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个答辩季看到的最鲜活的论文 得知论文答辩分组后,蒋易澄有些担心。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郭建斌是这一组的答辩老师,他的绰号是“杀手”,上课时很严肃。蒋易澄的论文光看标题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这毕竟是学术研究,不是文学创作。 “能过吗?”有人表示担心。 答辩前一天,蒋易澄的同学突然“炸了锅”,他们让蒋易澄赶紧看郭建斌的微博,“你这个肯定没问题了,老郭都认可你了。” 那条微博写的是:“一个学生的硕士论文,居然写的是她的母亲……这样的论文,差点看得掉泪了!这是这个答辩季我看到的最鲜活的论文!” 事实上,郭教授看到论文的开头时就被吸引了。“我们对我们父辈那段历史和生活经历其实不太了解,而且缺乏和父母共同做一些事情的经历。”论文中 蒋易澄帮母亲去学校打扫卫生这个不经意的细节让他很感动。尽管认为论文的理论部分稍有欠缺,但他充分肯定这种“接地气”的尝试。 郭建斌试图在记忆中搜寻这个女孩在自己课堂上的表现,可没有任何痕迹,她很少发言,一直都很低调。 本想继续保持低调的蒋易澄现在火了。郭建斌的微博发表后,外校的老师也来索要这篇论文,一位新闻学院的女院长看完后哭了。答辩现场,提到帮母亲做卫生那个细节时,郭建斌也有点哽咽。“这是一个懂事的闺女”,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这样说。 站在台上的蒋易澄听了“好想哭”。“不是因为他表扬我,而是因为有个理解你的人,那一分钟特别受触动。”她说。 论文答辩前,蒋易澄把这篇论文快递给母亲,想听听她的反馈。李桂珍这才知道,自己成了女儿的研究对象。 “她成熟了很多。”李桂珍说,“平时说不出来的话写出来了。” 看完论文,接通女儿的电话时,李桂珍已经恢复平静。她甚至有点挑剔地说:“有些用词语句还不是那么流畅,很多故事还没写进去。” “哎呀这个是论文,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蒋易澄忍不住笑了。她根本不知道,要求总是那么高的母亲在打来电话前刚刚哭过。 蒋易澄的论文也完成了李桂珍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1998年,蒋易澄的外公被检查出矽肺晚期。他是一名八级钳工,当年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全家从贵州到这里支援三线建设。他在病床上跟儿女说:“我把你们带过来,现在带不出去了。” 当着父亲的面,李桂珍一直忍着,回家后才大哭了一场。那时她下岗,姐姐下岗,哥哥下岗,嫂子也下岗,几乎全家人都下岗。“如果我们条件好一点,他精神压力不会这么大,因为他也自责,是他把我们带进矿里的,他觉得是他的责任。”李桂珍的眼睛湿了。 两个多月后,老人去世了。临走前,他曾想买块手表留给妻子,只需要两三百块钱。可拮据的老钳工没这笔钱,女儿李桂珍也掏不出来。这个遗憾让她至今觉得愧对父亲。她想把父亲的故事写出来,“我觉得我爸跟王进喜比也不差啊!” 蒋易澄考上新闻学院后,李桂珍叮嘱女儿:“你学这个嘛,要在写作上好好练一下,如果有机会,将来把你外公、把七矿的事写出来。” 她只是这么一说,但蒋易澄一直记在心里。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女硕士毕业论文研究下岗母亲 看哭答辩老师(2)
·女硕士毕业论文研究下岗母亲 看哭答辩老师
·中科大美女博导年仅28岁被称“真正的女神”
·研究生自费:学硕不超8千元专硕不超1万元
·江苏研究生学费标准确定 硕士每年不超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