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出国留学 >

高管妈妈出奇招 “遥控”留学海外的女儿

来源:天天新报发布时间:2012-06-24 11:27    
更多

高考(微博)过后,在大多数学生为即将升入理想大学而兴奋之余,也有一部分家长因琢磨着将孩子送出国外而烦恼,因为离家远了,父母“遥控”孩子的难度也加大了。本文中的母亲肖堰今年50岁,是北京一家跨国企业的高管。女儿初中毕业后到美国一所独立寄宿高中读9年级,现在16岁。肖堰不是最能言善道的妈妈,却是在关键问题上非常用心的母亲;没有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却把握好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窗口,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积累培养女儿。细节决定成败,肖堰教育女儿的很多细节也许能给其他父母带来一些启发。

父母要克服“念经”本能

“咣”,当美国那所独立高中的门在她面前关上时,肖堰感觉世界末日来了。回到住处,肖堰夜不能寐,她感觉,这一天母女俩的脐带真正被剪断了,女儿要单飞了。

朋友们劝她,一定要留在美国陪读,女儿太小,15岁,那里的环境太难适应了。但肖堰参观了女儿的高中后,感觉比较放心,而且自己也不想就此结束职业生涯,还是买了回国的机票。

回到北京,肖堰立即跟女儿进行了第一次越洋视频通话。女儿刚进入新学校,觉得处处新鲜、兴致盎然。说起一位认识的阿姨要求她女儿每天必须给妈妈打电话,肖堰女儿第一个反应就是“她女儿太悲催了”。肖堰便问,那你觉得多久电话联系一次合适呢?女儿说,一周吧!于是她们约定了一周一次的通话时间。

父母,尤其是妈妈一般都爱“念经”,絮絮叨叨。孩子出国后,很多父母要求每天都要通话,了解情况。亲子对话成了孩子的负担。

“与女儿的交往要有同理心。这是我处理母女关系时始终贯穿的一个原则。”现在到处都是二十四孝爹妈,牵挂孩子、批评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肖堰认为,父母不能打着爱的旗号,满足自己无节制的本能。与孩子相处,父母的本能是能帮她就帮她,能多跟她在一起就多跟她在一起。更简单省事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做事。但我们要克服这种本能,听听孩子的意见。家长对孩子的爱如果方式不恰当,反倒阻碍了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同时,对于大人给予的空间和尊重,孩子也是“领情”的。

肖堰一直很注意这一点,在女儿说“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之后就及时刹车,或者重启一个话题。因为她知道什么是有效沟通,有时候父母说了很多,孩子烦了,听不进去,就跟没说一样,甚至还有负面作用。

留学 (微博) 国外没有朋友是个难题

到美国两个多月后,女儿与美国的蜜月期结束了。

导火索是一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她像往常一样端着托盘,在一张餐桌前准备坐下来,正在热烈探讨中的一个美国女孩忽然抬头说:“你是国际生,和我们坐在一起太怪了!”

“我发现自己‘不同’。”女儿说。这所美国高中亚洲学生很少,女儿所在年级就她一个中国学生。交朋友,就成了一个问题。女儿在国内时,老师的评语是全班同学的主心骨,而现在,她很孤独,女儿有点着急了。

肖堰问:“你的皮肤、你的血脉是个现实,你能改变吗?”女儿摇摇头。“女儿,爱惜你的不同,珍视你的不同,你要为了这个不同,争光争气才行!不同一定会成为你的一种优势!”肖堰还告诉女儿,朋友不是强求的,朋友间需要尊重,也是有缘分的。这个电话讲了近5个小时,结束的时候,女儿平静多了。

不久,女儿就找到了自信,跟肖堰在视频里说:“我觉得有些同学虽说家里很殷实很富有,但他们的视野其实挺窄的,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们那个镇!”肖堰鼓励她,你现在就是什么都不学,还比他们多掌握一门语言呢。前两天女儿来电话,“妈,我这周太愉快了。生物实验报告得了A,英语(论坛)86分,前所未有!”

肖堰说:“我不会问她别人成绩如何。我一问,她肯定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什么情况人家什么情况。”可以看出,肖堰其实也有父母给孩子泼冷水的本能,但理智告诉她,孩子刚到美国不久,只能跟自己比。她压抑了自己的好奇心,及时鼓励孩子:“进入良性循环了,坚持下去,你没有不出息的可能。”

不要指望靠出国来完成两代人关系的救赎

很多次女儿开始也想不通,不愿做,但事后证明,听了妈妈的建议效果很好,她慢慢变得重视妈妈的意见了。

肖堰说了个例子:小学5年级时女儿是班里最后3个没有手机的孩子。她也曾想拥有一部手机,但和父母讨论后,又感觉实在没必要,就一直没买。六年级,肖堰决定让孩子放学自己回家,这时候配手机就变得有必要了。晚饭后散步,她告诉女儿自己的决定,女儿很惊喜。

肖堰说,女儿有的同学当时已经换了3部手机,而且都是最时髦的,那位同学觉得父母给买再贵的手机,都是应该的,因为他得到的很容易。但肖堰很早就把企业的目标管理用在教育女儿上,孩子要明白得到之前要先付出,父母不能"有求必应"。

肖堰问女儿:“在决定买什么样的手机之前,你在同学们中做个调查怎么样?”“好啊。”女儿马上痛快地回应。“那你打算调查什么内容呢?”肖堰进一步启发,“就调查同学们的手机是什么价位的,有什么功能,对自己作用多大。你把调查数据做成柱状图和饼状图,也显示一下自己的PPT技术,怎么样?”“当然可以。”

女儿当晚设计了10个问题。妈妈修改后,女儿打印出来,第二天到同学中散发。晚上,女儿撅着嘴说,才回收了十几份问卷,同学们不那么积极。肖堰提醒女儿,你的文具不是挺多的吗,社会调查时是有礼物赠送的!女儿立刻回自己房间整理出多余的文具,第二天分给同学,结果回收了27份问卷。妈妈点头认可,嗯,过半了,这是有效调查。

后来,这份PPT文件在女儿申请人大附中和美国高中时,都起了作用。这是一个小学生简历里的重要经历和成果。反观此事,女儿曾说,“妈妈,其实真正为我着想的人是你”——她从中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并通过一次次这样的经历形成了为自己做事、对自己负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每每听到女儿这样感叹,肖堰总觉得非常欣慰:“要敢于面对两代人的冲突,但之后你要设身处地为她考虑,多想主意,还要有耐心。孩子最终会用情感回报你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因与孩子情感交融、共同成长而带来的踏实、愉悦!”

母女间开拓一方严肃的话题空间

为了让每周愉悦的视频交流内容也同时更有针对性,肖堰提了她的建议:“你能不能每周给妈妈提交个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1.课程学了哪些重点内容;2.问题是怎么解决的;3.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肖堰向记者展示她女儿的报告。每一门课女儿的总结后面肖堰都用红笔做了注脚。她用这种方式与女儿进行课业交流与讨论,并及时开导或鼓励女儿。对于生物和西班牙语,肖堰并不内行,但她知道妈妈的作用绝不是包办代替女儿的一切,而是在了解她近况的同时,给她相应的引导和力量。

报告写了两周后,女儿说:“妈,这报告要早写就好了。我发现,向你汇报的过程,是自己思考总结梳理的过程,我在报告写成之后,对那周的学习感觉向深处推进了一步!”肖堰这种点评式的沟通,不是盲目励志或说空话大话,很容易让孩子接受。肖堰已经跟女儿建立了可以严肃交谈的互动模式。

在北京,遇到事他们就开家庭会议。有一次夫妻忍不住在女儿面前吵架了。第二天晚饭后,俩人让女儿坐下来,肖堰非常严肃认真地向她道歉:“我和你爸都认为昨天自己不应该那样吵架,那样做很愚蠢!我错了。”爸爸也随即作出同样的反应。女儿都不好意思了,“没那么严重吧,好了就行。”

在女儿出国之前,肖堰也非常纠结。苦思冥想之后,肖堰列出了20个问题“采访”女儿。肖堰一边问女儿一边记录,检测女儿对出国的思考,和进入陌生环境的思想准备状态。研究了女儿的回答,她才最后决定,送孩子出去!

    [发布者:y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