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减负”这个口号我们不陌生确实是听了很多年了,似乎隔一段时间,教育部门就会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文件。然而现实情况是怎样呢?国内中小学生的负担真的减轻了吗?说实话,至少,我们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效。 繁重的课业、五花八门的竞赛,为了能够增加进入优质初中、高中的机会,孩子们还面临着各种等级证书的考试,学校认什么,家长就安排孩子去考什么,应考补习自然要占据大量的课余时间。鉴于此,本月19号,北京市教委再次下发减负通知,希望将学生从各种等级证书考试当中解放出来。 通知显示,北京市将会从教学管理、作业辅导、考试测试、评价评选4大方面做出规范。特别提出了,终止“北京英语水平考试”项目,12周岁以下禁止报名“三一口语等级考试”,不再承办北京地区“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刘先生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听到这个消息,他表示赞同: 刘先生:应该是好事,好多证书本身也没有太多存在意义,为了升学又得去办这些证书,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的孩子如果是为了证书就牺牲太多的童真和天性,该玩的时间也玩不上对孩子来说是损失,家长看着也心疼。但是又迫于值钱证书的压力也没办法,升学的时候也不知道具体哪个证书有多大分量,所以也是没头的苍蝇撞。 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中国孩子和家长为此挥汗如雨、冲锋陷阵。那么,国外的孩子也这么“疲于奔命”吗?他们的童年会否受到各种考试的羁绊呢?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凤凰卫视驻纽约记者庞哲介绍,美国中小学生平时的学习相对比较轻松,也会有各种门类的测试和比赛,但大都是偏重于个人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都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 庞哲:美国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测验和比赛,但是基本上同所学的功课直接关系不大,而大多数是跟个人发展、个人素质有关,例如智商测验、成就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公众讲演比赛,这些测验和比赛当中很多孩子脱颖而出,成为学生的积极分子,同时也更加积极的组织和参加更多有比赛性质和竞争性质的活动。例如竞选学生会主席、为社区活动融资、校外活动等等,还有的学校鼓励孩子们组织科技小组和表演小组,提升课堂以外的其他方面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也有的学校有体育选拔赛,培养体育人才的苗子,这些人今后为升学和获得奖学金打基础。 学制短、上课时间少是很多人对英国教育的第一印象。那么,英国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是怎样的?考证书对他们上名校有帮助吗?《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特约观察员侯颖的介绍。 侯颖:在英国也会有和国内类似的竞赛或者证书考试,从奥数到音乐到体育都会有。这些证书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持证人们的优势和全面发展的状况,对于学校来说当然是非常欢迎此类人才,也会对学生们的入学申请很有帮助。虽然英国的中小学生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但是这些社团的建立初衷却并没有公立性,英国的高中生可以不选修数学课,但是一定会参加几个兴趣小组。而初中生们如果遇到兴趣小组和补习课相冲突,必须要先保证兴趣小组的活动。重视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并加以巩固,让它发展成为孩子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这对他们今后选择大学专业以及选择人生职业都非常有帮助。 都说国内的孩子负担重,其实日本的小学生也不轻松。有一位家长说,她女儿在日本读小学一年级,书包就重达7斤。在日本,私立学塾遍布大街小巷,才艺班也是琳琅满目。而这一切也只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读个好高中、好大学。《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特约观察员黄学清: 黄学清:日本是9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的时候上公立学校是就近入学,不需要考试,如果是上私立学校需要参加所报考的学校的考试,在填写报名表格的时候可以填写自己的特长,获得过什么考级证书,但是这些对通过笔试基本没有作用,但是到了考大学和找工作的时候,考官会多注意到一些考生的特长。日本也是比较热衷于取得各种资格证书的国家,证书也是五花八门,音乐体育类也是最普通的,除了珠算、书法、汉字、历史能力等等和教学有关的,还有生物分类技能资格、旅行地理资格、地图认知资格、法布尔昆虫观察考试等等,学习这些一般是函授教育,孩子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努力的方向。 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国内,各种等级证书考试为什么屡禁不止?用家长们的话说就是“好学校认这个”,所以,有需求自然有市场。“素质教育”的口号咱们也是喊了不少年了,“素质”貌似是有了,您看学乐器、学跳舞、学唱歌的孩子确实不在少数,问题在于,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才艺特长”已经沦为升学的工具,并非源自孩子的兴趣。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小学招老师学历抬至研究生 60硕士抢6名额
·湖北部署清查校园安全 麻城涉事小学校长被停职
·中小学生为考证奔忙 才艺特长沦为升学工具
·北京小升初严禁学校自行招生、变更招生计划
·小升初再发禁令严禁打招呼递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