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否矛盾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04 17:11
分享到:

谈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两个名词,我想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既微妙又复杂,纠缠了几十年。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波接着一波的学生逐渐迈着应试教育的轨道成长和学习慢慢成长,走到今天,这些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各自拥有着什么样的人生,无人知晓。而作为这些学生中一员的我,如今是一名英语教师,我的工作地点是英语培训学校,而非公立学校。也许,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会让人误解,我肯定是与公立学校对立而行的。然而以我这些年在英语培训学校工作的经历来看,我想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个好伙伴,只是被大众的误解驱使着对立了起来。

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始终的主角是那些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负担也跟着增长的孩子们。几乎在绝大多数国人的心中,“应试”二字应该是更加根深蒂固的。虽然我们所有的人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最终代替应试教育,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占据强势地位的形式,反而伴随着愈演愈烈的素质教育占主导的口号,让应试教育以更加强劲的力量压在了无数学生的身上。他们无力反抗,不得不接受现实,继而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当然,我所描述的也许是很多年前的一种社会状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理念还是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父母,发现自己的学生或者孩子在经过了多年的应试教育之后,并没有拥有多么灿烂辉煌的人生,他们转身回去,所能够看到自己留下的,也就是分数的痕迹。当他们走向社会,去为自己的将来打拼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应对这个社会的能力有多么的弱。这样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发展其实都在受到影响,想要前进举步维艰。就是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吃了应试教育的苦,才有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期待和憧憬。我不得不说现如今,素质教育还是很受到教师和家长重视的。它不会与应试教育相矛盾,因为我们的国情是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的。我们期待的是它能够填补应试教育的空白,使学生在吸收了知识的养分之后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强大而优秀的人。因此我不得不做一个中庸者,我改变不了现实,但是却可以用一个坚定的信念去支持我站在讲台上,那就是我想要我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既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又能够将它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人。

做教学第一要面对的其实是教师自己。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学生,这便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现如今社会发展极其迅猛,英语已经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从我上小学五年级起,便开始学习英语,因为学校是市里的重点小学,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它在那个时候是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校。而那时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很多学校开设英语课都比较晚,甚至很多学校是初中一年级才开始正式学习英语。当时自己学习英语课还感觉无比新鲜与骄傲,由此可见将英语教学加入正常的义务教育范畴便是重视素质教育,表明我们的教育理念还是很与国际接轨的。当时的我无比羡慕自己的英语老师,她会说英语,多么神奇。抱着这样的崇拜之情,我对英语的学习永远是充满热情,因此成绩好,也立志长大后要做一位英语教师,可以噼里啪啦说一堆学生听不懂的话,换来学生们无比崇拜的眼神。现如今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亲朋好友看起来仿佛更关心我是否在公立学校教书。一开始我在回答完别人的提问之后,换来的大多是不屑的眼神,或者是极力掩饰不屑眼神的眼神,我会想为什么要在培训学校做英语教师。现如今我会很自豪的告诉他们我还在英语培训学校工作,因为我知道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我不想去和公立学校对抗什么,但是我想要我的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许公立学校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旗帜下,关注度必然在考试的成绩上,因此以这个作为教学目标,他们的教学方法必然是应试化的。因为自己听过公立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课,先不说孩子们能否接受,我觉得教师自己教授起来都应该很难忍受,因为是枯燥和乏味的,不仅费力气,效果也不是很好。有一些教师会花费多一些的心思,加入一定的课堂设计,但是也以游戏和一些机械性的操练为主,学生的新鲜感很快便荡然无存。我认为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要考察自己的学生是什么样的性格,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会被学生自然的接受,并且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公立学校,即便在英语培训学校,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喜欢用分组对抗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殊不知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是不愿意做这样的活动的。甚至有些教师为了省事,不管多少个学生,一律分为两个组进行比赛,每次抢答的都是那几个爱说话胆子大的孩子们。就像是恶性循环,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们在这样强势的环境之下就越发不敢发言了。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让不说话的孩子开口说话,多说话,而不是让爱说的孩子还不断说话。在我正式上课之前,我会考虑到孩子们不同的性格,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设置。我想我会用三种方式解决以上问题。第一,如果要进行课堂比赛或者对抗,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而非两组,以保证每个孩子都有锻炼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第二,我们可能认为让爱说话的和不爱说话的在一起,那么内向的必然会变的开朗起来。其实这样是不会起到太大作用的。内向的孩子在遇到强势外向的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内心还是无法打开的。我们可以让性格比较接近的孩子分在一组,这样他们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会有更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而增加彼此的交流,开心的上课,轻松的上课,而不是胆战心惊的听着自己同组的同伴一次次的抢在自己的前面,一次次收到老师的表扬。性格内向的孩子在一起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们之间谁抢到回答机会并且给本组的同伴挣到了分数,大家会对他或她刮目相看的,哪怕是很小很小的鼓励,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三,找到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们身上的发光点,把发光点去慢慢夸大,引导其他孩子的注意力慢慢的转向他们,将聚光灯聚焦在他们身上,从奇怪都慢慢习惯,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如果那些内向的孩子们开启了自己的心门,他们所能接受的不只是知识,而是这个美丽绚烂的世界,从而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素质的教育,让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喜欢学习知识,并且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知识的灌输,并且能够优化自己的性格。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多半取决于他的性格,而非知识或技能的多少。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该有多门的庞大,我们也应该能够明白,自己能够给予学生的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财富。这也充分说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不相矛盾的。

作为两种教育体系的主角,他们其实所要承受的是最多的。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都在传授和给予,而孩子们没有办法选择,他们只能去接受。既要接受知识,又要接受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能只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去学习,也不能只选择自己需要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否,必须要认真的考虑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始终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会认为应试教育是天,是必须并且始终贯穿孩子的学习生涯中的,在他们看来孩子们必须有好的分数,必须考上什么什么样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个孩子的好坏以及未来的成败都是由分数决定的。在这样的教学和教育理念下,孩子们只有扎着头去学,甚至是死学,但是却并非都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因此恶性循环,继而学不会,厌学,又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指责,甚至还会有悲剧发生,这些都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然而看到那种最悲痛的结果,社会的评论几乎都是,这些孩子们心理素质太差。但是我们有没有反思过,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孩子们乐于学习,并且有很好的性格和接受失败的心理素质,那么他们必然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一定会走向一条美丽幸福的光明大道。这就要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孩子们该怎么去应试,又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素质呢?学生在学校面对的最重要的人就是教师,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实不少优秀的教师就是靠的严格的教学理念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也必须是能够和严格的教学方法搭配上的。先抛开他们的自身性格和素质不说,他们肯定是适用于应试的教学方法,也只有在这样的方法指导下才能学得好。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否定这些优秀的学生。但是除此之外的学生怎样学习呢?即便是再放荡不羁的学生也依然期盼自己拥有骄人的成绩,可以高人一等。学生要想有好的成绩必然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了。我根据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做出了一些总结,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让他有不同的方法去学习。首先学习很好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还是比较轻松的,适度给他们增加一下难度,便可以让他们得到继续提升和进步的空间。对于学习比较死板的学生,我们要把课堂内容变的灵活多样一些,否则只会让他们变的更加呆板,从而也会使性格朝着不太理想的状态发展。学生在公立学校已经看了一天的黑板了,到了我们培训学校还要继续面对黑板,肯定觉得厌烦,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就拿教授单词来说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去发现,并且学习它们的读音,这样岂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吗?也可以在学生不经意间,突然放在他的身后,当他发现后会觉得格外惊喜,必然能够记住这个单词。以此类推,我们在教授比较难的句型和语法的时候,也可以多想出一些花样,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内容越发的丰富多彩了,在课堂上我们会将英文的学习贯穿在歌曲、歌谣、情景小对话以及有趣的英文故事中,用这样的方式把英语知识全部包含进去,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还有一部分孩子们,他们的性格是非常活泼好动难以控制的,类似大家常说的“淘气包”、“捣蛋鬼”。对于这样的孩子们大多数的教师都非常的头痛,尤其是在公立学校,由于班级人数又很多,教师实在控制不住便会置之不理,或者就是罚站、叫家长。但是诸如此类的方法在使用过几次之后便没有了效力,反而会让家长更加生气,回到家对孩子更加没有了信心和耐心,也许随之而来的就是打一顿了。这样的学生其实不是不想学习,他们也不一定都是排斥学习,我在教学和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他们还是非常愿意学习新知识的,如果得到进步和表扬,他们也是会格外开心和骄傲。我自己的班里便有着一位这样的学生,他被大家视为多动症,讨厌鬼,他会在课堂上到处跑,也会突然间跑过去弄乱其他学生的东西。我们先抛开多动症的问题,其实他抗拒的不是知识,而是我们传统应试的教学方法。在我的课堂上,我尝试着用心和他去交流,发现他最感兴趣的便是英文故事。在我讲故事的时候他会十分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对于故事的理解他是最快的。在我讲解完之后,会安排学生们到前面来进行角色的扮演,而他是第一个举手,并且是表演的最形象的。如果可以,我愿意颁发给他最佳男演员奖。后来我真的尝试了,他高兴极了,到现在我都可以完全记得他眼睛瞪得有多大,他的眉毛扬起得有多高。在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之后,我跟他的家长做过沟通,反映了他的课堂表现和进步。他的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进步也很大。其实孩子们都是很简单的,只要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是会跨越公立学校与培训学校的界线的,同时也会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改变自己的性格,潜移默化中改正自己的缺陷。这又一次说明我们是可以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行起来的,他们并不矛盾,就看我们怎样处理。总之在课堂上,只有我们将教师主导化慢慢地向学生主导化转变,一切都会变的轻松和高效起来。

最后说一说在教育体系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人,那就是家长。也许我们会说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势必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和性格的差异。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在这样的差异中并非成绩好的孩子性格好,也并非成绩差的孩子性格差。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孩子成绩很好,可是为人处事不尽人意。但也有很多孩子他们成绩不好,可是在性格上非常让人赞不绝口。我们应该说两种不同的结果代表了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我们无法控制和绝对的统一,但我们期待一个理想化的结果,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孩子们能够成为既成绩优秀,又性格良好的人。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行,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的口号,这当然也是无数家长期待的结果。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务必做到对孩子成绩和性格的双重培养,那就务必要多花一些心思了。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也已经教过很多很多的学生了,家长也见过很多。有这样一些父母,他们代表了应试教育的典型,在家里只是关注孩子的作业做完了吗,考试得了多少分,比谁谁家的孩子多几分啊?但是他们是否真正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呢?那英语举例,我会告诉自己学生的家长,每天要和孩子有至少十分钟的共同“学习时间”,每周要有一次心理上的“对话时间”,这样的点滴积累和付出是会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我们对孩子只要求结果,试问我们做家长的是怎么样去做的呢?是不是把这些时间分给了电视剧或者网络了呢?我还见到一些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成绩非常好,不管他的教育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去肯定。但是他们的孩子确实任性至极,在课堂上稍有自己不如意的便生气起来,对老师和其他学生置之不理。有一次我没有叫他回答问题,他便大声地问我,为什么不叫他。我告诉他课堂上每个人都拥有发音的机会,不是只有他一人。他继而不理会我,趴在桌上一动不动,放学后妈妈了解到情况后很温柔的说了一句“下次再回答就行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立即愤怒地踢了自己的妈妈一脚。他的妈妈笑呵呵地说“好了别闹了快回家吧”。本来我并不生气,看到这个孩子的举动我立即把他拉到一边,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在家里他是大王,但是在我的英语课堂必须要听我的,立即给妈妈道歉,否则以后不能再来上英语课了。也许我说中了他的要害,因为他从内心里还是喜欢来上课的,也是比较喜欢我的,犹豫了一会儿他小声的对妈妈说了句“对不起”。在和他的妈妈做了沟通之后,我发现是她的教育方式的问题,导致孩子如此任性。现在他还小,如果长大了走向复杂的社会怎么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让着他呢?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听自己的号令呀。因此我们家长必须考虑自己的教育方式,多和老师以及其他的家长沟通,听从别人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否则学习再好的孩子,都无法拥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一直把自己的学生作为首要的思考对象,其次便是他们的家长,只有将这两个因素考虑周全,才能够使我们的孩子们快乐、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国家都有用的人。重要的是心思,重要的是沟通,更加重要的是方法。应试教育的大背景无法被改变,那么我们就要去努力适应它,但同时必须要兼顾到孩子们性格的培养。性格对于未来的决定因素不是绝对的,却是大部分的。因此让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同前进,一同领导我们的社会前进,一起开创我们祖国光明的未来!加油!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直观化 形象化 情感化 通往素质的必经之路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水火不容  ·少儿英语学习的“后崇洋时代”  ·著名法学家许崇德病逝 曾参与起草香港特区基本  ·广州拟出台办法 14种行为被视为招生考试违规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