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六成靠分数,四成拼志愿。”虽然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还未展开,但很多家长已开始着手物色一些适合考生的高校和专业了。“一人高考,全家总动员。” 新华网长春6月13日电(记者姚友明)“六成靠分数,四成拼志愿。”虽然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还未展开,但很多家长已开始着手物色一些适合考生的高校和专业了。“一人高考,全家总动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目前填报志愿的准备阶段,不少考生家长力邀亲友加入高考志愿参谋团,对于这些团员来说,“纠结”成为他们最普遍的心态。 “我表妹估了540分,学理科,考得是陕西卷,想在西安上学,求大家推荐学校和专业,在线等!”高考刚刚结束,10日,西安市民孙刚就在他的和社交网站上发布了这样一条状态。“自从我自己高考那年之后,我已连续好多年为亲友充当高考志愿参谋了。”他说。 孙刚的状态一经发出,立刻在网上引来不少同学、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回复,他向记者介绍说,在高考后一般有两类人比较容易被考生家长“抓去”做高考志愿填报的参谋:一类是最近几年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另一类是在考生家长社交圈子中公认的“模范家长”。 “考生家长一般认为我们有经验,其实我们可以提供给他借鉴的经验真的非常有限。”他说。 接电话受邀请、了解平日里考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上网查今年志愿填报政策、向认识的同学或熟人征求考生假想目标高校和专业的最新情况……孙刚说,要做好一名高考志愿亲友参谋非常不容易,“这两年志愿的填报方式和我高考时有很大变化,而且网上有很多与志愿相关的信息都是转载的、不准确的,所以参谋很多时候要背负去伪存真的责任,压力山大!” “室外天气酷热无比、室内气氛令人压抑,有时候我们和考生家长往那一坐就是一整天,中间还时不时需要处理、调和下考生和家长的争吵,”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胡鑫告诉记者,“与我们相比,大多数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大都陷入迷茫或是放松状态,所以我们有时候就自我调侃,高考就是考完学生‘烤’亲友。” “人家既然叫你了,你就得去。人既然去了,就得‘发声’!”据记者了解,一般人在接到考生家长邀请之后是不会直接拒绝的,而在去到考生家里之后,很多参谋经常陷入到一种“纠结”的处境当中。 “说少了担心亲友说我们不上心、没诚意,说多了又担心自己的错误判断给考生和他的家庭带来消极影响,”孙刚说,“其实做这种参谋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情愿的。” 胡鑫反映,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早就有人把参谋志愿当做生意来做了,每到高考季节,这些参谋公司就活跃起来,价值2万元的“志愿方案”供不应求,但在一些中小城市里,依靠亲友参谋志愿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每年都在变化,每个人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孙刚告诉记者,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亲友团里真正有经验的人其实并不多。“现在考后很多学生通过微信等媒介加强了沟通和联系,而且大多数省份都是出分后、划线后才填志愿,大家的认识有提高,高考的制度也在优化和改进。” 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钟新认为,和大学毕业时找工作一样,高考后填报志愿中的盲目性肯定是难以避免的。“要消除盲目,根本还是得加强对形势和政策的研读。”钟新说,“比如给孩子选择一个专业,最好就在进大学前把孩子四年甚至是七年后的出路想好。事实上,好多问题的答案是志愿填报参考资料上所没有的,但它真的是需要考虑的。” 因为最终进入大学学习的是孩子,所以也有专家表示,在填报志愿时,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改变“司令”作风,把最终的决定权还给孩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师陈宜说,进入大学之后,对专业的热爱与否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整个人生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进而与家长产生矛盾。”陈宜说,“在这个时候,我并不建议亲友参谋团卷入这场‘战争’中来,相反,考生家长应该善于倾听和沟通,力争通过交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即使自己的考虑和选择是正确的,父母也要注意以理服人,要让孩子心悦诚服,绝不应让孩子委曲求全,进而抱憾终身。” (新华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高考报志愿 紧盯高校就业考研率
·高考志愿亲友参谋团:考生“解放”日我们纠结
·云南高考生13日起可上网咨询填志愿
·讲实际巧选择避陷阱 高考志愿填报“一点通”
·金融学仍旧为高考热门志愿 医学专业遇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