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丢掉对状元的棒杀捧杀偏好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12 10:52
分享到:

  8年前,刘宁成了家乡四川凉山某县的高考()理科状元。可从4年前大学毕业至今,他都没找到称心工作,后来沉迷网络,四处流浪。其父亲为此一度失控,在电话中骂他“给整个县丢脸”,他尔后失踪。这番经历经报道后,引发网民热议。(2月11日《成都商报》)

  乍看上去,这又是个“伤仲永”的故事,用周星驰台词讲,就是“人生的大起大落来得太快了”。而前后落差,留给刘宁的,仿佛是“不可拆”的“人艰”。

  状元成“流浪汉”,这般命运线条让不少论者借机鞭挞起“教育积弊”,抑或是“就业公平”等。这看似堂皇,可从事实层面讲却有失偏颇:刘宁之遭遇,带有个案性,要解剖还需就事论事,而不应偏离主题地上纲上线。

  应该说,刘宁如今或许过得失落,但这不是失败,更无关“给全县丢脸”。许多对他的指点或哂笑,本是基于市侩的功利视角与评价体系,认为他考得好、是状元,就应挂着“成功人士”头衔衣锦还乡。这关于“成功”的模板,也吻合他们“学而优则‘富’”的世俗想象。

  在有些人看来,状元卖猪肉、高材生回乡种田等,就已是有违常理;更别说是状元毕业后待业、流浪,自然更不合乎那套成功评估体系。正因如此,刘宁成了他们眼里的“Loser”,不仅颜面扫地,还“丢了全县的脸”。之前的过度关注、过高寄望,而今全转化为“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殊不知,“状元”对应着“好工作”、成绩决定前途的想法,在时下正经受着现实就业形势、多元评价标准和“拼爹”局面等的冲击。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刘宁的跌宕境遇,也有个人因素使然。他几度嫌工作“不理想”辞职,认为“跟大多数人一样挣钱养家”很无聊,难逃“仰望星空太久,却忘了脚踏实地”之虞,或属认知偏差。从骨感现实,到丰满理想,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放下姿态、从当下做起,终究要比空怀鸿鹄之志,却企望一步到位要靠谱。

  说到底,“捧杀亦棒杀”,没必要将“状元”推上高台,也无需将其跌到低谷说成“丢脸”。而对刘宁来说,重要的是培育积极心态,知道在低谷“触底反弹”,而非把脸埋在灰堆里。(北京 媒体人 仲鸣)

(长江日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2014 年全美综合性大学排名前60 名  ·15岁女孩曾用心手绘创作“老爸老妈爱情史”  ·中国学生会选择就读美国“高四”吗?  ·SAT 词汇不同分数段技巧分析  ·教育部启动直属高校财务巡视制度等20项新计划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