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联合多所高校对数百名已工作1-3年的90后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工作缺乏挑战性、工作内容过于单调是对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很多受访者还因此而跳槽。 媒体就此呼吁,用人单位要针对90后大学毕业生群体,改变传统,给职场新人更好的发展空间。这当然有必要,但更需要警惕的是,有一些大学毕业生以“工作缺乏挑战性”为由,不愿意做平凡琐碎的工作,在职业发展中迷失了自我。 刚入职场的90后职场新人,说走就走“裸辞”的不在少数,原因也极为简单,就是感到 “工作没劲”。前不久曝出一名高考()状元毕业四年之后变为流浪汉的消息,不是因为他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而是总对工作不满意,觉得太平凡,没干到半年就辞职了。 大学毕业生希望工作有挑战性,这值得肯定,但什么是挑战性,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好。抱怨挑战性小而动辄辞职,表明他们缺乏职业规划。按照他们的理解,最有挑战性的工作,该是自己去创业,打造一家全新的企业,这样每天都能面对新的挑战。可是,我国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不到2%。另外,挑战性和稳定性是相对立的,越稳定的工作,变化、挑战性就越小,可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更愿意选择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或传统行业。或许在他们看来,挑战性是既有稳定且丰厚的待遇,工作又不受拘束,可由自己的性子天马行空。由于工作总是按部就班,周围也“死气沉沉”,所以他们会发出工作单调、团队氛围不佳的抱怨。 大学生希望有挑战性,可以做两方面调整: 一是整体就业观的调整,抛弃传统的稳定工作,寻求创造、创新。但要面对这样的挑战,需要在求学期间,培养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没有创业的意识、创业的能力,却期待他人给自己创造挑战性的职业生涯,这从逻辑上就讲不通。 二是积极适应职场,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出新意。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工作是很琐碎,但做好这些琐碎的工作,是一个职场人的基本素养。你不能觉得这没劲、那没意思,就不愿意做,用人单位给你薪酬就是让你完成这些工作的,而且,能不能把琐碎的工作圆满完成,也是用人单位考察员工基本能力,以评估能否交办其他更重要工作的一部分。有家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告诉我,有些大学毕业生来单位不到半年就辞职,说是把单位看透了,而他自己在这干了20年,还觉得工作很有意思,怎么一个新人半年就有本事把单位全看透了? 职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每日鲜”,而且新的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工作的内涵。如果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每日重复的工作,把每天的工作做得更好,不也是让工作很具有挑战性吗?有一位节目主持人,连续主持一档节目七八年了,还干得很有劲,很多人对此不解,觉得这样做应该早厌倦了,可他却乐此不疲。而在国外,主持一档节目达几十年之久的老主持人大有人在。这是一种品牌的积淀,也是有价值的挑战。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考试事先就应该清楚的GRE考试成绩寄送说明
·教育部门发“禁补令”追踪:禁了校内火了校外
·大学生身份证照太丑 常被监考怀疑是“枪手”
·高三男生27楼坠下不幸身亡 此前已有轻生之念
·丰富英语爱好者知识的实用谚语学习大全E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