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本报刊发了《西安民办院校招生乱象丛生》一文,向读者揭露了西安一些民办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出现的坑蒙拐骗现象。报道发表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一些民办院校、学生家长等纷纷致电本报,赞许《民主与法制时报》敢于报道这些招生黑幕,同时也希望能进一步调查采访,并全面剖析造成这种招生乱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从而进一步探讨民办院校未来如何发展等问题。 民办院校高招乱局再调查 成功者的“隐痛” 虽已入秋,繁华喧嚣的西安依然热度不减。临近开学,前来报到的新生及送学生的家长,使不大的火车站广场更显拥挤不堪,各大院校蓝色的招生摊点夹在人群中仍然醒目……这一切看上去,与上次记者采访时没什么区别。 接待记者的某院校院长,笑着说,是没什么区别,拜你所赐,我们又花了一笔钱,把摊点上的棚子重新装修了一番,现在每个摊位上的校名都改过来了,你看看哪个没加上“专修”“培训”的字样?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之下,所有的院校都把校名规范地喷涂在了摊位顶部的前沿上。 这位不愿具名的院长说,你们的报道,(陕西)省主管教育的领导看到后,当即就召开了专题会议。翌日,教育厅主要领导又亲自跑到火车站查看,对这篇报道很重视。 对于本报的报道,这位院长笑称“文章客观是客观,但没有深度”。在他看来,报道多少有点吹毛求疵之嫌,校名、招生简章不规范,以及夸大宣传等现象由来已久。他说,国家的政策也不公平,我们投资成千万上亿元的资金,难道不是为了教书育人?无论从学校硬件设施还是教学质量,与公办院校差不到哪里去,凭什么不能与公办院校起一样的名字呢?凭什么我们就得挂上个“二等公民”的牌子? 不过,这位院长也坦承,在招生中确有一些招生人员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会说些欺骗家长和学生的话。但这位院长话锋一转,说:“但这也要看结果,看学生来学校后,有没有学到知识,有没有改变他们的人生方向,如果没有骗他们出来,说不定他们还在家里种地呢!” 深有体会的欧亚学院院长胡建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每次招生之后我都不敢上街,就怕有学生认出来,说我是骗子。” 胡建波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西安文理学院当老师,业余时间在西安(以前叫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做兼职老师,暑期帮助招生。而今,他创办的欧亚学院,在校生两万多人,年收入超过两亿元。翻译学院 发展的“后遗症” 据了解,陕西省拥有各类民办高校37所,在校生人数24万人,多数分布在西安。全国10所万人以上民办高校,有5所落户西安。 万人以上规模高校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本科高校数、校园占地面积、图书拥有量等指标,西安这些民办高校均名列第一,被世人喻为民办高校的“西安奇迹”。 这些骄人的成绩,得益于政府的全力支持,大胆放手。 1984年,陕西第一所民办高校在西安成立,当时在校生仅200余人。 1993—1995年,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几天一所学校”。一位见证发展的教育人士这样评价。 1997年,为规范办学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提出:“国家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随后,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开始大幅降温,一些地方采取不鼓励、不支持,任由其自生自灭。 陕西省相关领导经过仔细分析论证,觉得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虽说要控制,但并不是要遏制,不发展了。所以,决策层一致决定———按规章,创造性地办事。对民办高校进行合理引导,支持它们朝良性方向发展。 于是,陕西省一边加紧对民办高等教育市场规范管理,一边大胆出台各种政策,继续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 陕西省的民办高等教育,不但没有降温,反而又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高潮时期。 1998年,西京学院校长任万钧在学校一个校区开工建设时,账上仅有20万元存款,他通过把学生学费的收款权抵押给银行的大胆做法,一举贷了5000万元。 西安外事学院在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外力建起食堂,先把食堂门面出租的收益归施工方所有。一两年后,当学校资金充裕了,又把食堂“买”了回来。 而今,这些学校已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的“航空母舰”。 对于这些近乎“空手套白狼”的做法,在当时看来确实让人瞠目结舌,虽然政府部门都有耳闻,但是没有加以干涉。 教育“大佬”们的成功,也鼓励着许多“小弟”加入到了这场淘金赛中。在陕西乃至全国的民办院校的领导之中,不乏从这些“航空母舰”中走出的学子。 “英雄不问出路”,成功者耀眼的光环,掩蔽了发展的瑕疵,不规范使用校名、欺诈招生的现象也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慢慢滋生。 对于部分院校的欺骗行为,不光是学生及家长深恶痛绝,很多民办院校的领导也希望主管部门能出重拳整治,别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顽疾”根源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意识到了这点,在今年招生之初,西安市教育局就公布取消了西安东方科技培训学院、九三西安科学技术培训学院、西安海文培训学院、西安成人教育培训学院、西安高新培训学院、西安信息管理专修学院、西安广告专修学院、西安公关外事专修学院、西安教育科学培训学院等9所学院2010年招生资格。责令西安中医药专修学院、西北电子信息专修学院、西安东方培训学院、西安文博科技培训学院等4所学院停止一切办学活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此的“严刑律法”,为何阻止不了招生之中的不良行径呢? “生源空间的人为挤压是滋生招生不良行径的根源!”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在与网民互动时就直言:民办院校在招生和宣传中出现种种不良行径是普遍存在的,狼多肉少、逼良为娼嘛!不能光怪民办院校,学校要生存、发展得靠学费,一年只招百把人甚至几十个人肯定得关门。这是因为公办院校裂变式的长期扩招和公办派生独立本科怪胎对生源的强势掠夺,才造成民办院校这一弱势群体大批夭折和招生无序,难道只准公办院校州官放火不许民办院校的百姓点灯吗? 丁祖诒坦承,欺骗性的招生不但是对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犯罪,更是自身的恶性循环,我们坚决反对坑害学生、坑害学生家长。现在大家都高声惊呼民办院校招生不良行为,教育厅也在制定规范性文件,但是唯独给不够民办院校的计划内生源,西译(西安翻译学院)本科已经5年,在校的本科指标生才6000多人,比教育部批准的18000人规模相距甚远,独立院校的指标依然我行我素,至于那些没有本科指标、甚至没有高职指标,完全靠落榜生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更是难以为继。所以,它们就用非学历冒充学历指标,传销式地招生,到处买生源,到处发录取通知书。 西安某专修学院的院长说:“一些学院为了自己能招到学生,就诋毁别的学校,这种互相拆台的诋毁,也造成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一种不信任感。” 记者在这所专修学院采访时,他们学院的一位副院长就曾两次中断采访,去处理别的学校来挖学生的事件。这位副院长说,为了达到挖走学生的目的,对方学校的招生人员甚至承诺不收第一年的学费。 针对民办院校的招生乱象,很多业内人士痛心地说,2008年全国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66所,比2003年反倒减少了238所,学校数量急剧萎缩、招生大幅下滑,很大程度上也因为这个行业自身管理混乱,鱼龙混杂,最后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讳疾忌医 这种诚信危机不是每个民办院校都能认识到的。在西安调查采访期间,记者发现经过治理整顿后,有的院校已经整改,有的院校还或多或少存在违规现象。 西安冶金建筑专修学院狠抓内部治理整顿,对一些违规招生的人员作出了清退处理,要求所有在外的招生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招生,不得弄虚作假。 西安建设科技专修学院门口的牌子已经按照规定更改,只是招生办公室还摆放着违规的招生简章。 西安航空旅游培训学院无论是校门口的校名牌匾,还是公交车身上的广告,包括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气象预报的广告上都还在使用“西安航空旅游学院”这个校名。 在接受采访时,该院党政办唐主任不但不对上述问题解释,反而大声斥责记者。随后,他打电话喊来一个主管宣传的詹(音)处长。这位詹处长一见面就对记者大声道:“你以为你报道是怎么出来的,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我也在北京混了多少年,刚回来,什么内幕你以为我不知道?” 这时记者转问唐主任,校门口的牌匾为何没换时?唐主任刚回答了句“牌匾正在做,还没做好”,这位詹处长就大声喊道:“对于这样无良黑记者,不接受他采访,让他赶快走!” 当记者要其对上述讲话解释时,他高声叫道:“教育厅也没权让我解释。” 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晚上,唐主任突然打电话约记者第二天见面,希望交个朋友,在遭婉拒后,唐主任竟然威胁说:“我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住,开什么车,西安治安不好,如果不答应明天见面,恐怕你的人身安全没法保障,车也难免会被撞或被砸。”唐主任的电话刚挂断,记者又收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短信,短信内容与唐主任的话相互呼应,言词中充满恐吓。 为了保证安全,记者第一时间将此情况通报了陕西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席永刚。 第二天,记者通过机场安检后,唐主任仍然紧追不放,别有用心地查询了记者乘坐的航班信息,并将航班号发到记者的手机上,继续希望与记者见面“交朋友”。 “不诚信,办学质量差的民办高校将被淘汰。”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马学雷一针见血地指出。 8月31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民办学校招生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以净化招生环境,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陕西省民办教育事业长期健康发展。 何去何从 中国教育产业走过20年,少数人以投机的心态参与到这场教育产业化的盛宴中,使教育产业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开始不断出现问题。 根据一些民办高校的测算,要想保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一个民办专科学校在校生需要维持在3000人左右,一个民办本科学校需要维持在5000人左右,否则就会坠入“招生不足—资金断裂—教学停滞—声誉下降”的恶性循环。 目前,缺乏稳定可靠的外部资金支持的民办高校,一时还走不出“以生养校”的模式,它们必须依赖提高学费来抵销招生不足导致的资金缺口。 在美国,成功的私立大学,没有一所将学费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加州理工学院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牛”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其实力与麻省理工不相上下,号称招收全世界最好的天才学生。这所私立学院,2005年的预算超过5亿美元,但学费收入只占3%。 在韩国,比较有名的民办高校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财团(基金会)提供财政支持,据统计表明,韩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有80%是来自于企业和社会,诸如韩国的现代、三星等大型企业都十分热衷于投资办教育。企业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自然给了民办教育以丰厚的财政支援和良好的教学条件,使民办高校吸引了众多就读者,从而形成了民办教育的良性循环。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口拐点的出现,未来15年我国18岁至22岁的大学适龄青年将逐年下降,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大学适龄青年仅为2008年的58%。此外,再加上高招录取率逐年上升,高中生到海外升学的数量逐年增加,留给民办高校的招生份额将越来越小,这将使靠学费维持正常运转的民办高校处境更加艰难。 |
[发布者:dongdong] | ||
相关阅读:
·世界大学综合竞争力与网络竞争力排名的比较研究
·欧洲大学质疑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
·民办院校高招乱局再调查:人为挤压生源是根源
·民办学校不应被“另案处理”
·后扩招时代的“校园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