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背影 每晚9点半,走廊尽头,都会准时出现一个硕大的“孤独”背影。“这是我一天周期的谷底。这个时间段,总会莫名地烦躁。天暖和的时候,我就去操场走上几圈,现在天冷了,我就搬把椅子到这个窗口坐坐。” 几乎每天晚上9点半左右,工大正心楼7层的走廊尽头,都会准时出现一个硕大的“孤独”背影,几乎堵满了整个落地窗户,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灯火阑珊。 觉得“意境”不错,我们的摄影记者举起相机“咔嚓咔嚓”拍照。 “拍就拍吧,能不能不发出‘咔嚓咔嚓’声?”“孤独的背影”终于在若干次“咔嚓咔嚓”声中开口说话了。 “为什么对着窗外发呆?”记者小心翼翼地问。他说,他只是觉得有点累。“这是我一天的谷底,每天好像都会在这个时间段莫名地烦躁。天暖和的时候,我就去操场走走,现在天冷了,我就搬把椅子到窗口坐坐。” 他说当年高考他没发挥好,最好的两个哥儿们一个在清华、一个在港大。他强调不是嫉妒,只是自责的心一直伴随了他四年,这四年就一直憋着这股劲儿,一定要考研,一定要考上。 “每天就是看书、做题、背单词,耳机插得耳朵都疼。”他说话的声调忽然上升了两格,“MP4里只有一首歌,高晓松的《青春无悔》,每天从早到晚反复听。” 与“背影哥”在同一个自习室学习的于佳,是操场上“走圈”的“圈友”,她的每一本书上都写着鲁迅的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自救式的“跳龙门” “我现在拼命读书,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在城里生活,有份体面的工作,能贷款买得起不用烧柈子的楼房,能把父母接来逛逛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 约米然采访,不容易。终于在第三次电话里,她答应接受采访,她说是因为记者电话里有一个词打动了她,这个词就是“跳龙门”。 午后东北农大的操场上,米然背书包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就如同她的梦。“我是农村孩子,但学习成绩是班级第一。”米然的自我介绍,自尊又自卑的“混合味”迎面而来。这个年收入不到两万块钱的农村家庭,却飞出了三只“金凤凰”。米然是老二,姐姐在上海一所知名高校读研究生,妹妹去年也考入了“211”重点大学。 拼命学习,既是摆脱贫穷的正途,也是她们获得自信与尊严的方式。“我姐去年考上研究生了,对我触动挺大的。姐姐开学前临上火车前对我说,要想留在大城市里,就得考研。”像米然这样无法拼爹、拼关系的本科生,只有逆流而上,龙门一跃,那张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也是通向未来的门票。 在米然眼中,考研,是老天赐予的公平机会。考研成功,她的人生会揭开新的一页。“小地方”的学生,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本有些模糊不清的未来,在他们心里竟然那般通透。 “村里连条像样的柏油马路都没有,更别说企业。”米然说她们姐妹从小努力学习,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在城里生活,有份体面的工作,能贷款买得起不用烧柈子的楼房,能把父母接来逛逛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 父母知道她在复习考研,每个月生活费特意给她加了100元。可懂事的她,每天只给自己的早餐加了杯豆浆。省下的钱,想过年回家给妈妈买件暖和的羽绒服。 本科只算“脱盲” 宋小贝说,她压根就没想过本科毕业出来就业,才22岁,还想在学校里多“混”两年,趁年轻把该考的证、该念的书都念利索了,省得将来再吃“夹生饭”。 哈理工大学南区图书馆的自习室“惊呆”了很多人。超过10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如同获取廉租房般的摇号抽签,课桌上贴着专用学号,还有40名志愿者每天点名核对,10次不出勤者将自动被“清”出……考研已不再是学生个人事,而上升为整所学校的群体行为。 规模化、集团化、规范化备考的背后,是不断上升的考研报名者数量。2014年考研预报名已结束,统计数据显示,预计考研人数将继续增加。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连续四年以超过10万人的幅度增长。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6万,比2012年增长6.3%。我省报名人数为62061人,比去年增加了2120人,增幅3.5%。而录取率为3.3:1,比高考竞争更激烈。 一只脚刚走进哈理工大学南区图书馆自习室,记者就立刻被志愿者许哲“请”了出去。不接受外来之客,任何人都不能干扰“研徒”们的备考。志愿者许哲今年上大三。大一时出于好奇,在一场毕业招聘会上凑过热闹。“就是那场招聘会,让我意识到本科毕业就等于失业。”许哲说,当时现场一家用人单位拉出了“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谢绝专科生”的条幅。回来后,许哲很快收起了自己的心气儿,加入了“考研志愿者社团”,“提前感受感受氛围。” 宋小贝很羡慕“邻居”哈理工大学的“规范化”自习。读哈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她,想读研究生的动力更多的来自父母。“我父母都是医生,我学医也算是受家庭熏陶。”宋小贝讲起话来语速很快。 她说压根就没想过本科毕业出来就业。才22岁,在学校里多“混”两年,把该考的证、该念的书都念利索了,省得将来吃“夹生饭”。这个道理其实在她上高中时就体会到了。“我爸当年是本科毕业后,在一所三甲医院当医生。可随着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我爸在单位的权威性也渐渐边缘化。”在宋小贝的记忆中,总有一个场景经常浮现:不惑之年的爸爸,安顿好一家老小躺在床上后,再轻手轻脚地拿着书本到厨房去复习考研。 “趁年轻时,一定要把该考的学历考下来,不然将来拖家带口再去考试,更累更难。”宋小贝的政治复习资料的扉页上,写着爸爸这句“过来人”的名言。 欲罢不能 第一年差了2分,第二年差了1分……这样的失之分毫,让林蒙对于考研欲罢不能。她现在正在准备第三年的冲刺,“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如果不考研,我是不是都不会生活了?” “除了跌倒之后再爬起来微笑着继续前行,我别无选择。考研路上是一个人最孤独的时候。”在黑大附近一所出租房中,林蒙在窗户上贴着这样一段写给自己的话。 学中文的她,对未来也有着如诗般的浪漫憧憬。“我喜欢古典文学,特别喜欢宋词。”可残酷的现实,却将林蒙心里的这份婉约抓得支离破碎。“英语成绩第一年差了2分,第二年差了1分。”这样的失之分毫,让林蒙对于考研欲罢不能。“如果差了十几分,我也会放弃,可这小小的差距,让我总有再来一次的决心。” 考研是一件很苦的差事,这道坎儿比高考还要难。林蒙算过笔账,这两年已经大学毕业的她,不仅一分钱没挣到,每个月还要父母资助她2000多块钱。 对于未来的迷茫,对于自己做出决定的质疑……几乎每天晚饭后,她都要到黑大的校园里,绕着熟悉的大操场“走圈”,这成了她排解压力的途径之一。 遇到迎面走来的研友,有时也会打个招呼,说一下考研的相关信息,但更多的时候常常都只是一个微笑,因为心中的梦彼此都懂。“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鸵鸟。”当我们要结束采访时,林蒙突然说,“一头扎进沙堆里,可以隔绝外面的风雨,最起码有片刻的宁静。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如果不考研,我是不是都不会生活了?” 就在记者起身离开她的小屋时,林蒙忽然坚定地说:“考研要是成功了,我还想考博。” “小草鱼”研徒 每天,李可都“全副武装”,穿着正装和高跟鞋,带着简历和考研复习题,穿梭于各个校园,在每场招聘会投递一份份“希望”后,再来到自习室做一个穿正装的“研徒”。 李可是考研大军里的一个小兵,也是招聘会中的沧海一粟。站在人生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她自称是“小草鱼研徒”。 据说,每一条“跃龙门”的鲤里身后,都会有一群小草鱼。在某个考研论坛里,把这种“研徒”称为“小草鱼”。 全球500强实习岗位、校园招聘会、招聘网、考研网……李可的浏览器里塞满了关于考研和招聘的各种信息,如果没有招聘会,李可的一天就“宅”在寝室里复习,每两个小时揉揉干涩的双眼,刷新一下收藏的网站,“我的事比别人多,哪边都耽误不得。”提起这种忙碌,李可的言语中略带了些骄傲的意味。 跟同寝其他3个“血统纯正”的“研徒”一样,李可的书桌上也摞满了考研复习的各种书籍,李可的复习进度却总比她们慢上一截。因为每当有招聘会或是接到了面试通知,李可就带上精心准备的简历、穿上正装、化个淡妆,挤上公交……这一来一回,半天就过去了。 “后来,我想到个好办法,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进入了校园招聘会的高峰期,几乎每天都有招聘会在不同学校举行。于是每一天,李可都“全副武装”,装着正装和高跟鞋、带着简历和考研复习题,穿梭于各个陌生或熟悉的校园,在每场招聘会投递一份份“希望”后,再来到自习室做一个穿正装的“研徒”。 找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先赚钱?还是考研,开拓一条更宽广的就业路子?李可并没有做出选择,跟正统“研徒”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却有一样的疲惫,但在她的心里多了份希望。 【尾声】 结束第四天采访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校园里一栋栋自习楼内的橘色灯光,在初冬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 窗内,“研徒”们伏案苦读; 窗外,篮球场上依稀传来大一新生们的笑语。 “你走后依旧的街,总有青春依旧的歌。总是有人不断重演,我们的事。”高晓松《青春无悔》的歌里这样唱过。 冬天来了,考研还远吗?当千万个目标和千万张脸都幻化成一个词“考研”,我们想说:考研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经历。毕竟,一路走来,到达只是一个方面,收获沿途的风景,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论文代写生意红火 4万字硕士论文代写费超5千
·在家学习获两本科学位 15岁神童拟考博士
·淄博考研报名人数比去年少 最大考研生47岁
·“考研奶奶”值得我们珍惜和尊重
·不是泥瓦工高而是硕士生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