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段永杰独自从上海骑自行车回重庆沿途调研新农村建设,他觉得这段经历意义深刻
记者 郭璟 摄影 胡健 西南大学操场边,一辆山地车停在我们面前,骑车的男孩穿着黄色T恤,戴着棒球帽,猫着腰探头下来,对着我们的车里说道:“老师,你好,我是段永杰。” 上个月底,他刚刚完成了一项在同学眼中有点“扯淡”的行程,从上海一路骑行回重庆。 一辆自行车+一顶帐篷就上路 段永杰长了张国字脸,中等身材。他在西南大学读研二,26岁,曾在北京工作,去年才考的研,专业是新闻学。 千里迢迢骑行上学的事并不鲜见,但是段永杰的骑行是有主题的——一路体验和感受中国的新农村建设。 这个主题跟他在学校里的“身份”有关。段永杰是研究生院学生会副主席,7月,他参加了三下乡活动,是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亲自走了一圈,他感触颇多,也更坚定了那个“不靠谱”的骑行计划。 当月中旬,段永杰到了上海,参加完一星期左右的培训后,他在上海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顶帐篷,把银行卡交给姐姐,带上1000多块钱,背着旅行包,这就出发了。 想看看从东到西的新农村建设 段永杰穿的黄色T恤上,正面印着一个LOGO:“三农行,基层行”,本以为是三下乡发的文化衫,段永杰一笑,摇摇头说:“这是我自己设计的,我一共印了10件,就在我们学校校门外面,20块钱一件。”他这一路穿的都是这一“件”衣服。 大约40天时间,段永杰经过了浙江、江苏、安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重庆等10个省市,按照之前规划出来的路线,走入了20多个有名的新农村,还有一堆没有名气的村庄,实现了他看看从东到西的新农村建设。 “走之前的想法是,从最发达的上海出发,一路向西,深入到祖国腹地,看看东西部的新农村建设到底有什么不同。”段永杰说本来他开学读研二,也没有什么课程,所以原计划是从上海一直骑到青海,但是中途接到导师电话需要他返校,他这才取消后面的行程,直接回了重庆,“准备下个假期把后面半程完成。” 走了那么多地方,段永杰说,对东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印象特别深刻,也觉得他们有很多经验可以传授,“到的地方,如果觉得不错,我就会呆上两三天,跟村民聊天,也会去找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企业聊天,去深入了解这个村庄。” 段永杰生存小贴士 这一趟对段永杰来说除了想做课题研究外,社会实践锻炼也是重要目的之一,“我想看看自己有没有生存能力”,说着段永杰把他在骑行途中的照片翻了出来。 晚上赶路:大声唱歌壮胆 照片中抵达华西村、长江村这些名村的时间都是晚上,“今年各地都是高温,所以我只能选择傍晚、夜间行动,白天就在村庄里采访,或是到村民家歇凉。”国道+省道+乡村小路都是段永杰的重要通道,因为多是晚上赶路,没有伴儿,他心里也免不了有些虚,“我经常一路大声唱歌,消遣又壮胆。”(当然,为了安全着想,不到万不得已,走夜路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 扎帐篷:选择有摄像头的地方 有一张照片是段永杰正在扎帐篷,背后是中国第一村的大牌坊,问他为啥在这里扎营,他说:“这背后就有一个摄像头,万一出了什么事能拍得下来。出门在外,安全还是第一,走之前我还是买了一份保险。” 费用:每天有预算,花完了就求助乡亲 8月30号,段永杰回到重庆,出发时带的1000多块钱还剩了60多块,“出发时就定了量,每天的预算在40块钱左右,一路上主要以干粮充饥,花费最多的是买水。” “如果当天预算花完了,我就会去找村民,他们特别淳朴,还给弄好吃的。”段永杰说。 走了这一路,段永杰构想的课题“新媒体语境下中国东中西农村的文化传播”也有了些眉目,昨天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开完会,急匆匆的,能看到T恤被汗给浸湿了一块。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香港研究式硕士吸引名校学子追捧
·武汉25岁研究生欲建造超跑洗车集散地(图)
·兰州大学201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100人
·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500人
·国防科技大学201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18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