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高考都有无数人要经历报考志愿这一过程,每年他们都面临着重要的抉择,而他们在这几天做出的选择将影响其一生。若干年后都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了一些认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报考建议。 高考(课程)志愿填报指南 有些人非常聪明,在一些小事上往往能处理得非常好;但是在选专业和学校这样的大事却并不上心,扔给家长,随便报一个了事;这无疑是非常愚蠢的。我称这种人为”高智商的蠢货“,他们拥有很好的牌,却不懂得怎么样去合理地打。也有人考砸了,于是自暴自弃,瞎报一气,对自己的未来视同儿戏。而这样造成的恶果,只有他们自己来承担。无论得到怎样的牌,都应该尽力去打好。 每年高考都有无数人要经历报考志愿这一艰难的过程,每年他们都面临着重要的抉择,而他们在这几天做出的选择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很多人浑浑噩噩的过去了,也有人遵循了正确的方法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这些人过了若干年(想得清楚的往往是进了大学后一两年,浑浑噩噩的可能要工作一两年才能明白)都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了一些认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报考建议,但是仍然有许多人的认识流于表面,或者仅仅是简单粗暴的所谓”高分选学校低分选专业“,很少有人能写出真正实用且分析深入的报考指南,即使有也很少人愿意公布,因为有些情况和反思实在是so true,过于深入,过于有价值,以至于不敢公布、不适合公布。 报志愿的核心参考标准,主要是看自己的规划。你应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的家庭背景是怎么样的呢,是否能够提供给你足够的人脉资源和经济支持?你的天赋擅长是什么?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就业还是读研究生,是在国内还是出国?是硕士还是博士?你打算在什么行业发展你的职业生涯,是学术界、工业界还是商业界?这每一点都至关重要,都对决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道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规划中每一点的改变都可能完全改变你的决策,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极其庞大,例如关于出国的各种信息等,在此不能一一展开,望谅解。 总体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自己的外部条件是否适合该专业、行业(该专业\行业的总体前景、自己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自己的内部情况是否适合该专业、行业(天赋擅长、兴趣)。总而言之,选择专业、行业一定要以自己的career path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career path会是怎么样的,这点只能自己想明白,想得越清楚,之后走得弯路越少,对自己越有利。 以下一段是从他人经验的摘录,将其进行了一些修改以符合总体的情况:决定你就业的,首先是专业,而不是学位或者学校。无论干啥,先要站对队伍。如果站错了队,那你满腹才华,也只能怀才不遇了。无论媒体上流行什么,无论街道大妈街坊邻居相信什么,无论你喜欢什么,真实的就业市场,尤其是针对不同的特定群体的就业市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以国人的观念和你的意志来转移。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顺就业市场者昌,逆就业市场者亡。如果你顺应了真实的就业市场,跟上去抢一块蛋糕,那你的目标就有希望实现;如果你走的路子整个都是违背你所在社会群体在特定就业市场的特点的,要么你去撞大运,要 么就出局,没人听你哭诉,没人管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很多专业出路差,30来岁一把年纪都没有像样工作和收入的人,其实挺多的,而且好多人当年也是中国各个名校的优秀学生,很不幸,因为上错了船,专业对应的职位少,他们当中能成为学术达人、科研牛人拿到满意工作的很少,很多人这辈子十万年薪看上去都像是奢望,遥不可及;千年博士后这个词可不是凭空出来的。 各个行业之间绝对不是平等的,行业之前的报酬和待遇往往相差很大,行业的高层和底层之间也相差很大,行业之间从业人员的构成和平均素质也差别很大,有的行业入门门槛很高,有严格的从业资格标准,有的行业对教育水平几乎没有要求,等等。这篇文章从国家产业升级到职业选择--从一篇Science神文谈起从宏观的角度对各个行业作了一些评价,值得参考。 不论官方是怎么宣传的,这就是个资本主义的社会。选什么学校和专业,很重要的一个参考点就是你以后更大可能的是成为一个靠外部资源谋生的剥削者,是资产阶级及其“走狗”还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的被剥削者,无产阶级。即使是夺得了高考状元,并不代表他就一跃”入龙门“,他只不过是社会底层中等待就业市场挑选的待培养劳动力中的佼佼者而已。个人的天赋倾向和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常常见到平民子弟报了各种经管金融专业毕业了却发现对应的这些行业更看重的是你所拥有的外部资源如家庭资产、关系、权力等,而不是个人的能力,读了半天书还不如家境优越的专科生;而相对的,我们也常常看到家庭优越甚至显赫的人追随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其实更多的是没有仔细思考自己的定位,随大流)去报了一些工科专业(尤其是传统工科和冷门专业),毕业了却发现对应的就业单位报酬、工种、环境、社会地位等都非常低端,与此同时自己却能靠自己的资源很容易的获得一些政界商业界的位置,各个方面都优越得多,而且自己家庭和社会关系也主要在那个领域,尽管他们可能很喜欢且擅长自己就读的专业,但是在现实面前也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放弃自己原本就读的专业去搞金融等,白白浪费了许多年的读书生涯,走了很多弯路(当然,这些经历有些也有很多帮助,但总归不如直接走上正路好)。当然,如果在家境优越的情况下,你真的能够抵抗住压力,确定自己能够终生坚持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搞学术,搞实业等,也大可这样选择。事实上,搞学术的大多都是家庭条件较好的,才能使他们心无旁骛。 补充: 为什么要早早定下自己想进入的行业?因为不同行业专业对人的核心能力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技能-oriented,如理工医,一类是社会活动能力-oriented,如经管商科金融。前者的人脉是受专业技能决定的,只有专业技能强者才有人际价值,才有人愿意结交。弱者不配谈人脉,即使自己主动行动别人也惟恐避之不及。因而这部分人大学的主要精力应该在修炼专业技能上;而对于后者,认识多少人拥有怎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力本身,就是生产力的所在,因而这部分人大学很可能需要高度注意经营人际关系和锻炼社会活动能力。 其次重要的依次才是学校总体情况,最末尾的该专业在该学校是否强势。和许多人的选择方法相比,完全相反。 很多人会有所谓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困扰,但是更多的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即选专业到底是选该学校的好专业还是选对于自己来说适合的专业?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后者,我认为一个专业在同一学校内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本身几乎没有影响,甚至可以有时候所谓烂的专业在某种意义上更好,因为这些专业往往课程松,压力小,对学生压得不那么紧,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展,给分也高。如果说所谓好专业比所谓坏专业相比有什么好处,最大的影响恐怕是对学生自己心态的影响,即大多数学生都是被调剂过来的,因而有许多人的天赋擅长和兴趣并不在这,但更多的人是因此可以找借口说这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可以不必努力学习,或者是认为自己的专业在这个学校很烂,从而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搞得整个院系氛围很差;而所谓的学校内的好专业则相反;而且好专业有很多天赋擅长和兴趣都在此的同学,学习效果就更是好得多。于是,好专业和烂专业的差距还就真的拉开了,这就是所谓的self-fulfilling prophecy。简而言之,主要不是因为好坏专业本身真的有那么好那么坏,而是由于人们对它们的认知导致了不同的选择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补充:对于这个问题,引用李笑来的一些话: ”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挫折而已。因为还没有遇到过挫折,还没有证明那件事情他们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儿与他们来讲确实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事实上,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自己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最终会发现,这件事想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没有多久,这些人就会因为做不好而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之后的说法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这个⋯⋯” 关于专业的具体情况,不要只看专业名和只问”XX专业是否好就业"等等,专业名只是为一个系、一套培养计划、几十门课程冠上的一个总体的名字,有很大的玩文字游戏的成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首先搞清楚该专业是该学校内哪个院系开设的(非常重要),属于什么样的编制,然后去查对应学校的对应专业的培养计划,去了解培养计划里面列出的每一门课程究竟是在学什么,有什么作用,和其他课程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甚至应该试图去学一下(这个过程如果能更早的开始而不是等到要填志愿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效果就好得多),这些才是真正影响大学生涯的内容。找工作靠的不是你就读的专业的名字,而是你通过大学的学习生涯,通过自己在自习室的付出,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实实在在拥有的能力和资源。 对于地域,我不好下论断,但是对于想深造、尤其是出国的同学,影响并不大。不论在哪里上学,如果重心是在学习上,那么大多数的时间都只会在学校附近的一小片区域内甚至是学校内活动,主要活动都是关在自习室或者宿舍自习,那么地域对你又有什么影响?只要当地的小环境足够好。 选校是应该follow your heart 还是遵循客观数据?毫无疑问应该根据统计数据反映的外部情况,辅之以对自己情况的了解进行审慎的、理性的分析。但是,有一些统计数据没有什么价值,甚至几乎是对你选校有害的,例如:各种中国大学排行榜,各种最XX的十所大学等无聊排行,甚至包括了教育部的各学校的各专业学科排名,因为这些对本科生几乎没有影响,反倒造成误导,除非你认为自己是学术大牛,在本科阶段你目标学校的那些资源就不够你用。 很多人误解了”follow your heart“的含义。很多人的”follow your heart“是出于盲目的荷尔蒙冲动,是仅仅凭自己的有限了解和刻板印象,甚至是对专业名和学校名的望文生义的字面理解造成的印象来选择,他们对于这条道路代表的未来的生活缺乏认识,甚至对自己的天赋擅长和兴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缺乏认识,真正接触到这个专业和这个学校的具体现实之后才傻眼了 。真正正确的”follow your heart“应该是对外部信息了解得非常充足,更重要地,对自己的外部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有了正确的定位,对自己的内部情况(自己的天赋擅长所在,兴趣)有了非常深入彻底的认识,对自己未来的道路确信无疑之后,能够力排众议,不被不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具体情况的无知者所干扰,而坚定的自主决策,坚持自己的选择。 至于具体的某些专业的信息,尽管我有更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认识,但毕竟也相对有限和片面,由于这篇是针对比较general的情况,就不在此列出了。 针对福建省的平行志愿我有一些具体的建议,如果你不是非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不去,那大可使用”三冲一保“式的填报方法(我当年就是这么做的,也得到了相对满意的结果,几乎可以说是在我的条件下的最优解),即前三个都填自己的分数几乎”够不着“的学校,最后一个填一个稳上的学校,由于福建省平行志愿的制度,历年的投档线(排名为依据)几乎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即使变化也是狂降,不可能在一年之内狂升,因此这种填报方法几乎没有风险,而有很大的潜在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填报方法建议5、6专业填报一般在该校处于投档线附近的专业(即所谓较差的专业)之中自己能够接受的专业,以免自己被乱调剂到极其不喜欢的专业(当然,填服从调剂是一定要的。)。另外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即四个志愿的24个专业,每个都很有可能成为你最终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因此,一定要极其严肃、审慎的填每一个专业的空,极其严肃、审慎的将专业的顺序排序,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5、6专业志愿。一旦你决定了自己的生涯方向,就一定要只坚持自己的第一选择、第一理想,不要试图去兼顾自己的多个理想,不要出现一志愿填计算机,二志愿却填了个生物这么大的差距,应当在2、3、4、5、6专业填报和自己的一志愿比较相近的专业。也不要把命运交给别人或者计算机来抉择,一定要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发挥自己理性的力量。补充:我相信大多数人并非没有理性决策的能力,只是在关键时刻被非理性情感因素占了上风。 补充:有一些老生常谈的基础问题,你应当首先做的准备工作是去查你所在省份该分数对应的排名,在该排名附近的学校以及该排名附近的历届考生的去向,这些数据库官方网站里面都有。 最后建议在这个事情上,不要听中学老师的建议,他们终日呆在校园的小环境中,接触的内容也都是许多年不变,大多数人也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识和动力,局限性很大,对社会的情况认识很有限、很片面。 另外可以参考一下留学(课程)的同学(本科、硕士博士都可以)的选校指南和心态,他们的定位和认识可能会更加深入,而且许多经验都是共通的,值得借鉴。 本文写了很多敏感情况,很多内容其实是不便公开的,但是为了后辈能够少走弯路,不得不牺牲一些人的感受。希望他们可以谅解,或者选择性无视这篇文章。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 分享心得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之选择专业的必备因素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14种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生经验分享
·2015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