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有了名单和时间表!1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尽快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到2015年这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作为十大副省级省会城市之一的广州名列其中。(羊城晚报2月18日) 这是继教育部在年初下发《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有了名单和时间表!1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尽快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到2015年这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作为十大副省级省会城市之一的广州名列其中。(羊城晚报2月18日) 这是继教育部在年初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后,再次就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做出规定,重在解决择校矛盾比较突出地区的择校问题,也给其他地区推进该项工作积累经验。 但就教育部此次下发的《通知》看,100%小学划片入学态度很明确,但能否真得到执行,还有待观察,而就是得到执行,如果学校间事实上存在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择校的焦虑会依旧存在。 影响100%小学划片入学政策执行,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这意味着包括民办小学在内的所有学校都必须就近免试入学,这涉嫌侵犯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在次试点的19个大城市,有不少在小学阶段,有一批办得不错,受到家长追捧的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存在,被认为加剧了择校热,可问题是,举办民办学校,本来就是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将其纳入就近入学范畴,这涉嫌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该法规定,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权,而如果政府要求其必须实行就近招生,则必须将其按照其他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对待,实行相应的补贴,不能既然其用民间资金办学,又限制其办学。可以说,政府部门是不惜违反《义务教育法》,限制民办学校的正常办学权利,来推进均衡。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到民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学校的反弹。 二是是否能做到所有学校阳光招生,切实限制权力择校。众所周知,“权力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象的最主要问题,教育部的文件也要求各校招生必须公开、透明,但如果行政权力可以干涉学校招生,公职人员子女的求学情况不公开,“条子生”就可能继续存在,到头来,所有学校可能会对外公开全部就近入学,当地教育部门也加以确认,但其实,“条子生”早已安排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宣布100%无择校,但择校的暗流依旧涌动。要限制权力择校,笔者的建议是,公开所有公职人员的住所、子女应该对口就近入学的学校,实际就近入学的学校,如果各地教育部门下决心解决择校热这一问题,就应该以此开刀。另外,应该对义务教育均衡情况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调查,而不能由政府部门发布所谓择校率数据。 而就是做到百分百就近免试入学,如果事实上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比公办学校强,或者公办学校办学质量不均衡,这种就近入学要求,就可能将“择校”演变为“择学区”——一些家庭为让孩子进好学校,会购买学区房,据媒体报道,小学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或使广州部分学位房价格大幅上涨。部分既能读名小学、又能读名初中的“双学位”房价格两三年内会以每年30%的幅度上升。有关部门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真正合理的义务教育格局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且不为教育质量、条件择校,而为特色择校。做到这一点,要求政府必须要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加大公办教育的投入,整体提高高公办教育的质量,同时给所有学校办学自主权,如果政府保障的90%公办学校质量均衡,且与民办学校无办学质量差异,10%的》(下文简称《意见》)后,再次就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做出规定,重在解决择校矛盾比较突出地区的择校问题,也给其他地区推进该项工作积累经验。 民办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服务,那么,这既保障了学生的择校权利、学校的自主招生权,也缓解了择校热。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政府部门反复下发通知、意见,而是一方面约束自己的权力,一方面尊重学校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所谓约束自身的权力,就是严厉禁止、打击“权力择校”,同时对教育资源配置实行民主决策,而不是行政部门单方面主导决策。所谓尊重学校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是政府部门应依法行政,不能越权用干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能干涉学校的招生,本就是制造“条子生”的根源)的方式推行所谓教育“新政”,这样的“新政”越多,离开依法治教就越远,我国很多教育乱象越治理越乱,就在于此,也不能限制学生的择校权利,《义务教育法》规定政府有保障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的义务,却没有禁止受教育者选择学校的权利,不能把政府的义务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混为一谈。 但就教育部此次下发的《通知》看,100%小学划片入学态度很明确,但能否真得到执行,还有待观察,而就是得到执行,如果学校间事实上存在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择校的焦虑会依旧存在。 学校的反弹。 二是是否能做到所有学校阳光招生,切实限制权力择校。众所周知,“权力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象的最主要问题,教育部的文件也要求各校招生必须公开、透明,但如果行政权力可以干涉学校招生,公职人员子女的求学情况不公开,“条子生”就可能继续存在,到头来,所有学校可能会对外公开全部就近入学,当地教育部门也加以确认,但其实,“条子生”早已安排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宣布100%无择校,但择校的暗流依旧涌动。要限制权力择校,笔者的建议是,公开所有公职人员的住所、子女应该对口就近入学的学校,实际就近入学的学校,如果各地教育部门下决心解决择校热这一问题,就应该以此开刀。另外,应该对义务教育均衡情况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调查,而不能由政府部门发布所谓择校率数据。 而就是做到百分百就近免试入学,如果事实上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比公办学校强,或者公办学校办学质量不均衡,这种就近入学要求,就可能将“择校”演变为“择学区”——一些家庭为让孩子进好学校,会购买学区房,据媒体报道,小学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或使广州部分学位房价格大幅上涨。部分既能读名小学、又能读名初中的“双学位”房价格两三年内会以每年30%的幅度上升。有关部门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真正合理的义务教育格局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且不为教育质量、条件择校,而为特色择校。做到这一点,要求政府必须要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加大公办教育的投入,整体提高高公办教育的质量,同时给所有学校办学自主权,如果政府保障的90%公办学校质量均衡,且与民办学校无办学质量差异,10%的 影响民办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服务,那么,这既保障了学生的择校权利、学校的自主招生权,也缓解了择校热。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政府部门反复下发通知、意见,而是一方面约束自己的权力,一方面尊重学校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所谓约束自身的权力,就是严厉禁止、打击“权力择校”,同时对教育资源配置实行民主决策,而不是行政部门单方面主导决策。所谓尊重学校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是政府部门应依法行政,不能越权用干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能干涉学校的招生,本就是制造“条子生”的根源)的方式推行所谓教育“新政”,这样的“新政”越多,离开依法治教就越远,我国很多教育乱象越治理越乱,就在于此,也不能限制学生的择校权利,《义务教育法》规定政府有保障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的义务,却没有禁止受教育者选择学校的权利,不能把政府的义务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混为一谈。100%小学划片入学政策执行,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这意味着包括民办小学在内的所有学校都必须就近免试入学,这涉嫌侵犯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在次试点的19个大城市,有不少在小学阶段,有一批办得不错,受到家长追捧的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存在,被认为加剧了择校热,可问题是,举办民办学校,本来就是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将其纳入就近入学范畴,这涉嫌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该法规定,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权,而如果政府要求其必须实行就近招生,则必须将其按照其他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对待,实行相应的补贴,不能既然其用民间资金办学,又限制其办学。可以说,政府部门是不惜违反《义务教育法》,限制民办学校的正常办学权利,来推进均衡。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有了名单和时间表!1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尽快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到2015年这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作为十大副省级省会城市之一的广州名列其中。(羊城晚报2月18日) 这是继教育部在年初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后,再次就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做出规定,重在解决择校矛盾比较突出地区的择校问题,也给其他地区推进该项工作积累经验。 但就教育部此次下发的《通知》看,100%小学划片入学态度很明确,但能否真得到执行,还有待观察,而就是得到执行,如果学校间事实上存在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择校的焦虑会依旧存在。 影响100%小学划片入学政策执行,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这意味着包括民办小学在内的所有学校都必须就近免试入学,这涉嫌侵犯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在次试点的19个大城市,有不少在小学阶段,有一批办得不错,受到家长追捧的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存在,被认为加剧了择校热,可问题是,举办民办学校,本来就是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将其纳入就近入学范畴,这涉嫌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该法规定,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权,而如果政府要求其必须实行就近招生,则必须将其按照其他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对待,实行相应的补贴,不能既然其用民间资金办学,又限制其办学。可以说,政府部门是不惜违反《义务教育法》,限制民办学校的正常办学权利,来推进均衡。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到民办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到民办学校的反弹。 二是是否能做到所有学校阳光招生,切实限制权力择校。众所周知,“权力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象的最主要问题,教育部的文件也要求各校招生必须公开、透明,但如果行政权力可以干涉学校招生,公职人员子女的求学情况不公开,“条子生”就可能继续存在,到头来学校的反弹。 二是是否能做到所有学校阳光招生,切实限制权力择校。众所周知,“权力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象的最主要问题,教育部的文件也要求各校招生必须公开、透明,但如果行政权力可以干涉学校招生,公职人员子女的求学情况不公开,“条子生”就可能继续存在,到头来,所有学校可能会对外公开全部就近入学,当地教育部门也加以确认,但其实,“条子生”早已安排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宣布100%无择校,但择校的暗流依旧涌动。要限制权力择校,笔者的建议是,公开所有公职人员的住所、子女应该对口就近入学的学校,实际就近入学的学校,如果各地教育部门下决心解决择校热这一问题,就应该以此开刀。另外,应该对义务教育均衡情况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调查,而不能由政府部门发布所谓择校率数据。 而就是做到百分百就近免试入学,如果事实上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比公办学校强,或者公办学校办学质量不均衡,这种就近入学要求,就可能将“择校”演变为“择学区”——一些家庭为让孩子进好学校,会购买学区房,据媒体报道,小学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或使广州部分学位房价格大幅上涨。部分既能读名小学、又能读名初中的“双学位”房价格两三年内会以每年30%的幅度上升。有关部门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真正合理的义务教育格局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且不为教育质量、条件择校,而为特色择校。做到这一点,要求政府必须要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加大公办教育的投入,整体提高高公办教育的质量,同时给所有学校办学自主权,如果政府保障的90%公办学校质量均衡,且与民办学校无办学质量差异,10%的,所有学校可能会对外公开全部就近入学,当地教育部门也加以确认,但其实,“条子生”早已安排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宣布100%无择校,但择校的暗流依旧涌动。要限制权力择校,笔者的建议是,公开所有公职人员的住所、子女应该对口就近入学的学校,实际就近入学的学校,如果各地教育部门下决心解决择校热这一问题,就应该以此开刀。另外,应该对义务教育均衡情况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调查,而不能由政府部门发布所谓择校率数据。 学校的反弹。 二是是否能做到所有学校阳光招生,切实限制权力择校。众所周知,“权力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象的最主要问题,教育部的文件也要求各校招生必须公开、透明,但如果行政权力可以干涉学校招生,公职人员子女的求学情况不公开,“条子生”就可能继续存在,到头来,所有学校可能会对外公开全部就近入学,当地教育部门也加以确认,但其实,“条子生”早已安排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宣布100%无择校,但择校的暗流依旧涌动。要限制权力择校,笔者的建议是,公开所有公职人员的住所、子女应该对口就近入学的学校,实际就近入学的学校,如果各地教育部门下决心解决择校热这一问题,就应该以此开刀。另外,应该对义务教育均衡情况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调查,而不能由政府部门发布所谓择校率数据。 而就是做到百分百就近免试入学,如果事实上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比公办学校强,或者公办学校办学质量不均衡,这种就近入学要求,就可能将“择校”演变为“择学区”——一些家庭为让孩子进好学校,会购买学区房,据媒体报道,小学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或使广州部分学位房价格大幅上涨。部分既能读名小学、又能读名初中的“双学位”房价格两三年内会以每年30%的幅度上升。有关部门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真正合理的义务教育格局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且不为教育质量、条件择校,而为特色择校。做到这一点,要求政府必须要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加大公办教育的投入,整体提高高公办教育的质量,同时给所有学校办学自主权,如果政府保障的90%公办学校质量均衡,且与民办学校无办学质量差异,10%的 而就是做到百分百就近免试入学,如果事实上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比公办学校强,或者公办学校办学质量不均衡,这种就近入学要求,就可能将“择校”演变为“择学区”——一些家庭为让孩子进好学校,会购买学区房,据媒体报道,小学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或使广州部分学位房价格大幅上涨。部分既能读名小学、又能读名初中的“双学位”房价格两三年内会以每年30%的幅度上升。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有了名单和时间表!1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尽快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到2015年这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作为十大副省级省会城市之一的广州名列其中。(羊城晚报2月18日) 这是继教育部在年初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后,再次就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做出规定,重在解决择校矛盾比较突出地区的择校问题,也给其他地区推进该项工作积累经验。 但就教育部此次下发的《通知》看,100%小学划片入学态度很明确,但能否真得到执行,还有待观察,而就是得到执行,如果学校间事实上存在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择校的焦虑会依旧存在。 影响100%小学划片入学政策执行,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这意味着包括民办小学在内的所有学校都必须就近免试入学,这涉嫌侵犯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在次试点的19个大城市,有不少在小学阶段,有一批办得不错,受到家长追捧的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存在,被认为加剧了择校热,可问题是,举办民办学校,本来就是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将其纳入就近入学范畴,这涉嫌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该法规定,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权,而如果政府要求其必须实行就近招生,则必须将其按照其他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对待,实行相应的补贴,不能既然其用民间资金办学,又限制其办学。可以说,政府部门是不惜违反《义务教育法》,限制民办学校的正常办学权利,来推进均衡。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到民办有关部门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真正合理的义务教育格局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且不为教育质量、条件择校,而为特色择校。做到这一点,要求政府必须要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加大公办教育的投入,整体提高高公办教育的质量,同时给所有学校办学自主权,如果政府保障的90%公办学校质量均衡,且与民办学校无办学质量差异,10%的民办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服务,那么,这既保障了学生的择校权利、学校的自主招生权,也缓解了择校热。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有了名单和时间表!1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尽快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到2015年这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作为十大副省级省会城市之一的广州名列其中。(羊城晚报2月18日) 这是继教育部在年初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后,再次就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做出规定,重在解决择校矛盾比较突出地区的择校问题,也给其他地区推进该项工作积累经验。 但就教育部此次下发的《通知》看,100%小学划片入学态度很明确,但能否真得到执行,还有待观察,而就是得到执行,如果学校间事实上存在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择校的焦虑会依旧存在。 影响100%小学划片入学政策执行,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这意味着包括民办小学在内的所有学校都必须就近免试入学,这涉嫌侵犯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在次试点的19个大城市,有不少在小学阶段,有一批办得不错,受到家长追捧的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存在,被认为加剧了择校热,可问题是,举办民办学校,本来就是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将其纳入就近入学范畴,这涉嫌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该法规定,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权,而如果政府要求其必须实行就近招生,则必须将其按照其他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对待,实行相应的补贴,不能既然其用民间资金办学,又限制其办学。可以说,政府部门是不惜违反《义务教育法》,限制民办学校的正常办学权利,来推进均衡。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到民办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政府部门反复下发通知、意见,而是一方面约束自己的权力,一方面尊重学校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所谓约束自身的权力,就是严厉禁止、打击“权力择校”,同时对教育资源配置实行民主决策,而不是行政部门单方面主导决策。所谓尊重学校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是政府部门应依法行政,不能越权用干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能干涉学校的招生,本就是制造“条子生”的根源)的方式推行所谓教育“新政”,这样的“新政”越多,离开依法治教就越远,我国很多教育乱象越治理越乱,就在于此,也不能限制学生的择校权利,《义务教育法》规定政府有保障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的义务,却没有禁止受教育者选择学校的权利,不能把政府的义务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混为一谈。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熊丙奇:义务教育不均衡 择校会演变为择学区
·熊丙奇:教育放权不要留“尾巴”
·2014马年你一定要知道的horse短语
·英语复习技巧:读懂长句 拿下阅读理解
·《盗梦空间》女星Ellen Page出柜演讲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