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研究生院,来自国外的名师正在为学生授课。受访者供图
复旦研究生改革从课程“下手”。青年报记者获悉,复旦校方创办“FIST课程”(暑期集中授课)。这是一次新奇的尝试。 今年7月,年过八旬的复旦大学首席教授、钱钟书先生的亲传弟子王水照先生来到复旦校园中,冒着酷暑给学生讲课。今年暑假,他和查屏球、朱刚老师共同为学生讲授《唐宋文人集团研究》课程。 据王水照先生介绍,虽然他们都是唐宋文人集团这一课题的行家,但三人各有专长——王水照先生本人侧重于北宋文人集团的研究,查屏球老师侧重于唐朝,朱刚老师侧重于南宋以及整体性的考察。 课程结束后,王水照先生称,他对学生们很满意,觉得他们知识面很宽。经过这次FIST课程的授课过程,3位授课教师萌生了新想法:他们想以“唐宋文人集团研究”为题,申请一个课题,进一步研究下去。 听课的学生中,不但有来自复旦从本科到博士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对唐宋文学感兴趣的同学,还有来自外校的文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一位从四川大学远道而来的博士生谈到:平时经常看王水照老师的书,这次终于得到他“亲传”的机会,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FIST”课程《传播学研究方法》也在复旦校园开讲。 香港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硕士专业创办人祝建华教授带了一个团队远道而来。除了实体课堂外,他还建立了微博,讲课程内容对社会公开。在短短的十几天,祝建华的单次PPT下载量超过6万,课堂的精彩片段被转载5万次以上。 问答 Q:上什么课? 第一批44门课强调系统性 “FIST课程不是讲座,而是一套有体系的课程”,复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向青年报记者强调,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面”和“学习兴趣”,而是专业知识、专业眼光的长足进步。 这次共计44门课程的第一批 “FIST项目”中,文科18门、理科14门、医科7门及跨校区、学科或公共学位课程5门。 钟扬院长告诉青年报记者,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科的系统性,是具有跨学科、跨校区和一定社会开放性的“拳头”或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记者观察到,在课程中,有诸如《如何用英语撰写SCI论文》等基础实用性课程,也有《东大哥大凝聚态物理前言讲座》等前瞻话题。 Q:谁来授课? 教师包括菲尔兹奖获得者 钟扬院长介绍,与已有课程相比,“FIST”项目的授课教师为国内外教学科研名师,复旦校方的教师负责组织,课程经费也来自于复旦大学校方。 这串授课名单上,接连添入了名家——有国际数学最高奖项菲尔兹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5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专家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 称“千人计划”入选者、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等50余人。 Q:谁能上课? 15%的名额留给外校学生 这 套“FIST”课程开放度高,复旦校内的各专业、各年级的研究生均可以报名。选课系统依托复旦通用注册平台,不论校内外的同学都可以通过该平台注册选课。 校方还允许高年级本科生和已被录取为本校研究生的学生预修。原则上,2学分课程在8至14天内完成,3学分课程在10至20天完成。 “FIST课程”的部分名额还对校外学生开放。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财经大学鼓励学生选修FIST课程,同时认可学生学分。今年的暑期课程中,校方预留了15%的名额给外校学生。 下 半年,复旦还将继续开设40多门课程。今年,“FIST课程”占到了复旦全部研究生课程的5%。钟扬称,明年该课程争取占到全部研究生课程的10%,今后 甚至占到全部课程的20%。“待体系成熟后,希望复旦能带动周围上海财大、同济等高校共同发展这一模式,使校际之间课程资源打通。 青年报记者 严柳晴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考研大战从抢座开始 青岛大学200多学生堵门
·图书馆清理300本占座书 大多是考研教材
·北大研究生当选宿迁宿豫区村书记
·本科7000硕士10000 你的薪水拖后腿了吗?
·河北师范大学6名研究生赴新疆支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