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科学态度剖析生活知识网友追捧“死理性派”科普达人 “死理性派”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坚硬、冷冰?与调侃、顽皮是靠不上边的,但如今上,一些死理性派,偶尔萌一下,让网友直呼“受不了”。你会看到,他们一本正经地在研究“秋裤是不是会让人失去抗寒能力”、“怎么嚼口香糖才是科学的”,“洗澡原来也是个技术活”,就觉得“太有爱”了吧。而且他们还紧扣当下的热点话题和新鲜时髦事,比如,他们研究“都敏俊家的望远镜是什么型号的”,以及正在上演的《霍比特人2》里的塔瑞尔是哪种精灵……贴近生活的话题、严谨的求真态度,让“死理性派”们俨然成为网络时代最受欢迎的科普知识传播者。 揭秘“死理性派” 喜欢追求思维的乐趣 死理性派,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指那种特别严谨、讲科学,甚至有点“一根筋”的人。一些科学网站上就活跃着一大批自我定位为“死理性派”的人,一个小组竟然有37万多人加入,“从今天起,做一个理性的人。关心逻辑和智力,追寻思维的乐趣。”这一句是不是也很熟悉,是海子那句有名的诗“改编”的。该组欢迎各类形式化的科学讨论,如数学、物理、统计学、计算科学、逻辑学。“如果在这里发布形而上的思考,我们希望它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记者看到,科学范儿的果壳网上的死理性派小组,其组长“吴师傅”,对自己的介绍是“数学专业”,他的简介让人捧腹:“这些年我传播的最伪的伪科学是,‘亲爱的,哪有,你一点也不胖’。我很愧疚。” 秋裤让中国人失去抗寒能力? 死理性派说:流传已久的钓鱼帖而已 死理性派说,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钓鱼帖,其实,这种“获得性遗传”理论在科学界早已受到批判。死理性派发布“真相”表示,坦率地说,这个一望即知是钓鱼的帖子最后能成为经久不息的谣言,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别的暂且不论,秋裤作为一种保暖衣物和别的衣服有什么区别吗?如果穿上秋裤真的有损抗寒能力,那秋衣、毛裤、羽绒服、帽子、手套、棉靴难不成也都是阴谋?还有热炕、暖气和空调呢? 再继续看下去就发现死理性派的严谨和认真,甚至挖掘出了“秋裤的起源”—事实上,穿两层裤子这种行为在西方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那时的欧洲人因为骑马的方便已经普遍抛弃了罗马式的袍子。不过今天的这种略带紧身、以保暖为目的的秋衣秋裤在英语里一般合称为Long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这种样式的秋裤可能最早在17世纪在英国出现,到18世纪的时候成为流行的睡衣,后来也成为了保暖用内衣。只需搜索一下Long underwear这个词就可以看到大量穿秋裤的老外。 在分析“穿秋裤真的能让人失去抗寒能力吗”上,死理性派认为,“秋裤阴谋论”的核心是穿着秋裤60年后,人就会失去抗寒能力,从而无法在寒冷地区生存。死理性派回击了支撑“会失去抗寒能力”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个观点,得出了结论:秋裤对于人“抗寒能力”的影响,和其他保暖衣物并无区别。如果你在冬天很怕冷,还是穿上秋裤吧! 如何科学地嚼口香糖? 死理性派说:一次要嚼两颗 某品牌口香糖在包装上宣传:一次嚼两颗。这就有人问了“就不能生产质量等于原来两粒的一粒口香糖吗?这样更方便啊”,死理性派人认真做了实验,“先不谈销售策略,仅从产品设计的技术层面浅析为什么‘嚼两颗’是正确选择”,先从木糖醇口香糖的结构说起,以某种方式切开口香糖,从剖面可看出,固体、脆脆的糖衣包裹在外面,而里面是黏黏的胶基。经过楼主亲自分开尝试,糖衣提供了甜味和香味,而胶基除了黏黏的口感之外只有淡淡的薄荷味儿。因此,表面是木糖醇口香糖好吃的来源。 这位认真楼主表示,由于他的高数实在太烂,不知道这种两个方向横剖面呈椭圆的体积和表面积怎么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设该木糖醇体积为A,那么两颗体积为A的木糖醇,其表面积肯定比一颗体积为2A的木糖醇大。也就是说,两颗小的在一起,比一颗大的更好嚼、更香甜。而如果创造一颗“表面积相当于两颗小木糖醇”的超大木糖醇,那么里面的胶基相比起糖衣来又太多了。因此,嚼两颗是产品设计的最佳策略。 洗澡也是一件技术活? 死理性派说:抹点洗洁精到镜子上就不起雾 洗澡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日常事了,但是在死理性派这里,它是一件有技术含量的活。比如,用洗洁精抹在镜子上可以防止洗澡时起雾,比如,洗澡时很容易产生灵感,千万别忽略。死理性派分析说,普通的玻璃表面是亲水的,水和玻璃是容易浸润的,而洗洁精的清洁成分是一头亲水一头亲油的表面活性剂,当洗洁精遇到玻璃表面时,亲水的一头容易和玻璃亲和,它形成了一层单分子膜的话,亲水的一头面向玻璃,亲油的一头露在外面。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在普通玻璃的表面镀了一层膜,改变了玻璃的性质,使它变得不再亲水了,所以感觉就像是涂了一层蜡那样,就不会起雾了。 而且很多人的灵感在洗澡时特别容易涌现,他们也分析说,人在洗澡时处于放松状态,一方面可利用的认知资源较多,另一方面动机水平相对较弱,这时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可能更容易出现顿悟的情况。不过,“洗澡时灵感更多”也可能只是人们主观上高估了顿悟概率导致的想法。死理性派人认为真正的理性并不排斥感性。 有意思的是,关于死理性派本身的含义,也有争端。有人说,从字面上,死理性派会被理解“死板的以理性恪守的人”。但一位自称死理性派的网友表示,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读书,都能思考,都能提出质疑,都关心逻辑和智力,都爱追寻思维乐趣。但,理性到什么程度,才成“死理性派”呢? 一位死理性派组员告诉记者,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并非不近人情或是死板,只会将简单粗暴的自然科学或工程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去研究极端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实际上他很善于理解人,是个脾气超好,非常容易相处的人。他解释说,因为作为死理性派,会从理性上意识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可能完全模式化的,必要的妥协和非理性是必需的,而在社会问题上,真正的死理性派也会意识到将简单粗暴的自然科学或工程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去研究极端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是不对的。 他觉得死理性派的特点是遇到问题首先需要理清概念,然后试图找出事情的因果逻辑,再尝试用各种方法把大问题分割成孤立的小问题然后解决。同时他们更加重视证据和文献,胜过感情和感觉,他们喜欢复杂思考胜过简单推断。而且真正的理性并不排斥感性,真正的理性者会了解到理性是有尽头的,就像感性也是有局限的一样。所以死理性派研究诸如“秋裤御寒”和“洗澡是不是有技术含量”这样的话题也就不奇怪了。(记者 孔小平) (扬子晚报 孔小平)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学生选择的机会去哪儿了
·想当骨感美人 姑娘吸毒减肥
·孕期吃花生降低宝宝过敏几率
·轿车自动落锁 2岁孩子被锁车内半小时后得救
·韩剧热潮伤了我们的文化自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