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硕士的“另类”创业
在食物安全乱象频出的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成了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2012年,一名爱买菜、爱下厨的年轻人终于“忍无可忍”,决心利用活性炭种植技术,自产自销“零农药、零污染、非转基因”的健康蔬菜。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冷僻而“另类”的创业之路。 这个愿意卸下高学历的光环、和“农”字沾边的年轻人,便是暨南大学2012届化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陈海斌。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奋斗,他的团队已能够生产40多个品种的应季蔬菜,拥有了200多个固定客户,单日的蔬菜销量可达到500斤,生意好的时候个人月收入过万元。 耀眼的成绩背后,永远是不为人知的辛酸:创业一年多以来,菜棚、卖菜点等建设前前后后共花费了陈海斌团队180多万元的投入,一度顶着负债的压力坚持经营;作为核心成员的陈海斌,种菜、割菜、卖菜、送菜,样样都得亲力亲为;为了在第一时间将新鲜蔬菜配送上门,他们时常在深夜或正午采摘,与夜露和烈日为伍;因为工作辛苦等原因,原先5人的核心团队中已有两人离开……即使如此,陈海斌仍然为实现梦想而感到快乐。 “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在26岁之前,陈海斌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去创业,自己当自己的老板。直到2012年那年夏天,面临毕业大关的他,也曾拿着简历到处参加应聘面试。他最初的想法和别人没什么两样:获得一份稳定又高薪的工作,当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而这个打算之所以落空,在他看来,完全是因为自己“不会撒谎”。 他很清楚地记得,在一家公司的面试官询问他有什么缺点时,他老实作答:“我不具备攻击性。”他口中的“攻击性”,指的是面对竞争全力出击、敢于拼抢、甚至显得咄咄逼人的“狼性”。陈海斌形容自己是一个更像绵羊的人,享受过程而不重结果。 然后,他被这家企业给拒绝了。于是,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不适合在需要“狼性”的企业当中生存,那么我到底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他第一个想到的爱好就是“吃”。 由于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陈海斌常常自己买菜做饭吃。一次,有位老师看到他买的是空心菜,担心空心菜重金属和农药超标,好心地教他怎样洗菜。他心想:怎么吃个菜还这么麻烦?要是有不含重金属、不打农药的菜就好了。 机缘巧合,他在参加一个创业项目的过程中,结识了华南农业大学一位从事了20多年优质蔬菜种植技术开发的教授,加入到华农专门研究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课题小组,开始着手探索活性炭种植技术,在华农的科研基地踏上了创业的第一步。他的团队对“绿色健康蔬菜”的具体定义是:深层土壤混合活性炭种植,用山泉水浇灌,滴入植物营养液培养,零农药,零污染,非转基因,可生吃的蔬菜。第一笔创业启动资金10万元,来自之前创业项目的收入。 “我原本以为自己会沿着念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的轨迹,娶妻生子,过一辈子。但是没想到竟然去做了这么一件‘不靠谱’的事情。”回顾创业中的一切,陈海斌感叹说:“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当初没有得到老师的技术指导和提供机会,我根本不可能做下去,光是我自己去寻一块好地,起码要耗费一年时间,还得付出昂贵的租金;如果没有一个团队支撑着我,我哪来三头六臂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去渡过各种难关呢?” 陈海斌特别感谢的,还有他的家人。他出生于湖南农村,父母靠务农和做小买卖,养大了他和弟妹3个孩子。双亲文化不高,但几乎从不干涉他的个人选择,从上大学选专业,到就业找工作都是如此。虽然父母并不希望他读完研究生还要跳回“农门”,但说了一句让他深深记在心里的话:“万一将来要是没饭吃,你就回家吧,家里供你吃的饭还是有的。” “货真价实做生意” 解决了种菜的技术性难题,怎么把菜卖出去这个难题又接踵而来。活性炭种植蔬菜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个新事物,加上价格比菜市场售价要高,一般人不会轻易“帮衬”。一开始,陈海斌把顾客群体设定为对活性炭种植技术具有一定了解、同时也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本校老师。即便如此,他跑了不下5次宿舍楼,软磨硬泡,才成功把第一份蔬菜卖了出去。 接下来,陈海斌开始努力让更多的客户群接受他的蔬菜。为了打开市场,没有后台和任何关系的他,干脆跑到附近的酒店、餐厅等场所进行上门兜售。没人理睬,他就坐在冷板凳上干等。在珠江新城附近一家西餐厅售菜的经历最让陈海斌受挫。当时,陈海斌往这家店跑了两三次,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蔬菜无论味道、卖相还是价格都比那家餐厅原先的蔬菜提供商更具竞争力,但餐厅方面仍然拒绝与他合作。“当时感觉真的很挫败,后来,我想到这其中一定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靠我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变,这么想就一下子豁然了。” 因为父母在老家做小生意的关系,陈海斌很早就有了买卖的意识。他早早地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买卖的关键不在于卖相,而在于货真价实。好就是好,不好我就实话实说,一点也不骗人,这样才做得开心。” 一年多下来,陈海斌的团队又在清远开设了高端叶菜生产基地,加上华农的基地,他们能够应时应季地生产包括普通蔬菜、高端蔬菜、配菜等40多个品种的蔬菜。与此同时,团队在广州设立了暨大、华农、华工三个卖菜定点,顾客可以自行上门提货,也可以要求送货上门服务。陈海斌的团队每周除了周三和周日休息,其余时间都会把当日的新鲜蔬菜送到天河、海珠和越秀各区的顾客手中。现在,他的顾客除了高校老师,遍及医务人员、百货经理、银行高层等各个职业人群。 “虽然现在蔬菜产量和客户数量提高了,但我们对蔬菜从生产到运输方面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陈海斌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目前他们已在改进大棚、农业设施和运输工具等方面累计投入了180多万。他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明年为每个大棚安装上摄像头,把24小时生产监控视频传到网上,欢迎网友监督。 “我想让所有的人共同见证,我们卖的的确是零农药、零污染、非转基因的健康蔬菜。”陈海斌如是说。 至于收入方面,他也想得很清楚:“农业产出很慢,创业3年内能维持基本生活费用我就很满意了。” “人生总得闯一闯” 到今年夏天,陈海斌的顾客人数达到了200多名。有些老主顾心疼他日夜操劳,有时候会建议他租个铺位以免奔波之苦,有时候也会好奇打听他创业的来龙去脉。 陈海斌说,他的价值观其实很简单:“服务万家是我最开心的事情。”顾客的满意度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的来源。有一个70多岁的海归老奶奶非常喜欢吃他种的菜,买菜时经常和他拉家常,还会和他分享自创的新菜式,或者介绍国外的先进农业技术。有一次,老奶奶出门旅游去了,一回来就打电话订菜。电话那头,老人家亲切地对他说:“海斌啊,我好想念你的菜啊,好久没吃了。” “一辈子在同一个地方过朝九晚五、与世隔绝的生活,远远比不上我送菜时听到顾客的认可更幸福。他们的评价让我觉得,我正在做的事是非常有价值的。”陈海斌一脸笑容。 每个工作日,到了下午3点,陈海斌会把电子称和刚刚采摘的蔬菜整理好,放在社区卖菜点的桌子上,然后踩着单车出门去送菜。在这个“无人销售点”,他从来没有丢过菜。“我信任社区的邻居们,他们也对我做到了诚实守信。很多邻居还会跑下楼来,给我带来吃的。这样的社区关系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 作为一名硕士生,陈海斌从不觉得自己过去念的书都“白念”了。对于名牌大学毕业生去卖猪肉之类的热门新闻,他也很关注。他的看法是:“文化底蕴会开拓一个人的视野,让人能够有条不紊地规划自己的事业。” 证明之一便是陈海斌不光卖菜,还和本地一些知名的奶制品、豆类食品厂商合作,开展关联式贩卖模式。这些合作厂家都是他经过认真考虑、慎重挑选的,选择的标准之一是都市人群对各类健康食品的需求程度。“这种模式拓展了我的业务,也更好地满足了顾客的需求。” 此外,喜欢网购、玩微信的陈海斌还为自己的销售中心设立了包括短信、电话、微信在内的多渠道购买方式,还打算开辟网上订购通道。与此同时,他还在筹划让自家蔬菜打入香港市场。“在通过香港检测标准方面,我很有信心。” “现在,我虽然还赚不了大钱,但日子过得很自在,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创业的生活固然艰苦,但也时常带来惊喜。走到今天,陈海斌依然无悔当初的选择。“人生总得闯一闯,褚时健70多岁出狱了还去创业,我还不到30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期,想做就一定要去做。我从没想过结果如何,只想着把我们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带给大家。创业肯定会有失败的风险,大不了回家,还有父母等着我。我有什么好怕的呢?” (南方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清华-东京工业大学联合研究生培养项目走过十年
·中国社科院2015推免及税务硕士统招办法
·温州大学读研全程费用无忧 每生每年6000元
·江苏13市组团招博士 优厚待遇年薪50万
·深圳拟提拔8名干部含3位博士4位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