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讯 “是否在打架”、“怀孕了吗”,温泽锋查看着鼠笼边插卡上的记录,不时从笼子里拎出一两只老鼠仔细观察。作为南京医科大学动物中心的著名“鼠倌”,温泽锋没有暑假的概念。“4300个笼位、12万余只的年产量,全校60多个课题组的小鼠在我手里攥着。” 不敢喝水,怕上厕所耽误工作 走进南医大实验动物中心的三楼,异味扑面而来。穿连体无菌服,戴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后再风淋,才能进入房间。 这位来自吕梁山的朴实小伙说,进出人员要求洗澡消毒、灭菌,每次都要求在15分钟以上。“我最多一天洗了6次澡。” “墙面、地面、天花板要天天消毒,不然尘埃颗粒会影响小鼠呼吸系统。”他说小鼠的养殖条件要求很高。有多高?1万个空气粒子中的尘埃颗粒不得多于3个!中心的小鼠价值以千万元计,伺候好了可不简单。“它们喝水,我却不敢喝,怕上厕所耽误工作。”他说。 责任重大,工作以来没关过手机 “老鼠落了地,好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受污染就不能用。”“小鼠活到1年就是老太太了,不能用作种鼠。” “连走路都有讲究!”温泽锋说,中心对人流、物流有详细要求,否则就会造成空气污染。 “空调坏了可是灭顶之灾,小鼠会全军覆没。每次我都爬到三楼的夹层里,换空气过滤器、换通风棉,最多的一天爬了8次!” 最让他难忘的,是某个夏天发生的一次事故。当时发电机故障导致独立送风系统停电,导致一批需要空气流通的高血压鼠全部死亡,有位同学因此无法完成课题,毕业推迟了一年。 因为责任重大,工作以来,温泽锋的手机就没关过,一有情况哪怕是半夜也得到现场处理。 潜心专研,当好“鼠倌” “我是不是来错地方了?”温泽锋说,5年前硕士毕业刚到动物中心时内心颇受打击。一个月后,同去的几个年轻人就退出了,而他坚持下来了。 刚开始,他发现自己的老鼠没有中心的同事养得好。“别人的老鼠身体健壮,行动灵活,毛色油光发亮,而我养的萎靡不振,毛色干枯,步履蹒跚!这让我慌了神,不敢轻视这份工作,开始潜心研究怎么当好‘鼠倌’。” 2009年中心改造,温泽锋不断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到工程方撤走时,他第一个接手了设备管理工作,很快就从一线饲养员,到主管屏障动物实验系统。 让温泽锋感到自豪的是,中心承接了学校各层次课题组的动物实验部分,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省部级课题,也承接校外几十家科研机构和兄弟单位的动物实验相关课题,现在中心在省内高校稳居第一。 通讯员庞昊蔡心轶 记者谈洁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最严研究生导师”能否让师生关系回归学术
·博士培养被指良莠不齐 导师同时带40名学生
·员工考上研究生递辞呈 被要求返还所有收入
·南医大硕士“鼠倌” 管着身价千万的老鼠
·事业单位招硕士扛摄像机 报名不足被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