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成都高新实验中学新北校区,参加2014优秀工人农民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走出考场。 我省首次面向优秀工人、农民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公招,2276人角逐260个职位 15日上午,大家还在回味世界杯绿茵场上的精彩瞬间时,都江堰胥家镇的村民董波已在成都市高新区新义路的一间教室里紧张答卷—我省首次面向优秀工人、农民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招考公务员的笔试开始了。这一天,与董波一起进考场的共2276人,他们用经验和智慧角逐260个公务员职位。此次考试,共2494人报考,218人缺考,缺考率8.74%。 38岁的董波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迎来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机会…… A 考生 种了13年猕猴桃 农民参考公务员 他是猕猴桃种植大户 “当上了公务员,我的舞台会变得更大” 当过5年兵、种了13年猕猴桃,来自都江堰市胥家镇共和村6组的董波,是名地道的农民。 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对田间地头那一套熟稔于心,董波除有乡村情结外,还有一种豪情一直藏在心底—他希望自己成为致富的“带头大哥”,与乡邻们一起做大猕猴桃产业。走进考场,董波希望公务员身份能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让他圆梦。 他期待,自己能成为新晋260个公务员中的一员。 当公务员的愿望,从没像这段时间如此强烈。从小,他向往的是军营,渴望着一身橄榄绿。20岁那年,高考()失利后不愿留级的他圆了儿时的梦想,到北京当上了武警。 5年后,他退伍回到田间侍弄土地。“我看中种植猕猴桃的潜力,租了4亩地,加上自家的土地,一共种了6亩红心猕猴桃。”董波说,他是村子里首批种植猕猴桃的人,靠种红心猕猴桃,每年收入6万元左右。 干农活,总会遇到农闲。他开始钻研起规划,并通过党校获得了农艺师专业的大专文凭。他还被临时招聘进了胥家镇镇政府,从事产业规划方面的工作。 “我最自豪的事,是参与了镇政府规划并建成了猕猴桃产业基地,并将基地引导到了邻村。”董波说,听说有机会参考公务员的消息后,他立即报了名,并在网上搜集农业、基层政策。 “如果当上了公务员,我的舞台就会变得更大。”董波憧憬着在新的舞台上,跳出华丽的舞蹈,带领更多村民们共同奔向富裕。 她是工厂质量管理技术员 “现在工作轻松,但想给自己一个机会。” 同一天,与董波同龄的蒲江人杨雄华也与他并肩作战。 考场外,杨雄华的爱人和11岁的儿子站在学校门口默默等待。这让她觉得考试很温暖。为了备战,一家子前天就从蒲江来到成都,住了一宿旅馆。 考公务员并不是杨雄华的主意,是他爱人李先生的意思,就连报名都由爱人代劳,当老师的爱人还为她准备资料,陪她复习,堪称她考试最坚强的后盾。 杨雄华说,大学毕业后,她进了蒲江一家工厂,从车间工人干起,通过多次转岗,她成长为一名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现在,工作轻松,年薪5万多元。”杨雄华说,她对工作和现状很满意。不过,爱人督促她备考公务员,她表示“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看。” 答完题后,她觉得“考题中涉及农业的特别多,很难。” B 考题 分辨果蔬类别 题目接地气 接地气 干过这些活才能得高分 据介绍,这份针对工人、农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考题,并不像以往公开招考公务员那样考《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 考生们笔试科目是《公共基础知识》,92道题,满分100分,120分钟交卷。主要测试农村(社区)工作方针政策、企业管理、社会管理、农业生产、村(社区)建设、基层和群众工作等知识。“只有干这个活的人,才可能得高分。”相关人事考试专家说,考题的主题思想是:不考知识,不考死记硬背,要考出考生的实际能力,考查考生对国家政策的把握,考虑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考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出现3次 “涉农的题多。”崇州考生青静江还记得,第一道判断题,她留意到前18题全是有关农业方面。她清楚地记得,《中央一号文件》成为考题中的高频词,一共出现了3次。 比如,“一号文件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要确保谷物完全自理;一号文件提出要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一号文件提出,要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负责制。” 面对这样的考题,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考生高兴惨了。她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己准备很充分,在网上搜索了大量有关农业方面的文件与政策,其中就有一份中央一号文件。 贴实际 马铃薯和“烧秸秆”入考题 “以下作物不属于茄果类的菜是:A马铃薯、B番茄、C茄子、D辣椒”看到这种题时,董波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简单!只要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应该都能答得起。”做出选择后,他继续答题,很快,另一道题也令他会心一笑。“以下秸杆还田方式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A堆沤还田B过复还田 C焚烧还田 D直接还田”不到两小时,董波答完了题,交卷铃声响起,他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考场。 还有一些考题令考生们觉得“很实际,有共鸣”。董波回忆还有一道有关技术能手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题,某村有制木碗的技术,秦家5代相传,掌握了上漆、描画等绝活。随着秦家生意规模扩大,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在县城开了销售点,并改为收购木碗,只负责最后的描画和上漆等工序。“这几年,我一直追求的就是当上秦某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董波说,这些来自生活的考题令他记忆深刻。 全国首批公选农民工干部杨加林: 更注重形象 不再光起膀子划拳 2009年末,遂宁市面向优秀农民工公选副科级干部,历时4个月后,最终选出3人。作为全国首批公选农民工副科级干部,时年37岁的射洪县高坎村农民杨加林,就任射洪县官升镇副镇长。 在公选的3位副科级干部中,杨加林无疑是最“接地气”的,4代均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18岁高中毕业后,他告别故土外出务工,经过多年奋斗,杨加林从机械维修技术工做到技术骨干,又自学考取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专文凭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回到四川后,他在一家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 2009年11月,为了谋求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他报名参考遂宁农民工副科级干部公选。最终以总成绩第一名,正式进入公务员系统。然而履职不到3个月,就迎来了考验。 2010年7月,镇里组织施工队拆除街边公厕,因不能再使用粪肥浇地,附近有村民不同意,上百人堵住了公路。担心身着制服的警察出现会刺激老百姓的情绪,最终他自己走到最前面,解释拆了公厕后会另修个厕所供大家使用,并请群众选几名代表到镇政府协商。同时,他让施工队立即停止施工,等待协商结果,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那时候没经验嘛,对很多政策不熟悉。”杨加林坦言,4年的公务员生活让他变得成熟,不管是本职工作还是待人处世,都有不少改变。 刚当公务员时,杨加林还是沿用企业思维,靠制度管理与村民打交道。“后来发现,我应该为村民的诉求多考虑,而不是专靠一纸条文来约束。”时至今日,杨加林对待工作仍心怀感激。“我的工资不高,每个月还不到从前的一半,但从没想过回头。”他说,既然我选择了公务员,就做好了过清贫日子的准备,“一个好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去年8月,杨加林转岗至射洪县仁和镇,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一职。从企业主任,到公务员副镇长,再到党委副书记。随着角色转换,杨加林的人生轨迹也慢慢出现变化“以前在企业,和朋友出去耍,光起膀子划拳都有。”杨加林透露,现在和以前不同,要注意形象和影响,“企业里,我是参与制度的管理者,感觉很威风。而现在,我是个服务员,要专为群众服好务”。 新闻调查 能写的公务员不缺 最缺有实践经验的 2010年1月5日,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召开的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后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制度,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在我国,广东、陕西、重庆等地已就此进行了探索。 据媒体报道,2010年,广东试水从外来务工人员中考录基层公务员。次年,从工人、农民中选拔250名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250个职位共有3.38万工人、农民报名。2013年,陕西首次从优秀农民、工人中招录公务员487名。 从工人、农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考公务员,市场是否真有此需求?用人单位最看中这个群体中哪部分优势?就此,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都江堰市人社局副局长郑建军和虹口乡党委副书记田黄鹤。郑建军说,今年,都江堰市针对优秀工人、农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招考公务员共准备了3个职位,最终录取的3人都将充实到乡镇政府里。“总体来说,乡镇对有丰富基层经验的员工普遍持欢迎态度。”郑建军说,很多乡镇都争先恐后申请把最终的名额落实到自己所在的乡镇。“我们最欢迎优秀农民考进公务员队伍。”田黄鹤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观点,“通过这么多年的补给,能写的公务员,我们不缺,我们最缺少有实践经验的公务员。”(华西都市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四川招优秀工人公务员 马铃薯和烧秸秆入考题
·四川首次面向工人农民考录公务员
·昆明公考22人零分调查:一考生恶意注册
·武汉招录公务员开始面试 考生直呼考题不好答
·2014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原则之选择最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