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报道称,中国在尽全力推动自身向着学术世界大国发展。看一下著名的“高引用科学家”排名就可以知道,中国学者占据了一席之地。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在学术方面明显赶超,”张晓辉(音)说,“政府的财政支持令我们能在最好的实验室里与世界最著名的学者合作。”张晓辉是幸运的,他在中国最著名的院校之一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攻读博士。
据奥地利《标准报》网站2月18日报道,中国在尽全力推动自身向着学术世界大国发展。看一下著名的“高引用科学家”排名就可以知道,中国学者占据了一席之地。维也纳大学的汉学家苏珊·魏格林-施维德尔齐克认为:“在中国出版的期刊数量越来越多,中国学者有机会以英文发表论文,因此对国际出版机制的影响力猛然增大了。”但与此同时,质量往往落后于数量。
报道称,中国学术界变革的背后是国家的战略——停止多年来人才外流现象,同时令中国作为科研国家具有吸引力。这取得了成功,魏格林-施维德尔齐克说:“今天,在海外学习的中国学生不再需要人们来说服他们回国。在中国,特别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等待他们的是在预算、设备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维也纳大学梦寐以求的科研条件。”
报道称,这个国家对大学、图书馆和研究机构进行着大规模的投资——2016年科研开发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约占2.1%。由此也显示出中国学术革命背后的一个两难境地:对超大型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巨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划时代的突破,甚至在中国取得了很大进展的核心领域,人们也需要借鉴国际同行的成果。毕竟中国领导人的要求很明确,学术界应为中国从“世界车间”向着创新领袖发展的并不平坦的道路扫清阻碍,并尽可能快地做好准备将学术成果运用到经济当中。
“单靠资金无法买来创造性以及创造性所需要的自由空间。”奥地利科研与技术发展理事会主席汉内斯·安德罗什说。虽然不是所有事情都很容易实现,但美国和欧洲“面对这种竞争压力必须想出些办法”。“欧盟的科研预算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少得可怜。”
报道称,在对最佳学术人才的争夺当中,中国早已成为领头羊——而且在某些方面,中国与美国的相似之处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在太平洋两岸,所上大学的名声都极其重要。不断壮大的中国中产阶层尽一切努力让他们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一路升到名牌大学。但是高校扩招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其中很多找不到匹配的工作。但这不会发生在张晓辉的身上。“我在一所顶级高校学习,”他自信地说,“我不担心找工作问题。” |
[发布者:BJ] | ||
相关阅读:
·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 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外媒:中国已成争夺学术人才领头羊
·世界大学综合竞争力与网络竞争力排名的比较研究
·欧洲大学质疑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
·民办院校高招乱局再调查:人为挤压生源是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