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初中 > 正文
9名非京籍中考生状告北京教育考试院终审败诉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21 07:54
分享到:

9名非京籍中考生状告北京教育考试院终审败诉

庭审结束后,原告家长合影。

  核心提示因户口不在北京,9名初三学生无法在北京报考普通高中,他们委托父母向北京海淀区法院对北京教育考试院提起行政诉讼,7月,海淀区法院一审判他们败诉。9人不服提起上诉。昨天,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宣判,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也就是说,9名原告都无法实现在京读普通高中的愿望。

  结果二审法院判9名“非京籍”学生败诉

  今年5月,包括河南信阳籍农民工谢国良的儿子在内,9名“非京籍”初三学生以被告违反《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等规定为由,将北京教育考试院告上法庭,请求法院撤销其限制原告在京报名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的具体行政行为。

  6月10日,该案曾在北京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7月11日,此案一审宣判,驳回原告诉讼请求。随后,原告上诉。

  在二审判决书中,法院认为,根据教育法,地方政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等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其行政辖区内的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工作进行管理。本案中,北京教育考试院按照北京市相关文件规定,认定“非京籍”原告可报考的学校类别中,不包含普通高中的报名资格审核行为,并无不当。这个解释与一审判决的内容一致。

  说法败诉的根源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此案从递交诉状开始,大河报便跟踪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昨天,终审败诉的消息传来,多位关注此案进程的教育学者,第一时间通过本报谈了看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败诉的结果离不开北京“严控人口规模”的大背景,受教育权的户籍地之争背后,根源还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流入地严控的情况下,国家需要大力推动教育均衡。

  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这个结果与触动高考()的地方利益有关系,背后是高考按户籍报名制度的存在,这必然注定异地中高考改革很艰难。

  他对大河报记者说,北京市解释的“由户籍地来保障教育权”,与当前人口流动的大背景是相悖的。但根据当下现实,要保证公平的受教育权,仍需依赖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如果这种制度改革不跟上,行政命令、规章还会在很长时间起到限制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作用。

  熊丙奇认为,政府需要从流入地和流出地两方面做文章,国家需要从整体上加强薄弱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不改变流出地教育薄弱的现状,只靠流入地的限制是非常尴尬的局面,“只有流出地提高资源水平,流入地加大开放力度,形成自由流动才是一个和谐的态势”。

  建议关注回原籍孩子心理变化

  开庭前,20多位“非京籍”学生家长赶到现场准备旁听,因为判决结果将影响到明年他们孩子中考后的去向。遗憾的是,他们被告知,旁听席位被坐满,无法入内。

  庭审结束,多位家长眼睛湿润,他们相互拥抱,表达这次诉讼一路走来的艰辛。“如果以后我的孩子问起我,当年为何在北京从幼儿园上到初中,突然不能接着读高中时,我会告诉他,我尽力了。”一位河北籍原告家长说,她的孩子已经回到原籍地读书。

  事实上,今年,北京市中考报名确认考生人数8.9万,其中“非京籍”考生2万人,这意味着,每五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为“非京籍”,他们中除少数在京读中职外,大部分选择返回原籍地读高中,不少还会成为“留守”学生。

  对返回户籍地读高中的孩子,储朝晖说,不能在京读高中的经历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记,影响其对社会公平的认知,孩子的心理变化需要关注。而据熊丙奇了解,返回户籍地的学生不少会成为新“留守”孩子,还有一些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早早辍学,对孩子成长并不利。

  他希望,教育部门及家长,一定要关注这些孩子的情况,引导和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尽量减少环境落差带来的心理及生活影响。

  追问败诉了,他们去哪读书?

  据了解,这9位原告学生的去向已尘埃落定:3位返回户籍地读高中,1位通过天津蓝印户口入读高中,1位在与北京接壤的河北香河县的高中借读,4位付出高昂学费在京读国际班。

  到河北香河县高中借读

  在京务工20多年河南信阳籍的谢国良,上个月接到河北香河县高中愿意接收儿子的通知。8月22日,他的儿子坐两个多小时车到河北,开始高中生活。由于那所高中有近千名家在北京的非京籍学生,中秋节儿子放假回家,排了两个小时队才挤上去北京的公交。

  回户籍地高中读书

  一审败诉后,只剩下回户籍地大连读高中的路,在北京开公司的尧尧(化名)既要照顾患癌症的爱人,还要为女儿找学校奔波。8月份,尧尧奔波于大连、北京之间,有时一周要往返4次,而大连教育局更是跑了几十趟,光材料就递了近50种。

  作为人大附中尖子生,尧尧女儿的北京中考成绩为523分,这个成绩能进入大连前三名的高中。但当地教育部门直言,转入的学生不管成绩多好,只能选择其他学校。筋疲力尽中,9月10日,尧尧的爱人去世,一周后,大连八中的接收通知送到。

  尧尧不忍心让女儿一个人待在大连,放下公司事情也留下陪着,只是这几天女儿几乎都不说话,“她的朋友都在北京”。

  每年花8万元高价读国际班

  原告中,有一位家长被称为“朵妈”,她在老家山东德州只有户籍,既没亲人,也没房子。无奈之下,她咬牙决定不让孩子回去孤独“留守”,而是在京读国际班。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没有学籍以后上大学只能出国,高中阶段学费一年就要8万元,未来将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由于家境一般,儿子常担心读到中途供不下去,对将来很不确定。前几天,朵妈悄悄卖掉了在北京好不容易买下的房子,重新租房住。(大河报特派记者 张丛博 文图)(大河网)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9名非京籍中考生状告北京教育考试院终审败诉  ·上海长宁区22所初中设题库 学生可按需自选作业  ·杭州公办民办初中生源失衡 将加大公办师资投入  ·河北取消小学初中特长招生 证书考级不作依据  ·新版学生体测标准下月起实施 初中增引体向上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