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考热”一直持续升温,出版业、培训业也乘着“国考热”这股东风,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各地频现天价辅导班,多地媒体也都进行了报道,可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其似乎并不减升温之势。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中特别提示:考试不指定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辅导培训班。面对特别提示,培训班报名者依然踊跃,有专家表示:众多考生梦想击败了现实,在通关率极低的国考中,认为经过培训,成功比率将会有所提升,从而也就对付出与回报比例的思考微乎其微了。商家正是抓住考生的这一特别心理来掘金。 从出版业的助读,到培训业的解读,在这一经济链中,到底谁是赢家? 商家:“国考”诱惑下的捞金 随着国考热风的不断吹袭,驻足公务员行列早已成为数以万计考生的最终梦想与目标,而商家也在其中找到了一个长远且高利润的市场,助读与解读相互配合,使得商家赚得盆满钵溢。 近日记者来到兰州市的西北书城,看到各个出版社编写的关于公务员与事业编制考试的辅导材料种类繁多,其封面上几乎都印有“专用教材”、“密训课堂教材”等字样,在图书特色中也有“高命中率”“权威编写”的介绍。这些诱人的字眼是夸大的说法还是名副其实呢? 记者采访了前来购书的郑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是首次参加国考,对于考试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在购书时也遇到了困惑,几乎每个出版社的辅导材料都印出“专用”、“专业”、“权威”等字样,那到底谁真谁假?郑先生认为,这些辅导资料都对考试有一定的帮助,而作为商家的出版社打出诸如此类的字眼,一是促进书的销量,获得更多的收益,二是提升品牌知名度。 采访中记者看到,单本辅导资料的售价20元—60元不等,而买齐某一个出版社的全套复习材料则需要400多元。许多考生认为,只学习一个出版社的辅导材料难免有些片面化,所以买齐多家出版社的全套辅导材料的考生大有人在,记者估算下来,需要1000多元。 相对于助读材料的花销,辅读培训的花销则要昂贵许多。曾有媒体报道过《国考辅导班一对一辅导被曝单日费用上万》,记者在某培训机构的首页上看到,网站上对于各种培训明码标价,培训班的方向不同,学费从2180元—9000元不等。其中某些培训班还可提供住宿,学费也高出数百元,而培训时间最长的只有6天6晚。在此网站上,记者还看到了“先交费,不过全退”的标语,如此“人性化”的设计真的存在么? 张倩曾报了某一教育机构的培训班,报名前也曾被告知考试不过全额退款,学费为一万多元,可考试失败后她被告知,需要扣除课时费、培训老师的代课费等,最后返到手里的钱所剩无几。 无论是数百元的辅导资料费用还是动辄上千甚至过万元的培训费用,商家在此尝到了甜头,高收益似乎成为了助考的前提。 考生:掷金只望提成绩 尽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中有这样的特别提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假借公务员考试命题组、专门培训机构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上网卡等,均与本次考试无关”,可培训班依然门庭若市。有考生表示:只要能考上公务员,付出的代价在承受范围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 果伟强是考试大军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自己报了某培训班,培训七天的费用为800元,但七天的培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培训。依照自己的情况看,至少要培训一个月以后,才能清楚是否可以自学,学费大概需要3000多元。自己对于付出与回报没有过多的考虑,几千或者几万元的学费与考上公务员相比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样的考生还有许多。曾诗婷也在备战国考,面对这些辅导材料与培训班,她表示,这似乎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办法,对于考试经验与技巧少之又少的她来讲,自学似乎就意味着失败。对于各项支出费用,其实自己也觉得昂贵,但是社会中的培训班鱼龙混杂,价格便宜的害怕上当受骗、学不到东西,自然有了高价高质量的想法。如果通过考试,这些付出是很值得的,毕竟公务员的价值不是几千几万元钱可以衡量的。 众多考生在高费用面前都选择了妥协,目的却是一致的。多数考生表示,购买多种辅导材料与报培训班,不是对考试不自信,而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捷径。有专家表示:国考虽然可以影响一生,但面对通关率极低、过关难度极大的国考而言,失败者还是居多数。但正是因为通关率极低,过关难度极大,从而导致成千上万的考生不惜重金来提高成绩,赢取“战役”的胜利。 吸金与助考的博弈 国考是国家部、委、署、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因为考试本身的严格性,招考条件的苛刻性,导致了考试成功率很低。由于公务员的特殊性,已然成为众多考生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而商家也正是以此为商机,在“国考经济”中吸金。 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光华教授表示:国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其热度暂时不会退却,而所谓的“国考经济”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产生的经济链。商家使用“权威”、“专用”、“专业”等宣传口号只是一种夸大,但不存在侵权,这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有考试就会有辅考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国考中政府出题、市场猜题,从法律上讲是完全合法的,供需关系符合法律、法规。但在这个市场中,考生作为消费者,过多的依赖和深信市场,使得消费者成熟不起来,从而也促进了市场更快速的发展。 刘教授还告诉记者:自己在美国学习时看到,类似国考培训班也存在,但其在考生中的热度却轻得多,不像在国内,似乎不知道培训班就是“外星人”。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林柯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泉一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考中年轻人比例较大,因为公务员保障好、收益高,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受到众多年轻人的青睐。国考本身有严格的要求,考试制度常态化,并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所谓的“国考经济”中,盈利较高的就是出版业和培训业。考生在市场中是以考试成功为收益,但由于考试在不断变化,商家按照考试变化而做出改变,有可能会使成本加大,从而增加考生的支出费用。 因为报考人数众多,岗位稀少,多数考生以失败告终,而商家面向所有考生,收益与助考的对决,“收益”多数情况下击败了“助考”。 吸金与助考的博弈中,还需要考生更多的理性、自信,有选择性地寻求市场帮助,而不是一味的依赖与深信。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研究生学历成鸡肋 考公务员热压过考研热
·2014国考行测冲刺历史知识重点集锦
·国考经济:考生花钱只望提高成绩
·2014国考行测冲刺历史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国考前3天培训班学费“一日万金” 专家:多是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