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读研热”的形成,首先也是个人意愿的反映吧? 冯玮: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的一个反映。首先一点,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形成了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就经济发展而言,我国沿海地区比较发达,内陆地区欠发达。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考研()成了很多人的第二次高考(),高考没考好,现在重新进行一次选择。在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这种情况就特别突出,考这些名校的学生大量来源于二三流学校。我参与招生时了解到,有的人一入大学就瞄准这些名校。现在研究生待遇的提高,也是很多人愿意读研的原因之一。比如说,有人认为博士生有个千把块钱的收入也是很不错的,读博还可以享受到学校的很多资源。这种情况造成考研人数不断增加。很多高校都存在这种情况,坦率说,有的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其水平甚至还不如本校培养的本科生。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教育。现在考研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很多人不仅仅满足于本科毕业,而是希望成为研究生,这也和很多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关。事实上,现在很多本科生毕业工作后干的活就是高中生或以前的中专生干的活。 现代快报:现在很多非研究型大学也在大量招研究生,也未受到限制。学校方面热衷扩招的动力在哪里? 冯玮:所以说,扩招成风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高校缺乏特色,没有研究型大学和普通教育型大学的明确分工,这就造成了很多非研究型大学也在大量地招研究生。从而造成了很多本科生就业的困难,因而很多人读研就成了一种过渡,而并不是为了深造。现在,教育经费的调拨都是按照“人头”来的,招1个学生也是教,招10个学生也是教,如果没有严格的限定,何不多招几个呢?其实,本科生招生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是出于教育经费的需求。而且,评价指标往往也是看学校研究生有多少人。此外,研究生研究的成果,也都是算入学校成果的。所以很多学校对研究生就有要求,比如说要在核心刊物发表多少论文。这也是学校愿意多招研究生的一个原因。 现代快报:如何遏制这种“摊大饼”的怪现状? 冯玮:现在研究型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基本上达到了1比1的比例。而在复旦等校,研究生数量已超过本科生的数量。研究生扩招还是受到一种经济杠杆的驱动。如果在经费等方面加以限定,不管你招多少人就给你这么多钱,我相信招生数马上会下来。 现代快报记者 刘方志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考研复习:莫让人际关系成“路障”
·深陷“题海盲区” 考研情何以堪
·考研报名启动 天价保过班要价3万引质疑
·考研“难占座”滋生校外自习室出租业务
·莫言获诺贝尔奖 考研文学专业或走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