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出国留学 >

“野鸡”文凭被当凤凰满天飞 留学也疯狂(2)

来源:发布时间:2014-02-28 11:26    
更多

观点摘编

“野鸡”文凭:

“鸡”在国外 “野”在国内

报考国外“野鸡大学”的主要有三种人:不知情受骗型;买文凭滥竽充数;“主动”受骗型。若说被“忽悠”,只有第一种人是真正的受害者,而其他两种人分明是冲着“野鸡”才去的,不但没被忽悠,还手持野鸡文凭回国忽悠别人。

显然,“鸡”在国外,而“野”在国内。第一是当然“心”野,不安分,攀高枝,想镀金,等等。比如,一方面,留学已越来越大众化,而另一方面,却还抱着到海外镀了金就成了精英的念头,何况还可避开国内激烈的学业竞争。有此“野心”,与“野鸡大学”自然是一拍即合,有的富家子成为美国野鸡大学的“送财童子”,也本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第二是官方学历管理路子“野”,对学历造假行为打击不力甚至视而不见,对毕业于“西太平洋大学”“阿姆斯壮大学”、“加州美国大学MBA”之类“野鸡大学”的,也没什么有力的管理措施。行骗或许被揭穿,但如果没有相关机构负起揭露的责任,再加上即便被人揭了老底,也可官照做,明星照当,钱照赚,呈不倒翁状态,那么,“野鸡大学”不勃兴才是怪事。

说到底,“野鸡”文凭被当成凤凰满天飞,肯定与不诚信的土壤有关。

防“野鸡大学”忽悠

先破除“凤凰心理”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拿着“洋学历”的“海龟”,与拿着“土学历”的“土鳖”,同市不同价。“洋学历”有着刚性需求客户群体。不否认,中国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洋学历”都比我们的教育有含金量。遗憾的是,不仅这样的心理有很大市场,而且“洋学历”之于就业依然享有“超国民待遇”。

如此语境下,即便可以区分“野鸡大学”,也未必能够遏制住“野鸡留学”的冲动,“洋学历”含金量不是第一追求,那么获取的难易程度便成了首选,不但“野鸡大学”如此,即使是正规大学也未必能够保证实至名归。当下,留学热还在持续升温,留学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出国留学的泛滥,正在脱离教育的实质,变成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一些国外大学甚至为了迎合中国留学的需要,刻意放低门槛,意在瓜分市场蛋糕。

防“野鸡大学”忽悠,更要破除“洋学历”的“凤凰心理”。长着翅膀的不都是天使,也有鸟人。一方面全社会要树立用人的理性,更注重就业者能力,不唯学历,不唯“洋气”;另一方面,要强化对留学学历的认证与管理,留学的大学与学历不能拿来都是菜,当成国内的“通用粮票”。

“野鸡大学”为何没

被扫入历史垃圾堆

近日,中国教育管理机构做了件群众路线的好事,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海外一万余所正规教育机构的名单,希望出国留学人员在给留学中介结清尾款前,先在这份名单上搜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枪。据统计,美国的“野鸡大学”每年能从中国家长手中骗走16亿元以上,其中95%的学生来自中国,公布这份名单算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然而,笔者却并不看好如此措施能将“野鸡大学”扫入历史垃圾堆。“野鸡大学”并不是新生事物,在美国它已有超过120年历史,在中国,早在上世纪之初,人们就通过钱钟书的“克莱顿”大学认识了这一名词。当一个事物经历了两次大战、一次冷战和互联网全球化后仍经久不衰,必然有其道理。

普遍认为,“野鸡大学”的泛滥有两大原因。一是关于海外教育的信息不透明且全是外文,中国人看不懂,缺乏权威、全面的名单。二是教育机构对此缺乏作为,疏于监管。教育部此次公布名单,就是为了从这两个方面对症下药。另有一些明眼人看出,也许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政府,而是在于中国社会。正是由于中国有太多人傻钱多好面子的家长与孩子,“野鸡大学”及黑留学中介才能有活儿干。随着中国经济腾飞,这些“潜在客户”还将不断增多。如果不能让中国民众普遍认识到这种盲目追求“洋学历”的“凤凰心理”的危害,一份“官方名单”不能对“野鸡大学”泛滥起什么作用。

“野鸡大学”之所以在中国会成为一个问题,还有另两个深层次原因:一是受上千年科举制度历史的影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对“权威认证”的高度认同,“英雄不问出处”没有市场。正因为此,“野鸡大学”吸引着众多在某方面有相当才能,又不愿费时费力或不适应正规教育的特殊人才。“野鸡大学”的学生里并不都是傻瓜,也曾出现过唐骏等所谓“成功人士”。对于他们来说,“野鸡大学”文凭是他们与中国主流社会对接的重要凭证;二是中国社会对成功学的盲目追捧。更多同样不容于正规教育但才能相对有限的人们,将唐骏等人的成功归功于“野鸡大学”,希望复制这种成功路径。

在这两种社会心态未消亡之前,野鸡大学仍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发布者:y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