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辅导 > 高考志愿 > 正文
评论艺考“热”:素颜艺考,考试还是考脸?
来源:半月谈网
发布时间:2011-03-18 11:38
分享到:

 

转播到腾讯微博
评论艺考“热”:素颜艺考,考试还是考脸?

 

2011年青岛某艺考现场的考生们

中国艺术类大专院校招生热度逐年上升,成为引人注目的艺考热现象。今年也不例外,来自全国各地报考北京电影学表演专业的4371名考生历经三轮考试筛选,仅有118人脱颖而出参加体检,其中就包括备受关注的“谋女郎”周冬雨,而学院准备录取人数仅为30,成功比例高达145比1。

中国传媒大学(微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尽管只招60人,但仍有6000多人报考,录取比例也是超过100比1。大部分热点专业的淘汰率大都超过99%。

面对近十年来持续不断的艺考热,各院校也在着力探索如何使得招生过程更加公正透明。与相比往年,今年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校的艺术招生要求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要求“初试、复试面试不准化妆”的细则。

招生学校希望借此可以让考生呈现“清新”本色,更能展示其外貌的朴实型、表演的原创性。统一要求不准化妆,不仅避免了五花八门的妆容效果可能产生的对面试考官的干扰,使得录取结果更加公平,同时也更能鼓励考生真实反映与展示自身专业条件,减少不当化妆对面试效果的影响。

但不管招生院校如何精细化和合理化招生方法,连年升温的艺考热,始终是近年来饱受争议的一个社会现象。围绕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著名艺术院校刮起的“艺考”风暴,其淘汰率之高、录取率之低使得其竞争烈度堪比公务员考试。

即便面对如此高的淘汰率和惨烈的竞争,人们对艺考依然是趋之若鹜。有分析称,一方面是艺考生大幅增长,考生人数的攀升直接导致各校录取率降低。另一方面是大量考生缺乏专业训练,报考存在盲目现象,大多在初试中就被淘汰,大多数考生成了陪考。本该是精英模式培养的艺术高等教育,却成为千万人盲目追捧的香馍馍,其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和艺术教育现状,令人神深思。

参加两会的艺术家委员谈呼吁人们不该把“一夜成名”当作是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歌唱家廖昌永认为“艺考”火热一方面说明现在不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年轻人在职业道路上有了多元的选择。但另一方面,艺术教育需要兴趣和恒心,需要底蕴,“成名固然是每个学艺术的人的追求,但这不是一个终极目标”。

有评论者指出,只有当艺术跟生活密不可分,跟每一个人相关联的时候,才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艺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才会有出现艺术大师的希望。摆脱功利主义的纠缠,营造一种热爱艺术的社会风气,让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才是艺术教育的一条正途。在这样的情况下,盲目狂热的艺考热或许才能降温,回归艺术与生活的本位, “艺考”和艺术教育才能迎来它的理性时代。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山东高考有望推行平行志愿 避免录取大小年现象  ·山东高考录取或推平行志愿 降考生志愿填报风险  ·湖北高考所有批次实行知分填志愿  ·北大招办主任:高考知分填报志愿方式的悖论  ·复旦大学校长:抱着功利目的选专业未来很难成功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