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 此题有一定的情节,与现实结合紧密,审题有一定的难度,写作角度较难选择。应当说是一道很好的高考()试题。我以为这道题可以从科技的进步及其对人的精神影响的角度展开议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沟通更便利,更快捷,更广泛;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青少年网瘾,比如文化碎片化,比如人与人之间现实的隔膜等。可以在科技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更好的结合产提出一些创意的想法。这是一道考验学生科技知识文化知识和文学想像力的好题目。 以爱迪生为引子,引出一场关于手机的对话。科学家看到的是手机物质性的一面,从物的层面大唱赞歌,而文学家看到的是手机人文性的一面,从人的层面提出中性的思考。其中,“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最具有概括性也最具有思考价值。材料是多角度的,但命题人仍然在最后提示考生科学、文学二家具有“不同看法”,这实际上是在鼓励考生旗帜鲜明地站队,做一个敢于思考的人。 材料编写最大的硬伤是,那个科学家也太没有历史感了。“21世纪”时间概念太大了吧?才过去10几年,何以断言100年最让人感到新奇的东西只是手机?真是狂妄无知!21世纪,人类的发明创造也许还有更让感到不可思议的东西呢! 另外,科学家语言活泼,想象丰富,而文学家语言严谨,毫无想象力,似乎语体不当吧?人物语言个性化点,更好。 【原题】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许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想象和思考?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来源:科教作文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京高考作文今起正式批阅:没提爱迪生不算跑
·莫言的高考“圆”梦 多省市作文题与其相关
·学者谈2013年高考作文:使套用、抄袭无处遁形
·浙江作文题有误:高考命题为何频频出错
·专家点评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