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互联网+”重构教育生态
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6-11-18 17:15
分享到: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对很多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近两年,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用互联网推动社会变革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战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改造着社会诸多行业的互联网基因。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正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希望通过互联网来破解教育难题。

观点一:“信息技术日益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必然要求教育发生革命性的裂变和系统性的重构”

事实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早已开始。早在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就首次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表明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到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越来越多地跟我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物理环境,而是一个被数字技术所改造的人工环境,是一个虚拟和现实交合融合的空间。技术将对教育产生意义深远的“反作用”,将改变整个教育生态,将对教育产生全面的革命性的影响。

观点二:“‘互联网+ 教育’不是简单地把教育搬到网上,而是要创造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生态”

如果说过去教育领域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 互联网”,那么,现在及未来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则是“互联网+ 教育”,即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的系统生态。“互联网+ 教育”不是简单地把教育搬到网上,而是要创造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生态。它跟以往单向度传输信息的技术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倡导一种技术的生态观,即从技术和人的融合共生关系的视角来考察教育,促进了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提升了群体互动的深度与广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信息技术将融入学习和生活的各种空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生态圈。在这种生态圈中,彼此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家长之间以及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同于现在形态的互动关系。学习内容的来源、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室、学校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场景。每个人既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技术从作为支持个体的工具更多地转变为一种支持泛在学习、自由探究、知识建构、交流协作的无缝学习空间。学校和教育机构不再是封闭的社会单元,而是通过网络汇聚作用,形成集体智慧聚变的节点;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仓储,而是开放的、流动的、社会性的、分布的、连接的智慧认知网络与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观点三:“互联网不可能替代学校和教师,但会改变教育的基因,重塑教师的角色和价值”

互联网时代,学校的基本功能、基本运作规则、基本运作模式和基本办学形态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互联网将会改变学校的基因,“互联网+ 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学校的围墙正在被打破,灵活、开放、个性化、适应性、精准将是未来学校变革的关键词,弹性的学制、弹性的学习组织以及融合的育人空间,将是未来学校的重要特征。

互联网时代,教师的角色将得以重塑。互联网技术将帮助教师从盲目的备课、枯燥的讲课和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帮助教师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未来的教师更像一个导师,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导为主,更加回归育人的根本。优秀教师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将得到充分放大。

观点四:“‘互联网+ 教育’将从学习环境、教育内容供给、教与学方式和管理评价等方面重构学校生态系统”

这里重点说四点:一是学习环境的重构;二是教育内容供给的重构;三是教与学方式的重构;四是管理与评价的重构;

总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学校在各种主流业务中扩散与应用,将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业务协同、智能服务,推动教育服务业态转型升级,推动整个学校的运作流程发生变化,构建出灵活、开放、终身的个性化教育的新生态体系,“这就是“互联网+ 教育”的变革,这就是互联网+”重构教育生态之路。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高校创业教育  ·李彦宏: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机会在人工智能  ·确立互联网发展价值新坐标——乌镇峰会新媒体发展论坛侧记  ·美国高校外国留学生破百万 31.5%来自中国  ·教育部官员:大学去行政化不等同于去行政级别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