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海淀区一模考试已展开,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新东方在线优能中学网络课堂第一时间对此次考试进行第一时间深度解析。 三、在40分钟内完成700字作文,段落控制在7段之内,平均每段使用8分钟。考试结束。 大家请将杨老师的例文和逐段分析,配合上文进行学习。 人生乐章的变奏 ——教育之早快与求学之长远 开篇:分析材料,注意杨老师强调过的,如何运用反例引入。(高阶技术请班上同学自行关注) 一段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行云流水的指法,背后有多少挥汗如雨、枯燥机械的练习。感人的乐曲、宏伟的作品、伟大的灵魂,往往都需要经历最为痛苦的历练。当我在聆听和阅读的时候,可否思考过背后伟大人物成长的历程,并在作品之外对人生产生更深刻的反思呢。 朗朗父亲的教育让我深受启发,父亲如山,严教如爱。朗朗成功的经历让人感叹勤奋的力量和家教的严格。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反思,80年代中国第一批钢琴热,为何只出现了朗朗一人,难道就没有第二人历经了如何巨大的磨练吗。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是否朗朗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和值得被复制。教育的目的、意义,是否只能靠不断地提前、加快、从严来实现。 分析:正例、反例,文史积累和现实眼光兼具。 严父之形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形式,似乎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已经成为了家教的榜样。不断地加快和赶早,是否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受教育者的现状呢。我想,一味求快求早不会是真正科学的做法,而只是一些家庭和家长的一厢情愿。而为孩子选择的理想,又是否真正符合社会未来的需要、孩子的兴趣志向,则完全是一种猜测。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可算是中国启蒙教育成功的典范了,但没有后期持续的努力和真正治学的精神,早慧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我们今天的英语教育已经不断地尽早、赶快了,从小学提前到初中,再到幼儿园甚至到胎教,但我们今天还没能产生梁实秋、林语堂这样英语语言大师。今天,我们有让美国都感叹的扎实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提前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为什么我们却没有对应地产生更多影响人类的成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似乎在前几日的阅读中找到了灵感。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的一套《西方名著入门》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神的论述:“教育的目标如果是传递现时的信息和灌输现时的做法,则这种教育必然会失败,因为现时的信息和做法正在逐渐过时”。长远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在填鸭式的教学中,一边忍受教学的痛苦,一边渴望着成功,而应该培训求知的能力和兴趣。“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关于理解力的教育”,作者说,如果给年轻人一个建议,就是“随时准备好去做任何事”。所以,快学早学未必是真正的好事情,热爱知识、长久地发力,才能踏上真正的大师之路。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曾经说过“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让孩子少承担一些未来的重负,并不是不负责任。但让他们体会到青春的快乐、健康的成长,也是不可牺牲的人生财富。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摄影界里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无愧于父辈的教导,也无愧于自己的一生。我看这也是一种成功。 (课上刚讲过的备选例段:以科举出身的曾国藩,他的家教也没有强迫两个孩子一身穷攻科举,曾纪鸿和曾纪泽先后放弃自小修习的旧学投入新学之中,一个成为外交家,一个成为物理学家。) 辩证:对立统一,结合时政,关注其现实意义。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双语:WindowsXP今日正式退休 我还能用XP吗?
·教育部调研“校园足球”现状
·可以提高SAT写作考试成绩的高级词汇替换汇总
·想要高效记忆单词不得不注意的词汇“四辩”
·高校简单地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可能又是一条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