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道现实的问题摆在考生和家长的面前:技能型高考和学术型高考,到底应该如何选择? 盲目无规划成为择业“软肋” 32岁的张千是吉林省农安县人,几年前他从长春某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就面临失业的窘境,赋闲一年后,他找到了一份客车厂临时工的工作,每个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使他的生活入不敷出。专业不对口、工作没热情、工资待遇差,苦“熬”了三年之后,他终于下了辞职的决心。 同样来自农安县的刘磊今年25岁,别看他岁数不大,但在“社会大学”中他算得上是张千的“师兄”。高二没念完的他就只身一人闯社会,偶然间,他看到了长春某家具城招收贴壁纸学徒工的告示,他便报了名。头一年,他专心学习手艺,分文不挣。第二年手艺渐渐熟练,每个月可以拿到两三千元的工资。干了两年以后,他就可以独立揽活,一个月八九千元的收入不成问题。 在老家,乡亲们自然而然将二人进行比较,“念了四年大学还赶不上高中没毕业的,这学不是白上了?”张千在家人的劝说下,决定放下身段和刘磊一起干装潢。虽然目前张千还处于学徒阶段,一个月也就两千多的收入,但是他很满足,“当初考大学有点急功近利,并没有对职业作出清晰的规划,毕业后仍然迷茫。现在学会了这门手艺,这辈子是饿不着了。”张千说。 这类事例在当今社会并不鲜见,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黄也平认为,中国历史上一直有“轻工”的传统,而现实中,技能型人才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比较大,稳定性较差。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就业不是短期行为,不能单纯地看短期就业难的问题,而是要看可持续性和发展性,时下,这正是技能型人才就业的“软肋”。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社会要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转变为个人能力的推崇。”黄也平说。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国际班试点并非一劳永逸 “年检”不通过将停办
·北大广发英雄帖:大胆报考吧!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一半高校要淡学科强专业
·专四写作:如何运用简单句表达出复杂的思想
·谁说没有刘海才是美女:“刘海”用英文怎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