州市某县中一位教师说:“本该属于我们学校的优秀生源许多都被掐尖挖走了。2000年以前,我们中学还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后来就没有了。生源的严重不足已经让学校面临生存危机。” 学校的危机心理同样投射到衡水本地的家长身上,只是他们担忧的是另一种不公平,“学校招了外地的考生,挤占了本市学生的名额,尤其是主城区的孩子。”当地一位家长表示。 衡中的黑洞效应却成了当地政府的“亮丽名片”。 在一则政府网站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当地对衡中的支持:衡中扩建时,“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要尽职尽责,密切配合。要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把衡水中学的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把衡水中学打造成衡水对外开放的亮丽窗口。”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认为,衡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典型,超级中学的兴起是政绩和利益的共同驱动,于教育、安全、人道都不利。他认为将来的教育应该朝着“就近、分散、小型”的方向发展,不同风格学校的存在,对教育肯定有好处,优质资源集中并不是政府的荣耀,“政府应该做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撰文称,集中力量办超级中学有违教育公平,我国教育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均衡、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根源就在于没有尊重并维护平等的受教育权,没有受教育者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进行利益博弈的机制。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迫切需要启动这一机制。 (人民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刊文谈衡水中学:一家独大 半军事化
·韩亚航空代表到浙江江山中学向家长致歉
·北京示范性高中增分配名额
·黄冈中学“失意”之辩
·韩国中学生哀悼韩亚空难中国遇难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