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中国科教评价网 — 权威高校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出国留学 >

留学回国,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

来源:新华网发布时间:2012-04-08 14:21    
更多

  2006年,陈健永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学成归国,那时国内股市正热,海归金融学硕士正炙手可热,人称“金海龟”,许多著名金融机构都想和他签约。26岁,青年才俊,做教师的妈妈让他考公务员(微博),还替他交了报名费,买了一大堆考试用书籍。当了解到这是国内众多年轻人的第一就业选择时,他断然放弃,“不想过那种四平八稳的生活,工作、供楼、供车、娶妻生子,千篇一律,太没意思。”

  2007年,他在广州一家著名的投资公司做投资助理,“手头掌握着3个账户,每天经手的资金七八千万”,陈健永回忆说,“那时也挺喜欢这份工作,而且股市正红火,每天都能帮客户大有斩获,挺满足的。”父母已经在广州买了房,其未婚妻在广州“一家美资企业工作,待遇也不错。”陈健永说,按照妈妈的说法,“跟做公务员差不多。”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爱思考的小伙再也不满足这份工作,“炒来炒去,在股市不规范的情况下,大把的钱就是从这个口袋出,从那个口袋里入,有人盈利,必然有人亏损,整体并未产生价值。”经过深思熟虑,他断然放弃了这份让人艳羡的工作。他说,他想经营实业、实实在在产生价值的产业。亲朋好友都感到不理解。

  他花了一年时间,游走珠三角,考察那里的实业。他发现了这里的隐忧,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很难再持续发展,面临转型升级。而不久后的金融危机,也让他彻底打消了开办工厂的念头。

  在一次回黄花镇省亲时,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黄花镇虽是偏远贫困山乡,但陈健永了解到,本地农民有种植砂糖桔的传统,当地为石灰岩地貌,土壤含钙量高,产出的砂糖桔味香肉甜。何不来这里种植砂糖桔?念头一出,他马上啃了不少柑桔方面的专业书籍,结果发现春甜桔比砂糖桔有更高附加值。他先后两次去春甜桔的发源地紫金县走访果农,又多次去省农科院找专家咨询,去华南农业大学找教授讨论,最终得出可靠结论:春甜桔比砂糖桔有更强的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果树寿命可以长达30年,抵抗风险能力更强。

  “金海龟”要到乡下种果树?亲朋好友都觉得不可思议,说他疯了。黄花镇也有乡亲说,“阿永是否犯了什么错,被发配到乡下呢?”

  好在他得到了爸爸的支持。爸爸为了他的选择,也受到不少亲戚朋友的批评:“留学 (微博) 3年,花费70多万元,然后回来经营果园?”2008年11月,父子俩顶着各种压力开始干了。用家里积蓄和抵押贷款,投资200多万元,挨家挨户谈判,先后租下了70户村民的200亩撂荒地,开办起了农场。160亩用来种植8000棵春甜桔,另外的土地建养猪场,给果园提供有机肥料,为农场提供沼气;挖了一个鱼塘,用来蓄水灌溉。

  收获硕果,牺牲了两代人长相守

  第一年,因为没经验,有2000多棵果树未挂果。他又走访果农,请教专家,用“增根靠接”的方法,让这批果树成功挂果。一般的春甜桔要4年才能挂果,他又用10多亩果树做实验,让果树3年挂果。结果,这1000多棵果树结出14万斤果实。

  陈健永说,去年试投产已经结出硕果,今年要正式投产,估计有5000多棵果树会挂果,产量预计能达到50万斤。

  细致的探索获得了预期的市场反应。春节过后,砂糖桔基本上就从市场消失了,春甜桔成了市场的新宠。那段时间,陈健永的手机响个不停,预约不断。有商家纷纷前来抢购,还有客户说,“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水果。”

  客户哪里知道,香甜的果实背后,陈家人又有多少付出。婚后,为了让陈健永没有后顾之忧,妻子放弃了自己“像公务员一样舒服的工作”,专心在广州照看孩子和婆婆。而陈氏父子,常年呆在这个偏远的山乡,守望着他们的果树。夏天,田野里有各种虫子叮咬;春天,还要防备突然蹿出来的毒蛇。山野,夜晚的寂寞,除了看书,消遣寂寞的就是看电视。到了周末,婆媳来看望他们,一家人才“热闹得像过节”。

  目前,陈健永的农场雇了3个长期工人。遇上喷药、杀虫、施肥、除草、剪枝,陈健永父子除了亲自上阵,还要雇佣大量短工帮忙。谈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陈健永说短期目标是搞好本地销售,希望以后能实现“农超对接”,明年将考虑与一些大型超市进行洽谈合作。远景规划则是实现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分层管理,为合作农户提供农药、技术、果苗等服务。

  春光明媚,陈健永说他喜欢“劳动之美”和“田园之美”,在不少年轻人留恋都市繁华的年代,他愿意种好果树,“感觉心里更踏实。”

  不走独木桥

  据权威统计,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是公务员和进国企。当年高考(微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的国考,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毕业生感叹,现在就业越来越难。留学归来的陈健永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常言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年轻人何必作茧自缚?据了解,留学归来到乡下种果树的,陈健永在我省是第一个。当然,不能要求大家都去种果树,但是陈健永走出的路,似乎给时下年轻人的择业提供了一条思路。“海归”下乡,不能与当年的知青下乡同日而语,那时是被迫的,现在是自愿的。那时是“读书无用”,现在是“读书有用”。任何人要出成就,只要选对了路子,耐得住寂寞和敢于探索,就一定能实现梦想。(报记者 魏方 实习生 薛芬 通讯员 黄振生)

  (南方日报 魏方 薛芬 黄振生)

    [发布者:y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