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10月10日启动,报名首日又创出历史新高。屡创新高的研究生就业大军,不时传出的“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也显示,从2009年起,研究生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这与“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工作”的观念大相径庭。 1 研究生数量年年增长
【2020年目标200万】 1978年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年,当年录取10708人。2012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录取约51.7万人,招生规模超过35年前的50多倍。 我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入学在1978年,共18人。1993年,录取博士研究生6200余人。到2012年,我国博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为6.7万,是20年前的10倍以上。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3年我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持续增多,从2008年的120万人已经增加到2013年的176万人。考研大军每年增加10万人至15万人。 2 仅3.2%的人认为硕士研究生没贬值
【宽进宽出淘汰率低】 从历届研究生录取和毕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不到5%,而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可能高达30%-50%。多数人表示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状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 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超过9成投票者认为研究生学位已贬值,仅20.2%的被调查者感觉问题还不至于太严重,3.2%的人认为没有贬值。 【硕士学位授予数远大于毕业人数】 1999年是硕士研究生跳跃式发展元年,从2003年开始,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猛增35.35%,且当年硕士学位授予数首次超过10万,达120186人。博士学位年授予数接近十年前的5倍。 由于培养制度的原因,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每年都会高于毕业人数,从2004年开始,这两个数字的差距越来越大,仅2009年数据,硕士学位授予数就是毕业人数的1.3倍。 3 读书方向跟不上用人单位要求
【不考虑对口跟着就业走】 大学毕业时对方要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了对方要博士。读书的速度跟不上用人单位的要求。就业的压力始终如影随形,2008年金融危机后,考研变成大学毕业生躲避就业危机的有效途径。大多数考生并不是很关心所报专业是否对口,有63.8%的考生带有盲从和考虑不周的问题。超过半数的本科毕业生在考研究生时,对专业对口并不很看重,其中能达到非常对口的学生比例仅三分之一左右,完全不对口的学生比例达到了55.6%。 1999年的研究生最难考,2010年考研较容易,主要是因为录取计划猛增。有不少人甚至在考研路上坚持不懈,孜孜以求,不少学生表示,即使考研失利,也会锲而不舍,这样对考研孜孜以求的学生比例为三分之一,只有14.3%的学生会考虑先上班再复习。 4 研究生专业招生两极分化
【管理和经济专业持续升温哲学专业不吃香】 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在2009年达到顶峰,录取4.3万余人,之后每年以近3%的速度递减,而同期全国硕士研究生总录取人数每年增加5%左右,形成的落差非常明显。 哲学专业是近年来唯一一个录取人数连年下降的研招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普通高校哲学专业录取3790人,这个数字比2007年下降了15.26%。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报名查询系统数据显示,热度排名前十的考研专业中,管理类占4席,经济类占两席,工学占两席,教育学占一席,文学类占一席。 【北京上海的名校名专业最吸引人】 学校所在地始终是考生择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上海更因为有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而受到考生青睐。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考研共有27万余人报考北京研究生院校,外埠考生占58.6%,其中山东、河北、河南报考人数逾万。在择校问题上,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了名校、名专业。有8.2%的考生毅然放弃了大学所学专业从头开始,超过半数的考生选择一个较为接近的专业继续深造。 5 所有研究生都将交学费研究生就业酬金在降低 在2006年前,公费研究生是国家下达培养经费,不仅免收学费,还可以每月得到基本生活费。从2008年开始,很多高校开始实行研究生收费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 最新规定是,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需缴纳学费。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该政策的实施可能会给考研热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温。 记者根据历年来对研究生薪金调查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到,研究生刚就职的薪酬待遇处于下滑状态。在2007年的一项调查中,多数研究生对薪酬的心理价位是3000元左右,到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研究生对薪酬的心理价位指向了4000元以上,而在2012和2013年的网络调查数据中,近半数研究生对薪酬的期望值又回落到了3000元左右。尽管这个数字对于很多研究生而言并不满意,但是迫于就业压力,很多人表示3000元是一个心理底线。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李雅丽 实习生 南丽江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研究生痴迷性保健被拒后抢劫 被判三年(图)
·淘汰率偏低 九成人认为硕士研究生贬值
·调查显示:超两成大学生有强烈考研意愿
·考研万元保过玩概率 最牛老师年入千万带保镖
·上海大学研究生质量年报:很多人只为拿文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