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晨报记者从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训基地第二期校长班第四次培训大会上获悉,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将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实施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工程,中学之间联合开展改革试点项目尚属首次。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介绍说,三校联合行动的理想是:“让更多校长成为优秀校长;让更多教师成为优秀教师;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让更多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所中学的校长分享了目前各自学校的发展特色以及未来合作发展的方向。 人大附中:立德树人 教育为学生“铸魂”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认为,三校联合实施综合教育改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开端。天下大事,最重要的就是要讲究“和”与“通”。现在设想着,将来在人大附中的课堂上,也能有清华附中、北大附中的学生,三校学生是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同时,老师间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将会更多。 翟小宁表示,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的灵魂在于使人有灵魂。如果教育不能铸魂,不能让人的灵魂得以提升,这样的教育也就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意义。”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立德”,立德方能树人。翟小宁希望通过三校合作,编写一套德育教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教材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同时,翟小宁也表示,教材的编写工作任务繁重,既需要编写者了解教育,又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不管发展到什么时候,教育始终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因此,对教师的培养也尤为重要。今后,三所附中也将考虑德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并进行中外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的研究,“要站在中、外观念的交叉点上,看待当下的教育工作。” 清华附中:丰富课程 让学生更有选择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说,人大、清华、北大三所附中联合实施综合教育改革以来,各自学校都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探索教育改革之路贡献一份力,“可以说三所中学是殊途同归的,都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形象地比喻说,学校提供的课程应该像自助餐,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但与此同时,如果学校给提供的“菜”不够,即便采用走班选课制度了,学生的选择机会依然会受到制约,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清华附中在综合教育改革实践探索过程中,主要解决的是课程丰富性和层次性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办得有特色。王殿军说,目前清华附中开始推行大学先修课程(CAP),同时在信息化方面,学校也担负着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构建未来的学校、教室和课堂。据了解,清华附中在MOOC、翻转课堂等方面正在进行积极尝试。“我们取得了任何成就,都要和另外两所学校积极交流。”王殿军说,“我们担负着创新教育、探索教育的责任。” 北大附中:走班选课 让学生获得解放 十年前,时任深圳中学校长的王铮曾聘请了一位美国学校的校长做助理,在深圳中学进行走班制、模块化教学的实验。如今,王铮在北大附中担任校长,并将这所学校的上课模式也进行了变革。对此,王铮表示,学校所有的改革尝试都是基于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过去,教育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但是缺乏选择性,没有个性。“走班制恰好创造了一个条件,打破传统教育模式,解放学生。”王铮说,走班选课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让学校变得更加开放。 王铮说,走班选课制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让学生有归属感。同时,学生的课表也不再安排得很满,而是留给学生空闲的时间,让他们走进图书馆、自习室,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增强学习主动性。此外,走班选课制度还借鉴了中国传统的书院教学模式,特别强调类似于兄长、学长、师兄等传承关系,不同年级之间不是割裂开的。 据了解,在北大附中走班选课制度的引领下,另外两所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特色,进行不同程度的有效探索。晨报记者 王斌 (北京晨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奶奶的眼泪让女生下决心 攒7000送奶奶天台花园
·扶持民办学校何必搭上公共资源
·三大名校联手启动教育综合改革
·兰州榆中一新建教学楼现裂缝漏雨 残局无人收拾
·绵阳初三男生摔倒离奇身亡 衣服之间有把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