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考试千场——一位半月谈读者的诉说 这是一封半月谈读者的来信。2012年,《半月谈内部版》第12期刊发了《透视“人才摇篮”垄断师生资源产业链》和《给孩子一片创新的土壤》两篇文章,引起湖南省涟源市一名书店职员何详初先生的共鸣。前不久,他致信编辑部,表示细读完两文后感慨良多。他在信中写道:“我作为一名书业中人,写此样文章有悖常情,但正因身在此中,感受尤深……”(《半月谈内部版》2013年第2期) 书包的重负,分数的“奴隶”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课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一拨一拨的孩子们唱着这样的歌谣长大,实在令人心痛! 孩子们的书包到底有多沉?最近,笔者找一个在读七年级的学生,清理出他这一学期正在使用的教材教辅,其中有教科书21种,包括课标教材11种,《地方文化常识》《生命与健康常识》《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等6种;教辅读物39种,这里面有经过当地教育局和物价局审定统一配套订发的,有各科任课老师指定购买的,有参加补课、培训班等配发的,有学生或家长自行购买的。此外还有字典、词典之类的工具书、学校老师自编或全县统一编印的各种试卷和质量检测题等等。据这个孩子说,还有同学比他的书更多。 孩子们从小学到高中不知要经过多少次考试和排名。我有一个孙子曾在省城一所学校读高中,我把他在那3年里所经过的周考、月考、段考、期终考、会考、模拟考、培优考等名目众多的考次和排名做了一个大概的统计,总计达1000多科次。虽然2012年他以700多分成绩考进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但对我来说,酸楚更甚于高兴。为了这700多分,孩子付出太多太多…… 孩子们大都这样从小学到高中没日没夜埋头于书本和试卷,年复一年奔忙在补课、培训、竞赛之中,小小年纪戴上了厚厚的眼镜。为了取得令家长和老师满意的分数而疲惫不堪,从而失去了童稚的笑颜、欢乐的歌声、活泼的心灵和天真的梦想,分数成了他们挣不脱的“枷锁”,他们不折不扣地成了分数的“奴隶”。 无形的“绑架”,无奈的选择 巴金在20多年前写的《随想录》中几次谈到他的小孙女时写道:“我一家四代,小端端是最忙的,她总是有做不完的功课,她自己喘不过气来,我们做家长的也喘不过气来……”时至今日,这仍是千千万万家长的共同感受和心声。作为具有良知的教师对他的学生如牛负重也应不无恻隐之心,可他们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的书包轻一些,压力少一点呢? 长期以来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对教育业绩的检验,对教师能力的认定,无不以学生的及格率、升学率、优秀率、获奖率为依据。家长望子成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老师们为了自己的名誉、学校的声誉、地方官员的政绩,不得不让孩子们“学海无涯苦作舟”了。就这样,家长、老师、学校、社会都被这分数绑架,而陷于无奈与两难之中。 在以分数论成败的大氛围下,分化出重点学校、重点班、快班、培优班等,人们由于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而趋之若鹜。这些“重点”之所在,除了占有较多的教育资源,较好的生源外,在教学上无非就是多了些加班加点的课业,多采用些教辅资料,多一些考试的磨炼,使孩子们为分数而拼命的那根弦绷得更紧。一般的学校和普通班的师生们自然也不会轻言放弃,为了能尽力获得较好的分数,也只能寄希望于教辅和试卷来磨砺学生,因此教辅备受青睐,需求日益增大,从而催生了旺盛的教辅市场。 高分非高能,心智受禁锢 曾几何时被媒体热捧的“高考()状元”,走上社会并不见得有多大成就。据《中国高考状元职业调查报告》称,32年来高考状元成才者寥寥,在杰出的企业家中没有一个“高考状元”,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专家中也难觅“状元”们的身影。在我们这个被称为“奥数大国”的国度里,不少获奖选手在用它敲开升学大门后便远离了数学,结束了他们“被数学”时代。因此,国内数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吴文俊院士、杨乐院士等一致认为“奥数有害”、“奥数与数学无关”。 最近,韶关学院一位在读大四的学生王晓威因英语不好,四级都未过,考研()无望。可他却攻克了一个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其论文被国际数论界的最高学术期刊《数论杂志》收录。此论文最先是寄往国内某数学权威刊物,却遭受冷遇。这一事实启示我们的教育界和学术界,不要总以分数论成败,以身份定取舍,而应让那些“小荷才露尖尖角”们围绕兴趣之所在、性情之所钟、梦想之所寄,尽情发挥,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成才机会。 我们的孩子们不仅心智受到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禁锢,其体质也在日益加重的“书包”压迫下每况愈下。据《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7.5万名高招体检学生中,完全合格的不到14%,除视力不足、超重等老问题外,脊柱侧弯、血压增高等病态也在增加。 盼教育回归理性,让孩子放飞梦想 “育德、启智”是古今中外都不否认的教育宗旨。我国在宪法中明文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魄等方面全面发展。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时日已久,可应试教育的痼疾难于治愈。其实,考试制度本身作为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之一并没有错,教辅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帮助学生开启智力、巩固和扩大知识面自有它存在的必要。问题是当今我们没有按教育的规律办学,没有按人才成长的规律育人。只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改革教育的评价体制,建立起多元的选才和育才标准,秉持“育人第一”、“学生第一”的理念,多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将他们从沉重的书包和考分的重压下解脱出来。 最近有报道称,山西省新绛县一所高中每天只上半天课,将“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改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愉悦了,升学率也未降反升了。这种给孩子们减压的实践,可以说是我国未来教育之路的有益探索。 孩子们的梦想是一个民族创新的灵魂。我们爱孩子就应当悉心呵护他们的身心,放飞他们追求自由梦想的翅膀。只有有了梦想的种子,才会有未来的参天大树。(何详初)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高中经历考试千场 孩子盼教育回归理性
·小升初:健康的体魄比奥数班重要
·小升初择校热:奥数证成“入场券”中的VIP
·奥数班难寻“尖子班”“素质班”取而代之
·评论:破解“奥数困局”岂能一“禁”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